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查看格言:《止杀令》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止杀令》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止杀令》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止杀令》是一部由王坪执导,赵有亮 / 涂们 / 李小冉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止杀令》观后感(一):战争无法取代信仰

由于成吉思汗的赫赫威名,即使是西方人对这个题材也有足够的兴趣。或许作为这个星球上最成功的强势人物,成吉思汗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进程,这对于历来就崇尚强者与英雄的西方人来说,更是膜拜的对象。成吉思汗的强者形象,不用赘述,他为什么就被一个老道士说服,从而发出止杀令呢?《止杀令》就是告诉观众,再强悍的人也有内心柔弱的时刻,战争无法取代信仰,即使横扫天下。

本片主要戏剧冲突都在“止杀令”这个环节上,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成吉思汗与丘道长的对峙,都拍得很有质感。历史片的局限就在于此,不能以演义或传奇等方式去烘托主题。焦虑中的成吉思汗,听说“神仙”丘处机已经300多岁了,有长生不老之术时,他立即差人带着圣旨去请。一个以前战无不胜、从不畏惧死亡的“战神”如今却如同历代帝王一样不能免俗,幻想求得长生不老之术,这是多么大的讽刺。

《止杀令》不是那种人们常说的古装大片,抱着娱乐态度观赏本片的观众会失望。而从历史的角度,本片却是一部讲史的电影,甚至可以说是普及片,里面的信息量很大,戈壁荒漠的镜头美观,主题深刻,川井宪次的音乐大气磅礴,悯天下苍生道家情怀浓重。而且本片中也有野店遇袭和大规模的工程战役等场面和打斗戏,最终《止杀令》呈现出来的则是既打算严格追求史实态度又想着兼带商业因素的混合体。这句话非贬非褒,只是在说中国电影市场的大环境就是这样。

全真道长丘处机,秉承道家“好生恶杀”的一贯宗旨,更难得的是其身体力行的道德实践精神。例如他亲为文登百姓们祈雨求福;为保全天下苍生,毅然决然地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历经3万多里艰辛路程前去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在西去觐见的路途上他不忍死者暴露荒野,以死抗争要求士兵掩埋尸体;受到盗民打劫却又为他们求情,释放他们;把自己的口粮全部分给路遇的难民,自己却差点饿死。丘处机为何拒绝了宋、金的邀请而响应了成吉思汗呢?《道藏》中仅以“审时度势,唯应太祖之请”概括,可见丘处机在当时的眼光,以够长远,能看到金、宋大势已去。这是电影中所涉及到的一个问题。

赵有亮饰演的丘处机仙风道骨,有着多重文明的包裹,他本来也是试图做到三教合一的思想构架。图们饰演的成吉思汗恩威并重、简单直接的智慧看穿现象直抵本质。除去主角之外,都体现在一干配角身上,比如余少群和李小冉饰演的角色,其中前者的是有历史原型的,也就是西行时死去的徒弟赵九谷,这个角色体现的是丘处机的主张的孝道思想。而李小冉是演的契丹妻子与中村英雄饰演武士,万里相会的情节是为加深时代背景,这二位在片中,尤其是后半段对剧情的烘托起了很大的作用。

《止杀令》提醒我们战争代价之沉重,反战与呼吁和平,少杀、慎杀、不杀这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流、普世价值观。在今天东亚、东南亚局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发于《生活周刊》)

《止杀令》观后感(二):红花白藕青莲叶,天下原本是一家!

网络小说界有好几个正当红的流派,洪荒流、仙侠流、玄幻流。大多都是借由《封神榜》中一气化三清,阐、截、人三教以及佛家等等的宗教人物来展开故事。看似荒诞不羁,其实内里却是精研了中国历代宗教史,把释道儒三教相互渗透,相互浸染的过程,用小说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当然,那只是小说,当不得真。

《止杀令》讲的却是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的一段故事。宋末元初,全真教掌教邱处机西行万里,与当时挥铁蹄,直杀到欧洲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会面,以长生之术为引,力劝杀业深重的成吉思汗停止杀戮,救下数万生灵,弘扬道教善法,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金庸先生在其名作《射雕英雄传》中,也引用了这段故事,并塑造出一个颇具侠义精神的邱处机形象。

但是《止杀令》毕竟不是小说、传奇。编导尽可能回归史实,再现那段历时多年的三万里长途跋涉,以及一个七旬老人的宏愿善心。影片中偶然用到的几处传奇、玄幻手法,只是为了彰显邱处机道人的悲悯情怀,属于电影写意手法,对于整部影片的写实主义基调并没有太大影响。

