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查看格言:《中国通史》经典影评集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中国通史》经典影评集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中国通史》经典影评集

《中国通史》是一部由赵良执导,未知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通史》影评(一):历史博士评此片

此片的实质是中国社科院朴宪群把他分给各个研究室,因为现在的中年研究者没有大拿,所以他们的叙述和讲故事十分单薄

1中华道路:宣传品的本色毕露,各种政治话语,比如虽远必诛,反腐博弈,中华民族的形成,乡愁,向心力等等。揭示了中国从百家争鸣到儒法国家的形成。出镜的学者有:杜维明,彭林,黄朴民,杨国庆,毛佩琦,陈相灵(军),吴宗国,李学勤。资料有孔府藏明圣迹图。

2中华祖先:实地拍摄了泥河湾人,禄丰人,元谋人,北京人,广西崇左人,山顶洞人的进化过程,非要坚持现在中国人不是非洲走出来的。学者有,刘建荣,成顺泉,姜础,吉学平。大咖有:Hans,吴新智,高星。

3(好)农业起源:考古学界的"植物人"赵志军在70年代引导马尼斯一起考察了仙人洞、并最终在浙江田螺山发现碳粒稻谷。这集有两次发掘的珍贵录像。还介绍了耜耕文明的良渚、北方的粟文化,磁山遗址出土了548个窖藏坑(刘勇),敖汉旗的兴隆洼遗址出现了人猪合葬、和c型玉猪龙的现象(田彦国)。最后小麦在北方的登场。

4文明起源:从安特生在仰韶村发现彩陶并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开始,介绍了庙底沟、凌家滩的玉人。但提出安徽是中国最早的原始八卦,太突兀了。兴隆洼,城头山遗址。李新伟,张敬国,王宁远,王震中。

5(好)邦国起源:湖北石家河文化,片中把它解释为长江中游的三苗文明(方勤、孟华平)。这时山西陶寺崛起,"文尧",观象台20节令(何驽)认为圭表就是中国最早的概念。石峁壁画(邵晶、孙周勇、赵志军)大量燧石箭头,农牧交错带的衰亡。黑皮陶的良渚(许宏)可与埃及对比。

6夏王朝觅踪:先用禹州锁蛟井、汶川羌人的禹步引入,然后进入最重要的二里头(赵海涛,王巍、赵春青),五谷备,宫殿恢宏。陶文一贵州水书。叶舒宪讲绿松石的龙。卜骨的发现。启母石(魏继印)、新砦遗址、婺源的傩戏,太康失国(顾万发)

7殷商兴亡:垃圾!汤墓(朱凤瀚,王震中)伊尹祠、降生地,羑里,摘星台、鹿台。

8商代文化:甲骨和青铜器(宋镇豪、何毓灵、马柏成)。白陶

9武王克商:周原。皮影戏姜太公钓鱼。

10周公摄政、11周衰:贺兰山岩画、12春秋争霸、13孔子。这些都是拿事实和专家访谈来说故事,水平太低,不值得看。

14列国变法:里耶、纪南城(吴起)。周国平,陈晓枫,蒋重跃。

15战果七雄:湖北铜绿山的西汉冶炼厂(陈树祥)。遄台遗址是田忌赛马的场地。马陵山(黄新忠)。全片由很矬的陈相灵来解释。长平

《中国通史》影评(二):霍光与张居正

刚看完昭宣政治这一集,突然发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职责:同为辅佐幼主的权臣。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深受武帝信任,才干超群。武帝末年发生的巫蛊事件导致最合适的接班人刘据被废,年幼的汉昭帝继位,霍光成了最重要的辅政大臣,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无奈昭帝早逝,霍光立昌邑王为帝,这位昌邑王生活奢靡,与霍光作对,因而在位27天即被废。霍光又立刘据的儿子刘病已为帝,史称汉宣帝。霍光的政策挽救了武帝时期造成的民不聊生的局面,造就了昭宣中兴的局面。

张居正不似霍光一般有显赫的家世。他凭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上权臣之路,隆庆死后命当时的首辅高拱、张居正、冯保为顾命大臣,以高拱为首。但张居正与冯保联手,取得李太后信任,扳倒了高拱,成为明朝最有名的铁腕首辅,政绩卓越,挽大明王朝于濒危。

地位: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霍光和张居正都深得皇帝信任,权倾朝野,各种朝政大事都离不开他们。霍光甚至可以废立皇帝。

下场:葬礼规格均达到了一个臣子的最高规格,死后受到抨击。

霍光生前提拔了很多自己的亲人,家族权势倾天,死后家里的权势被削,家人造反被灭族。张居正死后一年被清算,祸及家人。

皇帝的态度

汉昭帝和汉宣帝对霍光是很信任尊敬的,虽然霍光控制欲和权力欲望极强,但他的才干不容忽视。虽然死后家人被灭族,但更多的原因出自霍氏一族不满权力被削弱,造反形成的。所以在霍家被灭之后,霍光墓一直完好无损地陪在武帝墓旁,他生前的政策也继续实行,这也是汉王朝出现昭宣中兴的原因。

万历对待张居正的态度是随着他的成长改变的,幼时尊敬依赖信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体会到了做皇帝的权威,逐渐对这位师相开始不满,畏大于敬。张居正死后他废除了张居正生前制定的各种政策,开始疯狂发泄他的不满,甚至张居正墓都要被毁。他将个人感情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这也不难推测为何明朝从此开始迅速衰败了。

可见一个理智,为民着想的统治者是多么重要!

《中国通史》影评(三):落花一片天上来

以魏晋南北朝部分试播、而不是惯常撑门脸的汉唐或者火的要死的明清,今年是皇帝轮流做魏晋要逆袭了吗?

