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查看格言:微细的名言_关于微细的名言_经典语录_格言网

微细的名言_关于微细的名言_经典语录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微细的名言_关于微细的名言

●等着炊烟,慢慢托起
缄默的星群
有的星星,站得很高
仿佛祖宗的牌位
有一颗,很多年了
守在老地方,像娘
有那么几颗,还没等我看清
就掉在不知名的地方
像乡下那些穷亲戚
没听说怎么病
就不在了。如果你问我
哪一颗像我,我真的
不敢随手指点。小时候
我太过顽劣,伤害了很多
萤火虫。以致于现在
我愧疚于,一切
微细的光 ----张二棍《静夜思》

●我们的大地受伤了,她的海洋和湖泊都在生病。
她的河流像流脓的伤口,空气中充满微细的毒物,
无数地狱之火的油烟熏黑了太阳,家乡、亲人、朋友,
四散分离的男人女人,孤寂迷失地漂泊着,
在有毒的太阳下被烤焦……
令人恐惧、盲目不确定的沙漠中,
有人选择追求权势,有人成为幻觉和欺骗的操弄者。
如果智慧与和谐仍然居住在这个世界,
而不是未打开的书中、已遗失的梦,
它们必然存在于我们的心跳之中。我们的呼喊将从心底发出,
我们呼喊,而我们的声音是受伤大地唯一的声音。
我们的呼喊,是行遍世界的大风。 ----格雷戈·莫顿森《三杯茶》

●你的字很好看,你写字时,笔尖在纸上走着,发出细微沙沙的磨擦声,我甚至数得出你写笔划时经过了多少道微细的纸纹。
我还能听到你心跳的声音,沉稳而有规律的,咚。咚。咚。咚。咚。
还有你的呼吸,呼气时,像风扬起了柳枝,吸气时,像水纹滑落在河底。
你读书的声音,在七八十人同时读书的嘈杂里清晰而又无比独特。
我还能在走进教室的数十个人的脚步声里分辨出你的脚步声,像海浪温柔地吻上岩石。
你的声音是我从我的世界里出来之后唯一的贪婪。
我伸长了耳朵,敏锐地去听取你在这个世界里的声响,我能忽略所有,细致入微地捕捉关于你的一切声音。
那是这个世界最好听的音乐。 ----凌霜降《从别人那里听说,你曾喜欢过我》

●爱情,它会随着全身的血液,像思想一般迅速通过了五官四肢,使每一个器官发挥双倍的效能:它使眼睛增加一重明亮,恋人眼中的光芒可以使猛鹰眩目;恋人的耳朵听得出最微细的声音,任何鬼祟的奸谋都逃不过他的知觉;恋人的感觉比戴壳蜗牛的触角还要微妙灵敏;恋人的舌头使善于辨味的巴邱斯——希腊酒神——显得迟钝。 ----莎士比亚

●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岂可一身所修,便同佛用!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真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间,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已泯,不受分段之身,自然易短为长,易粗为妙。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随现千百亿身,度有缘众生,名之曰佛。

●「我现在深知道“忆念”这两个字的意思,也许因为此刻正是穷秋时节罢。忆念是没有目的,没有希望的,只是在日常生活里很容易触物伤情,想到千里外此时有个人不知道作什么生。有时遇到极微细的,跟那个人绝不相关的情境,也会忽然联想起那个穿梭般出入我的意识的她,我简直认为这念头是来得无端。忆念后又怎么样呢?没有怎么样,我还是这么一个人。那么又何必忆念呢?但是当我想不去忆念她时,我这想头就是忆念着她了。当我忘却了这个想头,我又自然地忆念起来了。我可以闭着眼睛不看外界的东西,但是我的心眼总是清炯炯的,总是眱着她的倩影。在欢场里忆起她时,我感到我的心境真是静悄悄得像老人了。在苦痛时忆起她时,我觉得无限的安详,仿佛以 ...」 ----梁遇春

●道德总论,,
道德于巨 品性以细 宏观大道 微观细德,
大道广法 细品微德 中心思想 三十二条,,
清静自然 干净整齐 端庄稳重 低调谦虚,
恭敬礼貌 精微细致 谨慎勤奋 英勇仁义,,
聪明智慧 纯真善良 诚实守信 安乐慈祥,
温柔中和 宽容大方 博学多才 美丽漂亮
,,,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愣严经》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若想要真实地修行佛法,就要去行善,即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实行;要弃绝恶行,即使是最微细的恶行也要舍弃。无论你的布施是否像颗芝麻籽般渺小,都无关紧要。如果你带着悲心以及菩提心来布施,便会成就百倍的功德;如果布施时没有菩提心的志向,就算分送了马匹与牲口,你的功德也不会增长。 ----益西降措仁波切《益西降措仁波切官方微博》

●“你是茫茫人海里微细的尘,芸芸众生里瘦削的肩膀,你微细如尘埃,你恢弘如宇宙……你是惊鸿一瞥再不能遇见的光。” ----桃子夏

●微微细雨飘摇,如丝般轻轻款款,倍添愁绪。

●豪门富户之内,就是这么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看似微细的动作,都是一篇教人绞尽脑汁的文章。 ----梁凤仪《花魁劫》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的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清少纳言《枕草子》

●雨下着 没有闪电照亮我脸上的水珠
我也看不见
天性使然般做着会做的事儿
忘记了笔尖在纸上摩挲的轻松
忘记了歌声悠扬的怡然自得
忘记了卑微细数感情的心安
忘记了密密计划生活的踏实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郁达夫《故都的秋》