中国宗教史上,儒道两家源自春秋、战国时代,佛家是外来者,却后来居上,自汉唐之后,渐渐占了上风。但是在中国文化大熔炉中,这三家虽然各有千秋,其实在教旨精义上,却颇有些相互影响,甚至共通之处。所谓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原本是一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具体体现在《止杀令》这部电影里,邱处机作为当时全真教掌教,也是中原地区道教真人,他用来劝说成吉思汗的观念,却暗合了佛家慈悲为怀的观念,他用以持身治徒的手法,则有几分孔老夫子有教无类的循循善诱。

除此之外,影片中,道长邱处机几番劝说成吉思汗,都说到,你的长生天和我的天都是一个天,则代表了先贤的观念,不仅仅只是三教是一家,天下持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人,原本都是一家,为了观念、利益而起的杀戮征伐根本毫无意义。这大概也就是导演希望借由这部电影传递的最终主题吧?

作为一部古装“公路”史诗战争片,《止杀令》前半段重点展现自山东西进直至现阿富汗一段路途中的艰难险阻,当然也有沿途的壮丽风光。之后的成吉思汗铁骑战争戏,场面浩大,即使比之好莱坞史诗级战争片也毫不逊色。尤其是攻打巴里黑城一战,异域风情的城堡,蒙古铁骑和攻城器具的发动,甚至让我想起了经典的《魔戒》。

内蒙演员涂门、日本演员中泉英雄,韩国朴艺珍,内地演员赵有亮、耿乐、李小冉、余少群分别扮演影片中各色人物。涂门的不怒而威,深沉内敛颇有成吉思汗遗风,朴艺珍美艳不可方物,老戏骨赵有亮扮演邱处机则是自有一股仙风道骨,悲天悯人情怀。

华语古装大片近些年一直在虚构、重组历史,视觉效果或许越来越华丽炫目,却难免缺少了真实的古典情怀和历史厚重。《止杀令》借助这段乱世中的正能量故事,讲述的却是当代世界大同的现代主题,情怀博大,真实,也难怪俗话常说的是,越是民族的,就越世界。

《止杀令》观后感(三):虽不雷人,也不惊人

在张发财的历史八卦书《一个都不正经》中有一件关于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事,说他老爸在草原上散步,发现一条车辙边上有滩尿迹,那尿挺有力度把土冲出个小坑,心想这要是女人尿的话,她生的孩子绝对是大人物。他顺着车辙方向抬头一看,就看见了一个女人,也就是后来的铁木真他妈。于是,一泡尿尿出一个王朝,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王朝。这充分说明,王者之气在娘胎里就形成了,而并不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当然,电影《止杀令》并没有这么八卦,它整体上还是一个正剧故事,其严肃性甚至还超过百家讲坛。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一些奇幻的东西,如丘处机呵退老虎和手杖立地发芽,恍如刘谦附体,用一个魔术式的手法征服了众人。

导演王坪是山东电影制片厂厂长,是典型的体制内的主旋律导演,此前执导的最有名的电影是《孔繁森》和《沂蒙六姐妹》,都是华表奖的获奖作品。近几年来,影界逐渐淡化了对“主旋律”字眼的提法,而是改为“主流电影”,也就是指把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结合在一起的作品。但世界上的事往往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何况现在又加了一个猪腿。《止杀令》虽是古装片,但从立意上看,仍然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它所表达的和平主题恰好映衬了新一届政府在外交上强调的合作互赢方针,减少中国威胁论的提法。为了能让电影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它采用了一些明星,甚至还有韩国和日本演员加盟,但由于缺少压得住阵脚的巨星,所以影响力并不大,再加上这种历史正剧的叙事方式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其票房前景还是不容乐观的。

电影以丘处机从山东前往东亚面见成吉思汗为线索,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路途中,主要冲突存在于丘处机的徒弟道安(余少群)和成吉思汗的侍卫刘仲禄(耿乐)之间,前者要保护师傅,后者要听命大汗,两人经常为一些事发生争执,最后以道安的死亡告终。第二部分是到达后,冲突转向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之间,杀与止杀的价值取向进行碰撞,丘处机以道家之上善若水的品格,先是正面劝说,而后临别赠言,再是妙手回春,最终感化了成吉思汗,顺利止杀东归。从头至尾,电影一直在努力制造激情,结尾还玩弄了“最后一刻营救”的招数,企图把故事讲得精彩一些,但是因为药料够杂,但猛药不多,所以缺乏趣味,很难真正感染观众。因此,要拍好一部电影,一方面要避免“狗血”,另一方面要多打“鸡血”,否则只能碌碌无为。