以目前流行度和正史野史资料的丰富程度,对比实际这两三百年间的丰厚程度,魏晋南北朝真冷门到家了。一年内一个皇帝被各路人马逼着改了五次年号;有的整个朝代一家子皇帝几乎都是美貌的暴力乱伦神经病;皇亲、权臣、胡族,打来打去其实大家从老大到幕僚都是亲戚;竹林论道,曲水流殇,白衣卿相,金谷繁华。。国之不幸,除了诗家思想家,结果也成了八卦异闻的幸事。

国之将倾,世风早已不古,文士因言因名获罪,武将功高而见忌害命,何况“上品无寒族”、这豪门浑水也趟不上。那么小民们在好不容易消停点儿的空隙,也就是津津乐道些艳情、暴虐、豪奢,末日阴影下生命依靠荒诞才有存在感。以及遥念名士名将,微微的想有一道清流。。。

史载,卫玠南迁后,因围观者太多,“劳疾遂甚”被“看杀”;潘安出行,妇人竞相掷果示好,至满载而归 —— 不知安宁能几日,还有美男就痛快看吧!

————————————————————————

剧的话目前看还行,但内容不够紧密,而且毕竟一家之言,真想了解至少还看个wiki、百度什么的呗~预算,well,再多一点会比较好啦。。

单集的想法随看随添。

目前写了《魏晋风度》,《西晋统一》

——————————————————————

《魏晋风度》

中学时最仰慕嵇康。醉如玉山将倾,“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一曲广陵,死都那么浪漫孤傲、如仙人归去—— 其实砍头能好看么,还不都是血与泥巴飞溅一塌糊涂。知心者(当时已经深明大义的将之等同于“好机油”)阮籍,苏门长啸,长路独行至尽头恸哭而返,真情至性... 叛逆期什么的少女情怀(?)什么的,这俩的故事看得是小心肝乱颤呐...

现在倒觉得嵇康的事例会带坏小朋友吧?

丫是真.天纵英才、奇杰怪才,几百亿分之一的概率粒子们碰撞出这么一人物。他的思想、人品、学识、才华、立场。。各种因素的组合过于独特、标杆过高,实在难有人及得上更难相似,而嵇康令人倾慕的原因,就是他的行为完全发自内心、发自本真:因为这品性才学种种因素,才形成了这么样的一个人,才有了这些样的行为。表面花开因为地下有水,水有源头。没有水源的话移栽长得一样的花也没用啊。

真假名士,一个人做的事是真发自内心还是假清高,其实特别容易看穿。

嵇康的事儿能让一个“上才”都变成东施效颦,山涛、王戎、谢安的路子还比较适合role model. 山涛就是很可怜被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了的那位;王戎据高位、积钱粮,后人权势盛到“王与马,共天下”;谢安独揽朝政军权。山涛和王戎因为同为竹林七贤,经常被拿来反衬嵇康气节、阮籍胸怀。

其实真的看史书后满敬佩这二位炮灰的。选贤举能知人善用,说是他俩选出来的人后来没有不是栋梁之才的。本身也都是能臣,山涛更几为道德模范:公正、宽厚、惜才、节俭而慷慨...也没见写到他像王戎那样、有在危机关头摇摆或退缩的事—— 毕竟背着琅岈望族王氏几百几千号人,不太可能像嵇康、前朝没落贵胄光脚不怕穿鞋的。窝囊也确实是。昔日竹林少年游,目光如电,得阮籍赏识结成忘年交,该有多出众?今惟谨慎,像一瑟缩老乌龟...

嵇康其实也没骂山涛,文章名字倒叫的狠。毋宁说是《与山巨源言(biao)志(bai)书》,但言己志在山水玄学、轻功名重本真,责山涛的只是“你怎么不懂我呢?我能来往的人本来就你们几个我还以为你懂我的呢”...当时看得脑后一凉,读出了闺阁怨的味道一定是我的问题。。后来怎么着书上没提,而后世多云涛羞愧而不复言。其实如果他们真是名实相符的名士,那应该是彼此心照:你好好做官在浊世开一片清流,你安心当隐士不会再有人打扰。

反而世人以小人心度君子腹。

似乎可以印证的是,嵇康死前将子女托付给了山涛。

东晋谢安,文治“政由安出”,武淝水一役破前秦、结果前秦因此散架了...隐居、冶游、结交文豪雅士,从政后力挽狂澜,累积家族声望,死时用的帝王等级葬仪。人生温拿。同为文人宰相的王安石要cry了(而且谢安字安石,太凶残!),不怪得写他的诗词那么多,除了倾慕,也有感伤他功高见忌壮志未酬,不过对这样一个人真不愿想他晚景凄凉。还是李白演绎最好:“落花一片天上来”“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魏晋真名士是有这种上达寰宇的通透和气势。

————————————————————————

《西晋统一》

司马懿、师、昭三代谋略,终于从曹家手里”禅让”来了帝位,破蜀灭吴。曹魏的权是逼着人家“禅让”来,司马家有样学样,结果没多久就皇权就被权臣和贵族控制、“让”“立”都不由己,最后也是被重臣逼逊了位。说书一样。

这集只有一点非常不满意,史观不同吧。这里剧讲蜀国又是褒诸葛贬刘禅。小说可以但打正史旗号的、不会有失偏颇吗?

刘禅任用宦官弄权是真,但这二位碰不到的更多。当时蜀令袭诸葛,能臣干将也有剩吧,一个无才宦官能弄垮一国、当丞相系的都白痴啊...以刘禅几十年来的处境—— 亲爹死了得叫诸葛“仲父”,军、政全由之,文武官几乎都是丞相系,丞相死了沿袭制度照常运转—— 太现代了喂...君主立宪唉!搁曹或司马家早炸窝了。刘禅知道自己平庸所以让权,因此有诸葛治蜀。吴国孙皓更加昏庸亲小人,还暴虐挥霍—— 阿斗懦弱的连花钱的气势都没有好吧?北齐高氏以更丧心病狂的架势挥霍了几代才终于花到灭国(我也想花钱到灭国啊呜呜呜)...