●人,在地球上,就如同一个过客。灭亡时,无物在意。被历史的长河所湮灭。就如同恐龙,存在了几亿年,终究还是灭亡了,在它之前还有多少生物谁也不知道。
地球至少存在了46亿年,却在这连尽头都没有的宇宙中,连微细胞都不算的东西罢了。

●我喜欢微微细雨,清清澈澈,丝丝缕缕。

●心如死水,偶起波澜。只是微微细纹又能掀起多大风浪。最近心头事似乎只有那么1.2件,却要耗费甚多光阴,可能还是少了品茶的人吧!友达以上,似乎很久之前就遇见过那么几个。那么,下一句就如期而定吧!毕竟比起波澜,我还是习惯如今的自己。至少还没做好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烦心事。更至少,路不算短。 ----若叶知秋《如今孤单的如今》

●修行的一个根本法门,根本下手处,就是要安住当下。在用功的过程中,不要想昨天的事。昨天就是过去,过去并不在昨天,也不在前一个小时,过去就是当下这一念这个流程的前一片刻;未来不是明天,也不是后一念,它是生命流程这一点的下一个点,这一刹那的下一个刹那。我们能够把生命的活动观察到如此微细的时候,安住当下,才真正能够成为我们修行的一种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若有广大的心,一片茶叶,也可以跨泰山、超北海,与千里外的知音相逢聚叙。若有细腻的情,一片茶叶,也能润灵台、破孤闷,与我们最微细的心思相会同行。 ----林清玄《玄想》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有时候看书,模模糊糊,遇见你也有过的想法,或者人影幢幢,遇见一个来自远方的形象,就好像你最入微细腻的感情陈列出来一样。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曾经我们肩碰肩 悸动的起点
如今你到处游玩 肆意开怀 却少了一个人的陪伴
曾经的笑脸 沧桑的容颜 是我们最大的改变
你依然美丽十足 我早已习惯沉默寡言
还记得那个雨天 那把花伞
微微细雨 淋在你头顶 打湿了我的心田
你那双红色高跟 踏在地上 如同踏在我心间 每一步都让我心颤
转眼已是两年 思念依然未改变

很多很多习惯 败给了时间 回不到从前

好恨我自己 把握不住那转瞬即逝的永远

一如既往孤独相伴 万千纷扰与我何干
只是夜里 梦你梦到失眠

故事没有开始 便烟消云散 我留这一段箴言 记录你不知的爱恋

故事怎么也

●佛陀和圣者们观察到,一个念头里面大约有九十个刹那变迁,一个刹那当中,大约会发生九百次微细生灭。世界与万法都随着这一个念头而显现,看似真切,其实,在一念之间,已经生生灭灭八万多次了。

●“你跟我说起过你的哥哥……你说他很相信你,在他的眼里你就是一切……他本来有机会反击,只是因为你挡在他的前面,他很吃惊。”楚子航声音微细。沾满血水的颓发低垂,挡住了他的眼睛,“你早就可以吞噬他,为什么要等到今天,费那么多周折?” ----江南《龙族2》

●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译文〕孔子说:“君子尊崇天赋予的道德本性,又通过求教和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既进入宽广博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细妙之处;使自己到德行既高尚文明,又能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礼记·中庸》

●初夏的树液,在我们周围各处,在野草和药草,在矮灌木和高树里正在看不出的流动。树液经过环绕叶和茎的几万英里微细通道。我们在想像中竭力摹想这一切会造成多么烟波浩渺的一片大湖,多么江流滔滔的一条大江。 ----卓美欣《无地》

●每一次磨磨,都像是找回静定的呼吸的开始。磨掉急躁,磨掉心虚的慌张,磨掉杂念,知道"磨"才是心境上的踏实。
笔锋触到纸,纸的纤维也被水渗透。很长的纤维,感觉得到像最微细血脉的毛吸现象,像一片树叶的叶脉,透着光,可以清楚知道养分输送到了哪里。
那是汉字书写吗?或者,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许多年来,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见上不见下。因有此碍,故求天眼。若得天眼,远近皆见,前后、内外、昼夜、上下悉皆无碍。然虽见和合因缘所生的假名之物,不见实相,故为得实相,而求慧眼。若得慧眼,见众生尽灭一异之相,舍离诸着,不受一切法,智慧自灭于内。但慧眼无所分别,不能度众生,故求法眼。法眼令是人行是法,得是道,知一切众生各各方便门,令得道证。然不能遍知度众生方便道,以是故求佛眼。佛眼无事不知,覆障虽密,无不见知。在余人为极远、幽闇、疑、微细或甚深者,在佛眼是至近、显明、决定、粗、甚浅。故佛眼无所不闻、不见、不知,而无所思惟,一切法中,佛眼常照。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

●夫孔教修身,最贵三省;摩西十诫,亦重祷祈。良以不默印则入心不深,不时习则所持易失。故学者于此五戒,当每日随时随处,默默提起使不忘失,誓愿其心不杀,然不惟如是,并对于一切众生,常存恭敬爱护救助教化之心;誓愿其心不盗,然不惟如是,并于我身及我所有者常存欢喜布施尽量舍与之心;誓愿其心不淫,然不惟如是,并对于我身及我所欲者常存永远断离微细爱恋之心;誓愿其心不妄,然不惟如是,并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存勤求佛道饶益众生之心;誓愿不饮滴酒,然不惟如是,并于一切时一切处常存远离嬉笑散乱放逸懈怠忿诤憍慢之心。常以此理,体之于心,践之于事。苟若是,则可由此五戒,先获遮止一切恶业,次须广读大乘经典,勤求无上佛智,庶渐能成就一切功德,而立一方清净十方清净之本原矣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