在表演上,鄂温克族(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有对这个民族的详细记述)演员涂们的长相和扮相都酷似成吉思汗,但气度有余,精致不足,没能展现出大汗在杀与止杀之间的复杂抉择,看起来还是像央视版《笑傲江湖》中的左冷禅。余少群长了一个白面书生的面孔,但似乎缺少聚顶之气,他在《梅兰芳》中由于和黎明对比,所以觉得演技不错,但之后演的影视剧都很迷糊,毫无个性。在《止杀令》中,由于加入了武打的动作,他看起来阳刚很多,算是有侠义的道士。相比之下,耿乐扮演的侍卫倒是很有气势,铿锵果敢,同时在长春子面前又敬重有礼。而最让人惊喜的是徐锦江,我们都看惯了他在香港色情片和犯罪片中的莽汉形象,经常瞪着大眼睛卖凶,在《止杀令》中扮演的耶律楚材却是一派文雅,长须飘飘,眼含善意,看起来比丘处机还超脱。

对我来说,《止杀令》有两点还是值得认可的:一是它在台词和情节设计上,基本没有雷人的地方,这比起之前的古装大片要进步很多;二是它的画面很精致,大量的俯拍、航拍及远景镜头展现了昆嵛山和蒙古大草原的壮观景色,起码给了故事一个很有古代意蕴的场景,而不是像《血滴子》那样看起来遍地都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荒漠化。然而,由于在叙事中有诸多漏洞,很多情节难经推敲,并且落入俗套,必当引起观影的争议。电影中,在丘处机的劝说下,成吉思汗颁布了止杀令,但对于国产电影来说,是否需要颁一个“止拍令”,也就是禁止那些烂片来奸杀观众的时间和心情,这倒是值得探讨一下。(文/陈令孤,转刊载请联系)2013/3/24

《止杀令》观后感(四):当史诗遭遇敏感词

武侠小说对于传承古典文化的很大功劳,国人知道“丘处机”这个名字基本都靠金庸的《神雕英雄传》。当年长春子丘处机偶然路过牛家村,以汉人铭记于心的靖康年号为郭靖、杨康取名,而其人在金庸笔下豪迈狂放,成了一个穿着道袍的仗剑豪侠。

但武侠这个类型又往往简化了历史和历史观。其实《射雕》的历史背景十分复杂,郭靖等人生于南宋、长于蒙古而后纵横在蒙古、南宋、金等多个政权统治下的地域中都不用办护照,怀揣着对大宋江山的赤诚处理着江湖武林的恩怨纠纷,所谓历史不过是一个背景而且不断虚焦。金庸曾经写过关于王重阳、丘处机等人的人物小传,提及丘处机不远万里劝成吉思汗停战止杀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在他武侠世界里基本没有存在意义,但以现今眼光来看,其历史背景的格局、人物关系与价值观选择,却很有重述的价值。

是秀才遇到兵 还是圣者感化王者

当丘处机遇到成吉思汗,有点秀才遇到兵的感觉,当然丘处机是个道士,但他所在的全真教是号召三教合一的。所以在《止杀令》里就能看到丘处机的悲天悯人和积极救世情怀,颇有些儒家意味。

这一点是有史可查的,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提倡三教合一,而《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是教徒必读的经典。之后到了丹阳子马钰那里发扬了道家部分崇尚无为修炼,而到了长春子丘处机那里则发扬了儒家积极入世的部分,所谓并不违背“内道外儒”,历史学家任继愈甚至认为丘处机后来创立的全真龙门一派应该算做儒教的一支。因此《止杀令》里的丘处机如同慈眉善目的教书先生,一身儒家长者气质,也算与其价值取向合拍。

《止杀令》讲述的就是身在山东文登的全真掌门丘处机受邀远涉万里到达西亚地区,与成吉思汗会面的故事。这个过程被丘处机之后第七代全真掌门李志常记载在了《长春真人西游记》里(PS:丘处机是第五代,第六代是尹志平)。《止杀令》全篇都在成吉思汗远征军中和丘处机远行途中做切换,成吉思汗在帐中运筹帷幄,丘处机则在三万五千里的长途中救死扶伤、掩埋尸体、制服并感化匪徒,这个72岁的老人是个综合性人才,医术、武功、文学修养等都登峰造极,尤其一柄拂尘使出的“顺风云手”让人物终于满足了《射雕》阴影下观众的些许期待,但动作设计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他也有着不寻常的“神通”,比如呼风唤雨、起死回生,这与其说法术不如说精通医理、通晓天文所致,但在成吉思汗看来,则是在他所理解的世界观之外的神奇能力,他本来想把丘处机请来求长生之术,但丘处机告诉他只有养生,养生能善待自己的生命,也要敬天养民,顺应自然。