还有关于是否诸葛北伐空耗财政才令蜀国下滑的争议呢。内外因交错导致这么大件事、以“昏主佞臣”来解释太不负责了。

讲傀儡魏帝曹髦自己持剑抗击司马氏是“个性张扬”。没错啦,毕竟是高傲的“士”,当时能如此“死节”的不少,孙皓国破后应对晋廷的轻侮也是狂傲帅气的不行(他一生的亮点也就这个了)。但刘禅主动归降、保境安民实际救了更多人,还要被骂祠庙都不给进...这些也是我片面的观点...但真心觉得面对故国音乐的攻心计、对晋廷那么淡定应对,有魏晋名士风。说是因为他贪享乐,贪的过李煜?人亡国还“沉郁为之一变”呢。

《中国通史》影评(四):笔记

很正,讲述清晰,配乐个人很喜欢。

社科院撰稿,大气优雅。央视电影频道出编导,实地探访拍摄很用心。

缺点是到底是官方通史,花了大量篇幅把控台湾和民族问题,对太平天国、黄巢等史实有严重规避和修饰,意识形态痕迹比较重。政治话语,比如虽远必诛,反腐,法制等,用语太现代。

【东汉刘秀】

马王堆考古堆的蝉衣

陕西合阳县提线木偶戏:刘秀惩治贪官欧阳翕

【五代十国】

山西晋剧《雅观楼》李克用与义子十三太保征战的故事

蜀绣诞生于后蜀时期,以皇后花蕊夫人的主题最为有名

南唐韩熙载夜宴图

【贞观之治】

陕西地方戏曲弦板腔 唱隋唐战乱时期百姓漂泊之苦

《中国通史》影评(五):中国通史解说词第一集 中华道路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一集 中国道路(上)

第一集 中华道路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雄伟壮观的锦绣山河,孕育着无限生机,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悠久辉煌的古老文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塑造出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在这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上,一部部历史大剧不断上演,无数的曲折与坎坷,考验着这片土地上的民族与众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勇于探索敬守家园 爱好和平,深入中国人的血液,无论风雨飘摇,困难重重,中国人都能迎难而上,顽强奋斗、渡过难关,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真理,无论烟雾弥漫,障碍重重,中国人都能坚忍不拔,沉着冷静,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道路,缔造中国与人类的幸福,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丰富而多彩,曲折而灿烂,绵延而不断,在这片土地上生根绽放,演绎出无数的传奇往事。这些古老的历史,是我们宝贵的遗产,历久而弥新,它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的复兴之路,它像一位母亲,守护着我们梦的摇篮。

片名 中华道路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人类星球的北纬30度上下,东方 西方群星璀璨,老子 孔子 释迦牟尼 亚里士多德 孟子 庄子 墨子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或联袂登场,或接踵而出。在西方,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东方,称之为百家争鸣。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个时代都被称为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这是位于滕州市的墨子纪念馆,和别的思想家不同,墨子的塑像机具特立独行之状,他身着布衣,肩背行囊,俨然是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者。墨子的一生,相伴着各种各样鬼斧神工般的发明,而这些发明被巧妙的运用到墨子的思想实践当中,在纷乱的战火间,墨子和他的弟子更像个苦行僧团体,有着最坚定的意志,人人皆可赴汤蹈火,死不旋踵,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兼爱,非攻主张,兼爱,没有任何亲疏贵贱的爱,非攻,就是反对战争,与墨子激进的救世思想不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在那个时代,还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家和学派,诞生了主张将世界万物变化归结于阴阳五行的阴阳家,依法治世的法家,游说各国的纵横家,他们从不同角度来探寻自然,人与社会如何,相处的真谛,可谓众说纷纭。然而,所有这些思想都与一个学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学派就是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正是被后人奉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孔子。

专家采访: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杜维明

杜:孔子呢,在开始的时候,他就反思对人的理解,人就是全面的人,而且怎么样通过人的自觉,人自己的努力,人自己的修养,能够成仁。

童声朗读: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以礼仪、礼乐、德治教化为基本内容,孔子追求着,个体、家国、天下的和谐,孔子的主张,成为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思想。孔子在世时,他的思想始终不能为各诸侯国所用,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孔子逝世一百多年后,亚圣孟子,再次行走在宣扬儒学的道路上,然而,他的仁政主张,依然没能被任何一位君王接受,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儒学依然没能成为治世之学,甚至内部还出现了裂痕,大儒荀子的得意门生李斯,更因为主导焚书坑儒,而被众多的儒者,视为最大的仇敌,秦朝时期,儒学坠入深谷,儒家思想似乎将永远湮灭于历史烟云之中。

在山东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珍藏着出自明朝成为、弘治年间的彩绘绢本,《孔子圣迹图》36幅,圣迹图大部分展示的是孔子颠沛流离的一生,然而其中的《汉高祀鲁》图却描绘了一幅令人意想不到的场景,大牢礼主要指的是全牛、全猪、全羊,这个也是规格比较高的一种祭祀礼仪。刘邦祀孔开了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先河,焚书浩劫十八年之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用最隆重的太牢礼来祭拜孔子,这是史料记载中最高统治者第一次公开祭拜孔子似乎昭示着儒家思想重获生机,然而,刘邦仅仅需要用儒家的礼来感受与彰显一代帝王的威仪,刚从战乱中走出的汉王朝整个社会需要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才是汉初统治者所需要的思想儒家思想的真正复兴,在汉朝建立六十多年之后汉武帝时代,这个时代散发着盛世的光芒,但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矛盾急需一整套积极有为的治国新思想,这个时候大儒董仲舒应运而出,董仲舒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是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然而,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废弃各种思想儒家汲取了阴阳家法家 墨家等众家思想的精华成为经过改良后的新儒学,此时的儒学,在秉持仁义 礼 乐的基础上主张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强调尊卑有序的王权等级观念,儒学一跃而为经学,儒家思想由此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

专家解读:彭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教授

彭:在一个国家里,它应该有一个统一的主体文化,否则它就是一盘散沙,所以它一定要有一个主流的起主导作用的思想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