所以丘处机是在儒家积极救世的情怀下,以道教的神乎其技为手段来劝说成吉思汗停战止杀,儒道两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丘处机这里达到了高度统一并运用自如。

触碰到禁区的史诗

很多年以后,乾隆皇帝到了白云观写下一副对联: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所谓“不用餐霞”,是因为全真的道家修行以内丹修炼为主,更类似佛教出家的禁欲苦修,而不是正一道派的求符炼丹。而“一言止杀”,说的正是《止杀令》的故事,其实丘处机的济世奇功不止这“一言止杀”,后来他接受了成吉思汗的赐的虎符和圣旨,用来发扬全真教,同时道观还用来收纳流民。

影片《止杀令》主线是丘处机劝阻成吉思汗止杀,故事基本完整,让中国观众可以在《射雕》之外了解这段历史的真貌,但由于涉及全真道教和异族侵略两大禁区,《止杀令》在丘处机和成吉思汗的人物塑造上就有些遗憾,据导演王坪说,影片在创作过程中,被几十个专家开了几十次会不断要求删减、修改,很多生动鲜活的细节都被简化处理。

成吉思汗征伐欧亚的大历史背景、一个宗教人物与一代雄主的对话,仅凭这些,丘处机“一言止杀”的故事题材本身足以成为史诗,但史诗需要格局,需要大历史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历史环境的碰撞,比如片中最为出彩的耿乐饰演的成吉思汗的侍卫长刘仲禄,之前肯定是个汉人,而这个汉人跟随着异族的统帅去征服自己的土地和同胞从现代民族角度来说可谓“汉奸”,他是否有身份认同的问题?再者,在那样的年代,戎马倥偬征伐天下的雄主往往也是一个嗜血的暴力统帅,据说成吉思汗多次屠城杀死的人就有几百万人,这一点没有直接展现,而是丘处机在途中遇到沙场死尸,丘处机悲悯在怀令刘仲禄等掩埋,但未能从铁木真角度直接展示,也就削弱了两个人物之间的剧情张力。而成吉思汗身边的耶律楚材历史上也是有很多故事的,这里就稍显单薄了些。不过导演在各种束缚之下,仍然安排了中泉英雄饰演的西域客商被俘虏在成吉思汗大营与契丹妻子李小冉的命运纠葛,将那个战争年代下民族融合的时代背景铺垫到位。

历史观与选择

丘处机当时同时面临着南宋、金政权的邀请,但丘处机放弃他们选择了成吉思汗,因为他看到了天下大势,这种眼光和胸襟也非常人能比。但在我们先入为主地以为丘处机是个汉人要抗金扶宋前提下,这些复杂的历史局面如果多交代一些显然会更好,但这又涉及到了民族问题,蒙古族也是兄弟民族,不是外族。

所以直到看香港电影,我们才知道反清复明这种政治上的正确,原本元朝统治者、清朝统治者在我们看来只要是明君就好的嘛。难怪《血滴子》这么迎合内地的电影把反清复明最终解释成了求平等,都忘了当年洪兴罩你们去战斗的岁月了。而《止杀令》里这些人物选择会更复杂,比如金当时已经统治了南到山东、河南地区,而蒙古的征讨等于原本的泪尽胡尘里的遗民要再次当上亡国奴,很难想象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当时是何等心理,如果能涉及这个层面,影片会更加震撼,但,禁区太多了。

历史片需要历史观,这么多年古装历史题材之所以在观众和评论者那里都不讨好,历史观混乱是重要原因之一。张艺谋的《英雄》仰望权威、赞颂强权的价值取向备受苛责,而很多古装人物动不动以和平、大爱来做终极解释也没能讨好,《止杀令》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倒是在一番诚意基础上,让人看到了中国拍史诗题材的禁锢。

《止杀令》观后感(五):看了想走又舍不得票钱,学生党伤不起啊!

周六晚上和寝室两人奔电影院,本想看的片子11点才开始,无奈看了止杀令,刚刚出来想就兴吐槽。

1.余少群这个角色出现的目的是什么?完全搞不懂,出现的突兀,死的也突兀,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他也不耽误叙述。还有能不能不让他背那个倒霉架子啊,我一看到就想到他喊小倩小倩!

2.李小冉的易容简直无语,丘道长这个得道之人也不识?开什么玩笑。

3.李小冉的丈夫角色存在也感觉怪怪的,存在感太低太低。本身也许是想反映战俘的生存状态,但是太浅太浅。

4.成吉思汗孙子的死,实在突兀,没有任何的衬托。

5.也许导演是想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剧情的链接,老是一个事没讲全啪黑屏跳到下一段。可是您也不能走这么跳啊!

6.接5,攻城的那段投石车不断丢石子,然后特写城池火海的情节,镜头走一段黑一下,接着再一段,黑一下,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7.丘处机感觉修炼了乾坤大挪移的感觉,余少群被攻击那,李小冉献酒那,总是啪一下一只手伸出来,吓死我了。

8.酒店被打那段,山贼的那架势感觉奔国产喜剧去的感觉,到底有什么意义呢?称时间?

9.最后吃药复活的那段也太魔幻的感觉了。。。。。

10.最后吐槽一下一些慢镜头,有的感觉太多余了,当然也有不错的,应该就是骑兵冲入河水的那段,很有纪录片的感觉。

亮点也有

1.战争场面还是很大气的,音乐不错,道具也比较讲究。

2.一些描述远征队的俯视结合当地特色的景色也不错,有模仿魔戒的感觉。

3.感觉本身的立意很大,但是没用上力,立意算是亮点吧,起码片名已经很明了了。

4..最大的亮点就是蒙古语的对话,比较幸运我同伴有内蒙的,可惜他不懂蒙语。。。。

《止杀令》观后感(六):火候不足的奇幻史诗片

整体感觉,故事是个好故事,可惜,没讲好。

影片宣传中提到的关键字,奇幻、史诗,于是我抱着满怀期待奔奇幻史诗而去,结果却发现火候,不足。

一个所谓的奇幻史诗片,无论奇幻还是史诗甚至讲道法理念,却都有些隔靴搔痒之嫌,以至于我甚有些不忿的出了电影院,一路怨念坐过了车。

这里且不提原片的结构人物情节上先天不足的地方,单论奇幻和史诗这两个大前提,本可以讲一个更精彩的故事,本人很喜欢丘处机西行三万里,以一人之力劝杀戮,止万千铁骑西征的故事原型,但稍感遗憾的是,《止杀令》没讲好这个故事,一没做足东方神秘奇幻的戏,二来缺少史诗大片的酣畅淋漓。

本是不想吐槽人物情节的,实在忍不住,先吐几点吧,不然下文都写不下去,先说赵道安,他跟着师傅西行了,雪山掉冰洞,然后就轻飘飘的死了,于是我头一回看见准武侠剧里一个主要人物意外失足就摔死了的,还是在找武侠剧里经常找的雪莲花的时候,唉,少群你好命苦!难为我还抱着你和耿乐有进一步基情的期望呢,结果,你就那么死了,更命苦的是,你死就死了,临死还要完成那个实在拙略的悬念设定!

再要吐槽的是成吉思汗孙子的死,这孩子的死不外乎是编剧为了给丘处机的止杀劝谏拦一道屏障,这设定本身虽然狗血点但是也说的过去,动画做出恢弘战争场面对比一个弱小的孩子, 即便刻意也能忍,不能忍的就是,孩子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就只能生生忍耐着陪他等那支封喉之箭,当孩子在慢镜头里倒下去,木刻小马在镜头里掉下来,我不由替他松了口气,他作为砝码的使命就这样刻意而为之的完成了,除了立刻涌出来的他爸爸和他爷爷,我想大概没有观众为这孩子的死有所动容吧。

当然,本片最主要人物丘处机的吐槽点就更多了,虽说丘处机作为王重阳的弟子继承了全真教儒家思想那一部分,但是他总是个道士吧,但是在观影过程中,我甚至偶尔会错觉,马车上坐的那是一路施大仁大爱的孔子吧。所以因为吐槽点太多,就先不吐了,言归正传,说说最想说的奇幻史诗。

先说奇幻元素,全片四处奇幻设定,前两点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昆嵛山遇虎以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之意,此处丘道长初见仙风道气。而天落红雨以喻丘处机将尊天命西行,这差不多是全片我唯一感动之处,道长年事已高,要西行去劝止那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杀戮,这天命必该来的隆重,来的喻意深刻,于是三万五千里之外的杀戮之血滴到道长的掌心里。