在东汉后期,佛教已经开始传入中国,盛唐时期,儒学和佛 道均活跃在政坛与民间,然而,随着唐王朝的衰落,数百年战乱不已,混乱不堪,儒学又一次走入低谷。当中国逐步建立起一个局部统一的王朝宋朝时,一大批儒学思想家再次应运而生,其中,以周敦颐、张载程颢 程颐 朱熹为代表的儒家新学说被称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继续秉持着以理治国的儒家基本思想,使宗法贞节 孝道等观念大行其道,成为最能稳固宋朝统治的官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由此再度振兴,然而,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到了明朝程朱理学被凝固在了刻板的书本当中,曾经活跃的思想已经变得保守与僵化,此时的儒家思想需要展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青春气息,在大多数科举士子陈陈相因,谨守朱子门户之时,这位十六岁的狂狷少年已游历了北部边塞,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他就是王阳明。不羁的个性注定了他坎坷而传奇的人生,也在助推着一位儒家圣者的诞生,丰富的阅历和不辍的思考,让王阳明在儒释道之间有了崭新的思考,他不拘于程朱教条,持续推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等命题,构筑起他的阳明心学,完成了儒家思想的又一次自我更新。

专家解读:杜维明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杜:他是吸收了各种不同的思想以后,他的认同更壮大,同时它有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能力,使得它能够一度一度的重新再建然后重新发展,这种比较宽广的这些韵律呢,这是儒家使得中华民族能够源远流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传统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 法 释 道等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演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这些思想广泛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礼仪道德,政治观念,影响着诸多政权的成败兴亡。

公元前361年,精通法家刑名之术的商鞅向急于称霸图强的秦孝公提出了以法家为指导的变法强国之术,得到了秦孝公的高度认同,商鞅制定出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并得到实施,使秦国成功崛起,在商鞅变法一百三十八年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强大的秦朝,然而,严刑峻法在成就了秦的统一之后却又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仅仅十五年的王朝兴衰,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不能光靠严格的法律制度。

专家解读: 卜宪群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所长

卜:以法治国,这个是必要的,但是正如之前汉初的政治家对秦朝灭亡的总结所说的那样,徒法不能以自行,仅仅依靠法律也是不行的。

从周初到秦亡,经过近千年的探索,以礼治国、以法治国两种方案均已提出并实践,然而,究竟该怎样成功地将二者有机结合使之合理地治国安民,这些问题秦始皇没能解决,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没能彻底解决,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的国策弊端丛生,农民负担越来越重,一度强盛的汉朝,走上了重蹈秦亡覆辙的危机边缘。公元前89年,汉武帝深刻检讨和反省自己多年来所犯的错误颁布了《轮台诏》,宣布了以明(民)休息、思富养民的新国策,千古一帝的哀痛之诏,不仅挽救了即将覆亡的西汉王朝,它也为如何治国理政打开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的执政者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逐步得到成熟与完善。为了促使百姓大量垦荒种田,均田制在北魏时期颁布执行并被隋唐所继承,三省六部制作为中国古达政治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在隋朝被确定下来,隋朝开启了科举考试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制度的完善,人才的涌现,生产力的提高,使唐王朝社会稳定、国富民强、思想开放、文化繁荣,形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又一文明高峰。然而,强大的唐王朝也没能做到历久长存。

专家解读: 卜宪群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所长

卜:封建制度它的本质是专制主义,那么如果说,中央集权出现衰弱,或者说皇帝本人出现了昏庸的情况下,再好的制度,它也很难坚持下去。

在历代传习的少林拳术套路中,有一套神秘的拳法被称为太祖长拳三十六式,据说,正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立的,从乱世走出来的赵匡胤,差不多只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通过陈桥驿兵变实现了黄袍加身。五代十国时期,兵变与政变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如果这个难题无法解决,中国将可能永远分裂而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然而,赵匡胤接下来的做法才真正显示了一位开启伟大王朝的帝王风范。宋太祖在政治、军事、财政各方面通过推行一系列措施在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遏制住兵变,实现了国家的长久统一,终结了历史的轮回。为了压制武夫悍将,宋太祖还将一大批文臣放到重要的岗位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使整个国家重新稳定下来。其实,无论重用文臣还是武将,在中国历代政治中都有一个顽疾,这就是腐败,腐败解决不了,任何强大的根基都会腐朽坍塌。这里是南京明城墙,六百多年的风雨之后,明城墙一如当年巍峨,走进明城墙会发现,城墙的每一块墙砖上都刻写着铭文。

专家解读:杨国庆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陈列部 主任

杨:府、州、县三级地方官,正式的官员和相关的文书,也就是吏,官和吏的名字全部都要刻在上面。每一块砖都要有这样的一个制度。

几亿块砖都能找到准确的出处,这样的制度保证了明城墙历经几个世纪屹立不倒。曾经深受元代官员腐败盘剥之苦的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后,便采取高压态势反腐,朱元璋还不惜使用酷刑来惩治贪官。洪武十五年,涉及空印案的一千三百多年官员全部受到处理,三年后,户部官员粮食贪污案被查实,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至地方官被判处死刑者三万余人,几乎把朝廷上下官员一扫而空。

专家解读: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毛:朱元璋惩治贪官污吏的结果效果非常明显,当时说,一时世风丕变,无不洁己爱民,但是贪腐和反贪腐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如果你反的力量大,贪腐就会少,如果你反的力量小,贪腐就会多,这是天理和人欲之间的博弈,所以这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这是是否坚决执行制度的问题。

朱元璋倾其一生,都在为他心中那个美好的世界而努力,但腐败与封建制度与生俱来,朱元璋不能也不可能完全遏制住腐败。当崇祯皇帝的最后时刻来临时,所有的官员早已不见踪迹,这位勤勉的皇帝真正成为了孤家寡人,他只有用血衣遗诏表达对腐败官员的痛恨,朕自登极十七载,三邀天罪,致虏陷地三次,逆贼直逼京师,诸臣误朕也,朕无颜见先皇与地下,将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可将文官尽皆杀死,勿坏陵寝,勿伤我百姓一人。