第三处手杖生根发芽喻天意向善,喻死而复生喻希望之芽初生等等,这一点可以和第四点视为一体,从而构成全片最重要的奇幻设定,李小冉所饰的契丹女子和忽兰妃饮毒酒后又起死回生,相比前两处而言,就太过刻意,赵道安临死遗言,观众听了一半,这悬念抛出的手法之拙略就不多提了,主要是忽兰妃,相对于被一箭封喉的孩子,那她当着成吉思汗的面喝毒酒就明显是编剧为成吉思汗班师东归加码了,不过除了加码东归,更主要是为了让丘处机施展起死回生之术,于是观众只好和成吉思汗、丘处机一起眼睁睁看她从容不迫的喝了毒酒,躺在成吉思汗的怀里诉说想回家乡的遗愿。

契丹女子喝毒酒总算情出有因,而赵道安,忽兰妃两个人就死的太不庄重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处奇幻毕竟是以三人之命所成,也是全片的重头戏,我非常期待它来的足够隆重,足够奇幻。最终,手杖生根发芽了,两个女子吐出污浊之血死而复生了,虽然这场重头戏演绎的并不够重,但宽容点讲,故事到这里算是讲圆了。

不过讲圆之处,丘处机却重重的松了一口气,我尤其不明白这口气松的为哪般,是他对于二女子能不能真的起死回生并无十成把握?还是他对此行止杀戮的使命完成了而松一口气?又或者他也认为编剧好不容易把故事讲圆了,替他松口气?不管哪一种,这一口气,算是泄掉了本片中丘处机本就没有蓄起来的道家仙气,仙风道骨再遍寻不到,再加上菜园出场,一路说教,除了天命再无别的像样的道家理念传达,种种戏码生堆之后,丘道长生生被他山东老乡孔子大人穿越附体了。

丘处机作为执掌全真教二十余年的掌门人,背后是东方神秘而宏大的道教,既然已经要搭奇幻的车,要迎合欧美市场,何不把这阵奇幻的戏做的更足些,丘道长一路西行,本以为会有更多融汇道之理念的奇幻情节,谁知上演了一场大杂烩,有武侠段子,《新龙门客栈》的风骚老板娘,背后还有个辛酸的爱情故事;雪山寻雪莲,而且还有创新,让少群摔死了,临死吐了半个秘密。又有半路杀出的阿拉伯人,像抢唐僧肉一样为了丘道长的长生不老方子而来,而道长却比唐僧成功,他劝得刘仲禄放下屠刀,终止仇恨。而那一群站在峡谷口的妇孺老幼虽然是真的,却因为来的太突然又太是时候,更像是道长为了支持自己的理念,生生做法搬来的。

奇幻没做足,再来看史诗吧,丘处机西行止杀戮,成吉思汗西征,这本是多么有料的史诗题材,可是如前所述,丘处机西行这一线被做成了大杂烩,唯觉场面庄重的一处是出发前求雨,另一处是路上掩埋尸体,这处也较好地表现了道家对生命的尊重,而整条西行线情节上再无更多震撼处,如丘道长见耶律楚材时所说(原话记不清楚了),一路风景不错,我看到此深有同感,大漠雪山,黄澄澄的胡杨林,风蚀地貌……航拍镜头让这风景更撼人心,只是可惜了行于其间的史诗般的西行!

再说另一线,成吉思汗西征,丘处机万里迢迢要去说服的杀戮之王,仅有的几处战争场面却交给了数字动画,唯一有说服力的场面出现在丘处机一行掩埋尸体之处,而个人感觉全片最有血腥气味的地方当属峡谷处两兵交接时,而这一血腥设定放在道长西行路上,就如前所述,成就了大杂烩西行记,却并未增添史诗感,相比之下,成吉思汗所处之境就平和的多了,大部门时候是他和忽兰妃平静的对手戏,史诗?同样没看见!

至此,我对奇幻史诗的憧憬被瓦解了。

尽管吐槽点很多,不过我还是要再回头来说说打动我的地方。首先是这个题材,半个月前看到推广的时候,就对这个故事充满期待,当然这也是我如此失望的根本原因。其次,仍然就这个题材,宽容些来讲,丘处机西行劝谏成吉思汗停止杀戮班师东归,故事本身并无紧紧纽结的矛盾,以至于千辛万苦的见面之后,一场不太合全片基调的宴请把有“养生之道,无长生之药”的矛盾呈现出来时,一不惊险二不动人,而作为扭结矛盾的重要道具,金丹,全片出现数次,却并没有成就一个逻辑严密的好故事。好在不管故事严不严密,惊不惊险,动不动人,在结尾处都讲圆了,讲圆了也就算处处圆满了。最后,平心而论,《止杀令》算得上是部诚意之作,虽然不尽人意,但是在如今商业片纵横的市场上,它仍是脱颖而出的国产奇幻史诗片。

综上,给3星!

《止杀令》观后感(七):天地有大德曰生,道教的救世情怀

由冉平编剧、王坪执导,赵有亮、图们、耿乐、余少群、徐锦江、李小冉等主演的《止杀令》取材于成吉思汗西征,虽然没有把战争作为主线来表现,但依旧通过战争与和平、杀戮与生息、信仰与生死等要素的探讨,令观众感悟当今和平之不易。相对于成吉思汗,长春真人丘处机才是故事的主角,这个在《射雕英雄传》中关键点位的人物(网上有著名的“假设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庄”的帖子,最终推导出中国人雄霸天下的结局),在历史上远比他师傅王重阳重要,正是他使得全真教成为元代最大的道教派别,也正是他使成吉思汗的西征少了许多血腥。

电影《止杀令》便是表现长春真人丘处机(赵有亮饰演)西游记的故事,他不远万里从山东远行到阿富汗大雪山会见成吉思汗(涂们饰演),他的弟子李志常著有《长春真人西游记》。丘处机不是去取经,而是去讲经,是中原文化向蒙古、西域的传播,当然对于黄金家族而言,耶律楚材发挥的作用也是相当关键。相对佛教而言,中国传统的道教更加强调生命自身的价值,佛家以空无为本真,涅槃为超脱,把修行的最终归宿指向真如境界,弃绝外在的生命躯体,虽然其极乐世界令信众着迷,但终归空寂。而道家则不离弃生命本身,强调生命的天然意义,因而有万物齐一,众生相悦之论。然而,战争却是世间最大的杀戮,是大面积地收割生命,而成吉思汗的西征尤其血腥。因此,丘处机与成吉思汗其实是两种思想的对立,一种以杀戮为乐趣,一种以救人为已任。但是,无论怎样的英雄,也终究会面对自己逐渐苍老的现实,这种苍老也意味着走向死亡。以收割别人性命为乐趣的英雄却无法不对自己生命消逝感到恐惧。对丘处机来说,西行并不是为了延续成吉思汗的生命,而是使对方接受自己的理念,让他体会到生的意义与价值。王重阳、丘处机领衔的全真教,在乱世之中追求“三教合一”,体悟人生之根本,达到万物、世俗、朝野等的和谐,止杀显然是题中应有之意。

或许,这场会面注定是艰难的,除了路途遥远之外,两人在思想理念上的距离并不比路程更近。影片真实地再现了道家对生命的尊重,从最初的故乡昆俞山到西行的途中再到见面之后,丘处机始终以拯救为已任。故事的转折即在于西征的最后一次攻城,随着孙子的意外中箭,成吉思汗第一次感受到战争不仅是对敌人的伤害,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伤害。而忽兰妃在丘处机的医治下从沉睡中醒来,则使成吉思汗真正体会到生的意义。通过一场以“长生”名义的远行,《止杀令》让我们看到了道家的天地情怀与生命意义,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真正价值。(房克升发于《东方文化周刊》)

《止杀令》观后感(八):《止杀令》——该说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了

历史上确实记载过全真教掌门丘处机参见成吉思汗并且一起论道的事件。《止杀令》也是借着一段事实展开了一篇中原道家文化侵染草原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化苦旅。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对于他们的了解,我们很容易就贴上概念的标签。很明显,导演在影片里同样放了这个错误,“野蛮”“好杀戮”等都被用来诠释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民族,他们的血性被置换成“血腥”。在镜头里,蒙古士兵的打斗和征战是血流成河的,每一拳每一刀都要让人致命;而丘处机的随从则是点到即止,不伤人性命。这一对比很好的反映了导演的立场:中原的道家文化,这一土生土长的汉族文化所具有的是慈悲和善良,对于自然的顺从,对于天的崇敬;而蒙古文化带着血腥的暴力,带着征服的欲望。

电影要完成的就是一种召唤,汉民族的“和”文化去消融蒙古民族“暴力”、“血腥”的气质。 这样的叙事目的让汉文化始终处于一种上天般的伟大,像一种天神似的无所不能;而蒙古文化则像一只未开化的猿猴,尽管导演也设计了耶律楚材和皇妃这两个角色来弱化了对于蒙古民族“暴力”、“血腥”的描绘,但是完成劝服成吉思汗的依然是丘处机和其所代表的汉文化(在影片里,集中体现在道文化的“天法自然”上),蒙古民族没有完成自我的文化救赎。