在中国的历史上,王朝的衰亡悲剧曾不断上演,当后庭花的歌声,在陈朝后宫不断响起,沉溺于荒淫玩乐的陈后主已离亡国之君不远了,当周幽王为了博得爱妃一笑,以烽烟召集诸侯,将执政大事视为儿戏的时候,西周的灭亡也就迫在眉睫了,当商纣王相信只要天命护佑,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荼毒生灵的时候,商朝的灭亡也就同样在所难免。政治腐败必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当矛盾激化到无可调解的时候,残酷的战争往往成为唯一的解决之道。

《中国通史》影评(六):诸葛亮治蜀

刚才还想吐槽没有纪录片,太好了!我还担心找不到正在看的纪录片。我正在看中国通史中的诸葛亮治蜀,因为小时候看过三国演义,对诸葛亮一见倾心,运筹帷幄,通晓天文地理,治蜀也是处处体现着他的人格魅力,与吴联盟,平定南中,这里孟获八擒八纵,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八擒说明他实力了得,八纵说明他的心胸宽广,这才是真正的双商俱高,可惜的是可能由于事件太多纪录片很多都是一笔带过,我当时看书的时候真的完全被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也许做人就应该了然于心,不用所有人理解我当时的做法,但是最后的结果会让别人知道我是对的。趁着年轻当努力学习,因为anytime could be your time。

《中国通史》影评(七):Notes

E01 中华道路

总结,一片乱炖,乱糟糟念了一遍高中历史课本

E02 中华先祖

《山海经》: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降生,在凡间抟土造人。

大爆炸,星系(太阳,地球),大气层+液态水,40亿年前出现生命,几百万年前出现人类。

旧石器时代

800万年前,云南禄丰古猿,头骨化石。

200万年前,河北泥河湾遗址,石器时代。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猛犸象)。人类刮骨吃大象肉。没有人类化石。

170万年前,云南元谋直立人,牙齿化石。人工打制石器。伴生动物化石。

50年前,北京周口店人,头盖骨化石。石器工具。火的痕迹灰烬层。

4-5万年前,原始智人/古人,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

3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上室(生活)、下室(墓地-说明珍视家人生命,出现固定持久的大家族)、下窖(食物)、门厅(走廊),8名山顶洞人,渔猎和采集为生,发现骨针(衣服),发现141件装饰品,用赤铁矿粉对装饰品染色。

E03 农业起源

1万年前,野生稻、狗尾巴草(莠)被改良为水稻、谷子。(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从采集狩猎经济-旧石器时代到农耕经济-新石器时代发展的过程必定伴随洞穴发展,所以农业起源遗存肯定是在洞穴中发现;湖南道县发现从野生稻演化到栽培稻的样本。)

南方:大米

6500年前,宁绍平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附近7km田螺山遗址,发现古代稻谷遗存(几十万颗碳化稻米),比现在的大米更瘦长(稻米的驯化过程);发现骨耜si(用水牛的肩胛骨制成),用于松土翻耕,提高生产力水平;发现石碾、石杵、石犁。即耜耕农业。

4000-5000年前,良渚文化,稻作农业生产力水平比河姆渡文化有了很大提高,出现工程浩大的建筑。

北方:小米、黄米、小麦

野生狗尾巴草先培养成饲料,再培养成谷子,夏商称粟、禾(小米)。

8000年前,内蒙古兴隆洼敖汉旗史前遗址,发现黍、粟;发现一雌一雄两头陪葬猪,不是纯野猪,说明被驯化;发现最早的龙形图腾,玉猪龙等;发现系列建筑,有等级之分。

74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北磁山遗址(太行山东麓),发现石铲、石镰、石磨盘、石磨棒、548个粮窖,以粟、黍为主,炊具是陶盂、鸟形人支架。

3800年前,小麦从叙利亚附近传入中国,二里头文化出土,逐渐代替小米。

3500年前,二里岗文化出土大量小麦。

北京先农坛,明清皇帝在仲春亥日祭祀仙农神。

现在,中国占世界1/7的耕地养活1/5的人口。

家畜:猪、狗、鸡、鸭、牛、马、羊。

E04 文明起源

5000年前,古埃及人造金字塔,苏美尔人(两河流域)发明文字,中国出现很多部落遗址。

7000-5000年前,河南渑池仰韶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彩陶片(陶器,和中亚彩陶有相关性)、磨制石器、骨器,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的诞生(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安特生,瑞典人)。

6300年前,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澧阳平原),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中间跨越1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城墙,发现人骨、粮食、居室。

5600年前,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江淮地区),发现墓葬、玉器(玉猪、玉人-中国最早、玉版-原始八卦图/河图洛书),推断有祭祀礼仪、哲学思想。

5300年前,河南西坡遗址庙底沟文化,属于仰韶文化中期,彩陶全部人工绘制,基本元素有弧线、三角、圆点,认为中国西部的彩陶文化全部源自仰韶。

5000年前,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西辽河流域),发现积石冢、玉器(玉猪龙、中华第一龙、斜口筒形玉器)、圆形祭坛,被认为用作祭祀、墓葬、祖先图腾崇拜,推断发展农业经济和手工业分工。但是没有发现居住场所,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红山文化遗址,发现整人陶人,推断祖先崇拜,是红山人的居住中心。

5300-4500年前,浙江杭州良渚遗址,反山、瑶山良渚文化,发现贵族墓地、平民墓地、琮(琮王)、钺、神人、兽面,推断出现悬殊的贫富分化。

以上文化之间存在互访。

E05 邦国时代 2000-3000BC

传说历史:炎黄大战→尧舜禹讨伐三苗(4000年前,传说三苗的首领驩兜本是尧臣,但是不服管理、屡次叛乱,所以尧舜禹屡次平叛,最后一次叛乱时发生大地震,尧舜禹趁人之危南下灭苗。《墨子非攻》《太平御览》)→夏朝

4000-5000年前,华夏部落(黄河中游)、东夷部落(以泰山为中心)、苗蛮部落(长江中游)