但从这部电影来看,《止杀令》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壮丽的草原和荒漠风光,优美的蒙古族歌舞以及深邃的道家思想都让这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熠熠生辉。

尽管电影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既然是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就不得不注意到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位置问题。对于少数民族文化,我们是站在一个旁观者还是一个拯救者的立场?影片利用道家的思想来消融蒙古民族“血腥”和“暴力”也许是一个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道家推崇“天法自然”,这是一种顺应的流动,像水一样的温柔。他强调慈悲,但是一种旁观的看,一种不选择,不判断。《止杀令》用救世主的身份来塑造丘处机以及所代言的汉文化实则是一种背离道家精髓的做法。

《止杀令》观后感(九):止杀令

道教作为炎黄子孙的本土信仰,源远流长。自上古伊始,神仙方术融合了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墨家、易学和阴阳的精髓而衍生出道教。它的根本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上善若水、柔弱不争,自然无为、济世安贫。其宗义接近佛家的度世人之苦解世人之厄,尚积极乐观之精神,于修身治国皆有大益。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根坻全在道教。而“止杀令”讲述的正是道士丘处机一言止成吉思汗西征杀戮的历史。

我觉得这个场景令我十分有感触:丘处机求雨,风起雨落,落在众人脸上的是雨,落在丘处机掌中的是血。水是生命之源,如同血是肉身的根本。世人眼中水只是水,在丘处机的眼中水就是血。有水才有血行于躯,这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用这种简单明了的对比方式来阐述艰深的道法让人拍案叫绝!

其中这个第二段:西行跋涉。丘处机带弟子赵道安随刘仲禄西行,一路上有旖旎风光,有满目疮痍,有艰难险阻,有危机重重,但无论何时何地,丘处机不忘弘扬道法,或实践或劝诫。影片或直接或间接,处处体现道法,层层推进,展现主题。它此时要说服的不是成吉思汗,是观众。这段是重头戏。其实真正劝说成吉思汗的戏只有三分之一,前面的这些全是铺垫。这个过程很重要。它通过丘处机的言行体现了道教精神,让观众进入到道教的世界,看明白了,也就明白了最后成吉思汗为什么会被劝服,一切都是道法自然。看不明白,那套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无所畏惧才是无可救药。这样的情节铺设,都不能让你有敬畏之心,悲悯之心,那么你也就无可救药了。 这一段精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文戏武戏,处处可点。还有第三段:一言止杀。丘处机历经三万五千里的路程,终于见到成吉思汗,丘处机坦言没有长生之药,只有养生之道。成吉思汗感佩其诚实,留他住下论道。丘处机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抓住一切机会劝说成吉思汗止杀,彰显道法,最终令成吉思汗班师东还。这一段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地方。一是丘处机以水配合草药治疗瘟疫。他以水为喻,言道水乃上天(长生天)最大恩赐,不应辜负水的善意,而上善若水。二是我前面提到丘处机退虎的伏笔,与这里成吉思汗遇野猪化险为夷遥相呼应。丘处机抓住野猪未伤害落单的成吉思汗这个机会,示意上天好生恶杀,上天保佑他,他也应该顺应天意止杀戮。

虽然这部电影票房不高,但是我认为却很有看的价值。

《止杀令》观后感(十):思索道与止杀

其实我不明白这部片子的分为什么那么低,最开始我看到评价,没有看的欲望,可是好像在百度视频悬浮框出现了几次,今天我终于看了,真心不错。它的风格没有张扬的华丽,只在其中星星点点,没有刻意制造宏大的场面,说实在话,被西方人成为上帝之鞭的军队,完全可以华丽出彩,可是它没有失去重心,很实际的刻画。丘处机,我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是由于射雕英雄传的缘故,可是一个人不应该因为一本书,就可以对他盖棺定论,这里的他只是一个道者,希望遵循天道,使得成吉思汗止杀的一个老者。一开始我觉得他是不愿意去的,可是在路上见过了杀戮,经历了弟子的死亡,了解了成吉思汗这个人,他的心定了下来,他觉得自己应该去尽自己的努力,这是上天给予的一份重任。成吉思汗,是一个王者,有其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坚持,要改变谈何容易?正是有了丘处机,他的爱妃,刘将军,耶律楚材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内心才会慢慢松动,一个嗜血的王者,终有其人性的一面。我不知道历史上的真相是什么,不过我觉得这里的刻画很不错!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