5300-4300年前,浙江余杭良渚遗址(苗蛮,信巫鬼,重视神人沟通),良渚文明,出土彩绘黑皮陶、玉器(璧、琮、璜、环、珠、钺),(《鹖冠子》),推断因气温升高、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玉矿衰竭而北迁,太湖流域海拔太低,容易受到海平面变动影响(两河文明苏美尔人美索不达米亚大洪水、圣经诺亚方舟、希腊神话大洪水、尧帝大洪水),发现有水灾遗迹,新石器晚期气候变暖,全球沿海发生大规模海侵。

4600-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传说五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时代后半期,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群(苗蛮,江汉平原的统治中心,大洪山),发现城墙、手工作坊区、居民生活区、祭祀区、墓葬区,出土铜块、玉器(钺,王权的象征;玉人头、玉虎头、玉珏),石家河文化中期以后废城无人,石家河文化后期出现新的文化(植入性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出土了夏民族标志器物牙璋)。

4400-4000年前,晋南汾河边,山西襄汾陶寺古城遗址(华夏,临汾盆地,纵贯晋陕大峡谷),发现宫殿区、普通居民区、祭祀区、仓储区、手工作坊区,出土红铜铃、彩绘陶壶、彩绘陶簋、彩绘陶盆、玉兽面、大厨刀、玉圭、玉琮、玉璧,推断贫富差距悬殊、阶层分化、金字塔式等级结构;发现“文尧”字样陶壶,推断是帝尧陶唐氏的居地。发现观象台遗址(比英国巨石阵观象台早500年);发现戚、圭尺、立表,用来测日月星辰(尧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历法),用来标榜地中(用垄断与上天沟通的通道,以此体现君权神授的正统地位和正统思想),都城定在地中,地中之中、中土之国是中国这个概念的最初缘起(《尚书尧典》《汉书地理志》);发现在陶寺中期政权,出现乱葬岗和裆部尖形的陶鬲li(陶寺盆形鬲裆部弧形,石峁盆形鬲裆部尖形),很可能是石峁居民南迁到陶寺时入侵的痕迹。

4000年前,陕西神木石峁古城遗址(华夏,纵贯晋陕大峡谷),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石砌房址、墓葬,出土壁画(通过草拌泥黏附在墙上)、独眼玉人(一目国)、箭镞,推断与陶寺遗址有至少300年共存期,但是地位略低于陶寺遗址,黄帝及其后人居住在这里(《史记》《汉书》)。处于农牧交错带上,受环境变化影响更剧烈,发现2260BC出现冷凉干燥气候,导致粮食减产绝收,导致人口减少、大规模迁移,古文化遗址大量减少,可能石峁居民南迁到陶寺古城遗址。发现燧石箭镞(硬度比玻璃高,遍地都是,可以把人的脊椎骨射穿)。

4000年前,中原周边文化衰落,出现以中原文化为依托覆盖广大地域的中心文化,多元无序→多元一体。

19-16BC,河南二里头遗址(古洛河,黄山,黄河),夏朝都城(广域王权国家),出土青铜爵、绿松石玉龙。

E06 夏王朝觅踪 2070-1600BC,17王

【传说】

河南禹州市禹王庙(纪念大禹治水)《史记夏本纪》;

四川岷山汶川的羌族人自认为是禹的后人(民俗舞蹈禹步,每年祭祀大禹诞辰),有大禹相关历史遗迹;

安葬在浙江绍兴会稽山上;

河南登封万岁峰启母石,传说生了启的石头;

贵州荔波县的水族的文字(水书)和夏陶刻符很相似;

舜禅让给禹,禹建立夏后式邦国,统一各个部落。

【文字】

《尚书》记载大禹划定九州、治理山川,但是《尚书》有真伪之疑。

【考古】

2070-1600BC,共17位王,夏禹→夏益(东夷首领)→夏启(确立世袭制、家天下)→夏太康(太康失国于后裔)→后羿→寒浞(寒浞代夏)→少康(少康中兴)→孔甲→夏桀。

2070BC,河南王城岗遗址,发现奠基坑、大城遗址,认为是夏朝最早的都城阳城。

1850-1750BC,河南新密新砦遗存,启→少康时期,推断是二里头文化的前身。启之后,太康失国事件发生,来自东夷有穷氏首领的后羿(后羿射日,江西婺源傩舞祭祀后羿)。发现饕餮纹器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过渡阶段),代表东夷最高首领。

1750BC,河南偃师二里头夏都中晚期遗址(洛阳盆地,符合文献记载),发现宫城建筑(中国最早)、墓葬(推断阶级分化),出土陶器(陶制网坠、陶刀、陶镰)、五谷(粟、黍、稻、小麦、大豆)、占卜工具(推断出现法师,祭祀行为),推断农业发展、手工业出现,认为国家机制产生,中央与地方关系确立,礼制产生。发现陶器上有刻符,推断是比甲骨文更早的中国文字。

E07 殷商兴亡 1600-1046BC,31王

【传说】

商族始祖契,玄鸟生商。

【历史】

河南偃师商成汤墓,成汤起义,先灭豕韦、顾、昆吾三国,鸣条会战《汤誓》

河南开封空桑,伊尹出生地,伊尹和仲馗分别是左相、右相,辅佐成汤称王。河南嵩县伊尹祠。尊为厨圣。

商融合了夏文化,发展自己的文化,扩大了夏的疆域。《诗经商颂》

商改革,改变历法命名(岁→祀)、朝会制度。《史记》

商改都,搬迁夏涂山大会铸的鼎(古代政权的象征,定都即定鼎,国灭则鼎迁)。

成汤→太丁→外丙→仲壬→太甲(伊尹放逐)→沃丁→太庚→小甲→雍己→盘庚(1320-1300BC,迁都殷,上中下训话,盘庚迁殷标志着商代前后期)→武丁(甘盘、fuyue辅佐,妇好征战土方、鬼方等,拓展疆域,周族出现)→武乙→帝辛/纣

周族擅长农业,住陕西,季历战功赫赫但是被商王猜忌而死,激发商周矛盾,纣王重用姬昌但是伺机囚禁姬昌,7年后因妲己释放姬昌,姬昌被姜子牙辅佐,纣王杀比干,姬发伐纣,牧野之战,纣王死于鹿台。

【考古】

河南殷墟,出土青铜器(4000年前开始青铜冶炼,商时达到顶峰)、甲骨文、玉器,历史第一个有文献有考古的城市遗址。

河南安阳妇好墓。

河南安阳羑里城遗址,关押姬昌,姬昌被关押时研究八卦,从八卦推断出六十四卦,写《周易》。

河南姜太公祠。

河南比干庙。

河南淇县摘星台,曾经是朝歌都城,纣王玩乐的地方。

《中国通史》影评(八):剧评记录001

第一集:中华道路

诸子百家(公元前800年),刘邦祀孔,汉初期道家无为而治,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主流,盛唐时期儒释道,到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程朱理学,经500年至明而刻板,王阳明心与理,吸收不同文化,能自我批判与反思,行为举止礼仪道德政治观念,公元前361年秦孝公法家商鞅变法,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终发《轮台诏》,三省六部制,门下省尚书省内吏省,吏部礼部兵部都部度部工部,隋朝开启科举制度,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五代十国,腐败问题朱元璋高压反腐,天理与人欲,崇祯血衣遗诏,公元前1046周武王伐商,周礼,汉武帝三大战役,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第一集起概括与引出下文的作用,不过给人感觉有点乱。

第二集:中华先祖

元谋直立人

第三集:农业起源

第四集:文明起源

2 3 4集看下来,是考古片吗?我不需要看你跟我说怎么怎么发现的一大推废话浪费时间,我需要的是你的研究结论,言简意赅!这种东西不是纪录片,只能说是一档历史类节目。

《中国通史》影评(九):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看了半年,从EP11开始看完。 除了古典时代的思想火花之外,中国的黄金年代还只是汉唐。汉武帝逐匈奴于漠北,开疆拓土确立民族地位。大唐盛世首屈一指,文化影响力大。宋朝也就是富一点,但是基本偏居一隅,始终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始终受到北边的辽金夏压迫。而且那个时候各种僵化就开始了。宋被蒙古灭确实是没办法,那时候蒙古见谁灭谁,但是明朝开始全面落后,我觉得宋朝也是要一起背锅的。这两个朝代其实都乏善可陈。 我天朝实在是缺乏科学技术系统研究的土壤,获得的成就都是零星的,缺乏系统性。而且自视甚高,没有对外交流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开拓殖民新世界的野心。到了近代,仍旧不思进取,落后是必然的。说实在的,我们的进步实在太慢了,人家西方隔了一千多年都翻天覆地了,这边还是没动静。大明的舰队当年若是占领个把地方开始生根发芽,说不定真的跟《西洋》一样,黄种人抢在白种人之前获得主导地位。但是我不认为是满清误了华夏,就算是汉族政权,也不一定会更好地应对近代世界融合的挑战。 真正转折意义的大事,崖山之战、土木堡之变、山海关之战、甲午海战。对现代社会架构影响最深的就是甲午海战,中华一战被打断脊梁,最后仅剩的团结走向破裂和分歧,改良道路失败走向革命,走向动荡。归根到底是我们的包袱太重,束缚太多,守旧势力太强大,根本没有放开,如果十九世纪的后半个世纪真的全盘西化,三四十年的发展,鹿死谁手犹未可知。然后整个陷入乱世,好在基本守住了疆土,熬到二战结束终于翻身。 历史有时候就是马后炮的学科,话都是两面说,怎么说都有理。战吧,可以说是保护了民族利益,抵抗了异族侵略,但是也可以说是冒进。守吧,可以说是韬光养晦,也可以说是苟且偏安。关键还是看结果,能得到好结果的就行。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好对先人做太多评论。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纪录片只拍到1912年清帝退位。 最后几集的字幕差错实在太多,太多低级错误,难以接受。 按研究细分领域,把每个历史阶段的大拿都请来评述。其中有几个教授挺有意思。

《中国通史》影评(十):《中国通史》观看笔记

1.第一集中华道路,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及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心思想是探索中华道路中儒家思想的引领作用及各民族集大统的客观规律。

知识点:1.百家争鸣:法家墨子兼爱非攻,儒家孔子亚圣荀子王阳明阳明,心法、仁爱、尊卑有序,道家老子庄子无为;2.儒学完善历程:儒学、刘邦建立汉王朝孔子祭祀标志儒学登入上流,汉武帝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学,阳明心法,新旧儒学,明朝反腐;3.民族统一历程:北魏改汉、大唐长安文化自信、海陆丝绸之路、吉尔吉斯斯坦乡愁。

概括:孔夫子巨牛逼,五十六个民族一个家。

2.第二集中华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祖先进化过程,中心思想是中华民族是自中华大地产生并延绵不断发展起来的民族。

概括:谁说我是外来人口,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知识点:猿人至古人至智人至现代人,主要变化为脑容量的增大、下颚的凸起、眉骨的凸起等。

3.第三集农业起源,主要讲述中华民族如何开始种植及生产粮食的过程,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南方稻谷驯化为野生稻至生产稻,北方狗尾巴草与谷子驯化为谷子,直至明朝一直为第一大生产作物。狗尾巴草为莠,良莠不齐的典故来源。

概括:农业大国不是吹的,粮食管够。

4.第四集文明起源,主要讲述各个文化作用圈的形成及互通过程,为讲述邦国的形成奠定基础,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红山文化、牛河梁文化等(史前五千年左右)

概括:从古至今,从红山到牛河梁文化,我们对玉的爱爱爱爱不完。

5.第五集邦城时代,主要讲述各邦国即初始国家的兴衰过程,为讲述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夏朝奠定基础,纯叙述无思想。

知识点:史前四千年左右三大集团有华夏、三苗、武夷,发现的遗址有陶寺(文尧的遗址)、良渚、石茆(疑是黄帝遗址待证),石茆因气候骤降南迁而衰,良渚因气候骤升洪水而衰,陶寺因外族入侵与内斗而衰;万邦万国呈繁星点点直至夏朝出现而向月明星稀转变;中国一词源于陶寺,表示中城之都、中土之国;上古时代的龙山时代,又称三皇五帝时代,五帝一般认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概括:各立山头称大王,任由天灾人祸定生死。

6.第六集夏朝觅踪,主要讲述考古学界寻找夏朝存在的过程,中心思想夏朝客观存在而非神话。

知识点:夏朝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2020年至1600年,存续约四百八十年,十七名帝皇更替;大禹是夏朝第一位帝王,大禹之子启取代益成王,改尧舜禹的禅让制变世袭制,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代后羿,少康中兴复兴夏朝,暴君夏桀是最后一位夏朝帝皇,商汤取代夏桀建立商;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夏朝中晚期),河南嵩山新砦遗址(启至太康),河南郑州王城岗遗址(疑是大禹阳都待证);商朝甲骨文是最早文字,夏出土的陶器上刻符疑是文字待证,最古老的文献资料商朝《尚书》、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均有夏朝记载,证实夏朝存在,但因当时未出现文字,夏朝史料少之又少,考古是探源的主要途径。

概括:哥(大禹)不是传说。

7.第七集殷商兴亡,主要讲述商朝代夏过程及兴衰。

知识点:商朝公元前1600年至1000年左右,历时约480年,31位君王更迭,青铜器鼎盛时期;商原是夏朝的诸侯国,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遂封诸侯,夏桀暴戾,成汤败夏,革旧鼎新;商朝前后期以盘庚迁都为界,约公元前1300年,从河南郑州迁至河南安阳小屯山;以君王盘庚化解矛盾奠定基础,君王武丁开启殷商(殷指安阳)盛世,武丁之妻妇好第一位女政治家;最后一任君王商纣王武辛荒淫无度即妲己鹿山朝歌摘星台,疏君子、亲小人即杀亲舅舅比干,挖心示忠;周姬昌周文王见商纣王荒淫欲败商被抓七年,创八卦,写众经之首《周易》,姬昌回周与百家之宗(道、法、兵家的起源本家)姜子牙即姜太公钓鱼,姜子牙后辅佐姬昌之子姬发周武王败商,牧野之战;商朝历史皆由周代撰写,殷墟证实这一朝代的存在。

概括:那个封神榜的时代,成汤、盘庚、武乙、武丁,名字取得太随便了。

8.第八集商代文明,主要讲述内容如题,中心思想商代的发展奠定中华文化的根基。

知识点:商代甲骨文出现,青铜器第一次顶峰,玉器加工技质的发展,白瓷传播,铜铃等打击乐器的出现,酒曲复式制酒术出现,崇尚祭祀,为中国文化奠定基础;商代玄鸟为图腾,甲骨为占卜,青铜为礼器,改夏尚黑为尚白,白昼进朝;司母戊鼎是全世界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妇好墓葬发掘的玉人为商人服饰提供线索,甲骨文基本具备六书(象形、意会、指意、通假、差转注)内容,系统完备的文字体系。

概括:那个热爱占卜的年代。

9.第九集武王克商,主要讲述牧野之战,中心思想周人天命观的形成以及对德的要求。

知识点:从以前崇尚鬼神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天清明授权收权以德为标准,封建思想初步形成;周武王命蔡公、管叔、召公成三监监管武庚,然武庚挑拨,蔡公管叔起叛乱之念;周武王克商后三年病死,未想到以小邦周统治大殷商良方,尚有商朝遗族后患;周公说服召公信任,二人辅佐成王,成王疑心,周公东退,后蔡公管叔叛乱,金藤之簋说明周公一心为公,开启周公辅成王,管叔被杀蔡公流放。

概括:新官上任内忧外患。

10.第十集周公摄政,主要讲述周公创设礼仪及分封制、宗法制的过程,中心思想是说明中华礼仪具有深远影响。

知识点:周公旦是周武王弟弟,后称元圣,山东曲阜周公庙,孔子推崇的典范;周公摄政七年,周公辅成王,创分封制、宗法制、礼乐,使周变为礼仪之邦,政权更加稳定和谐,小邦周取代大邑商统治广大国土,开启家天下时代;六礼嘉宾等深入人心;分封制创诸侯更好管理广大国土,宗法制使各诸侯更有凝聚力,创亲亲尊尊,崇德保民思想;诸侯国晋(召公之子)、卫、齐(姜子牙)、鲁(周公之子),分别克制南蛮东夷西戎北狄,保证国土完整及进一步扩张;礼仪制度为中国后期三千年封建统治所沿用。

概括:德智体美劳的周公。

11.第十一集周王朝的衰落,主要讲述周王朝统治势力减弱的过程,中心思想礼仪制度的破坏及分封制的弊端与宗法制的疏远,加之外患造成周王势力的衰弱。

知识点:第五任周一王接任时周朝盛极一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好大喜功,征讨犬戎失德,致朝贡关系变敌对,为后三百年周朝衰落埋下后患;周幽王接任时自然灾害,然其远贤臣亲小人,宠爱妃子褒姒,撕裂帛,烽火戏诸侯,欲杀太子窠臼,申后父亲申侯与犬戎合谋讨幽王,幽王被杀于西安骊山脚下,宗周镐京被犬戎占,齐桓公与秦公护送周平王至成周洛邑,建东周,秦公征犬戎得封地;周夷王是被诸侯拥护上位,下堂接见诸侯,史称周天子失礼;周厉王铁血政策,山林川泽归王室,恐怖秘密监控,贵族讨伐,外逃14年,郁郁而死;共和行政或诸侯摄政,但证据不足;宣王中兴,征讨犬戎,,宣王晚年,听童言如惊弓之鸟;周中期四王,夷王、厉王、宣王,幽王、平王;贵族裘卫四器记载土地转让买卖,说明王室对土地控制削弱;郑桓公、郑武公及郑桓公之子郑庄公是辅佐周平王三公,然势力变化,致郑庄公墓葬规格胜王室,诸侯逾越王权礼仪失守;周朝王室多年征战,登记人口,向诸侯讨粮讨车,沦为小国,诸侯争霸,周王室变为诸侯征战的模糊背景。

概括:走下坡路。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