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介绍 查看格言:毛义传奇

毛义传奇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毛义传奇

  凉月轻风

  东汉时,有个人叫毛义,安徽庐江人,他少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母相依为命,他帮人放牧为生,箪食瓢饮,奉养其母。母病伺候汤药,曾割股疗疾。遂以孝行称著乡里,举为贤良。他苦读诗书,清贫自乐,不慕权贵,贤名远播,被誉为道德典范。

  毛义的名声越来越大。南阳张奉,听说毛义的种种美德,敬慕不已,他决心向毛义学习,特意登门拜访。他要面见这位道德高人,对他说自己是如何钦敬其道德人品,要当面向他讨教。

  张奉千里迢迢来到毛义家里,他向毛义表达了久仰之意。毛义也很热情地接待了张奉。起先,张奉和毛义两人谈得很投机。可两人正在倾心交谈之际,忽然听到外面敲锣打鼓,闹闹嚷嚷,一群公人奔毛义家来。原来,是上级的任命书到了,毛义被委任为安阳县令。“以义为安阳县令”。富贵来了,毛义是一副什么样子?“义捧檄而入,喜动颜色。”他往屋里跑,大喊:“娘,娘,我的娘哎,我也当县长了,我们衣食无忧了,我们大富大贵啦!”

  毛义捧着委任状,进了他娘的房间,过了很久才出来,得意的神色始终洋溢在脸上。

  说好的清高呢?说好的高尚呢?全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委任书毁灭了。

  这是张奉亲眼所见的。张奉是个非常注重品德操守的人,他见毛义如此重视名利,觉得他只不过是个贪图富贵的小人!张奉心中对毛义十分鄙视,认为他其实是徒有虚名,并对自己冒昧前来拜访十分懊悔。于是,他等毛义从里屋出来,便神色冰冷地向毛义告辞。毛义见张奉突然要走,挽留道:“你从老远赶来,很不容易,为何这么快就走?吃了饭再走不迟。”张奉什么也不说,仅礼节性地表示了一下谢意,就动身走了。

  从此,张奉逢人便说:“毛义是个官迷,是个伪君子”。

  毛义兴高采烈地去上任了。毛义在安阳县令的职位上,兢兢业业,兴利除弊,政绩显著,被称为良吏。几年后,毛义的母亲去世了,他安葬完母亲,便向上级递上辞呈,毅然返乡,过上了隐居生活。

  官府把更高职务的任命书送来了,这次,毛义不再接。不接再送,任命书十二卷,卷卷有毛义名,毛义无论如何都不接,他再也不愿“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了(感叹我自己听到鼓声又要去应酬官员们,到官场去走马上任就像风中的蓬草一样)。

  人们都感到奇怪,认为他前后判若两人。张奉听说后,连声赞叹说:“贤者做事,不是凡夫俗子能够理解的。如今,我终于明白了,毛义手捧委任书,高兴得不得了,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老母的欢心。孝敬老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保证老人的温饱,只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家贫亲老,只能曲就任何官职’了啊!”古时候,家中贫寒,父母老迈,若不出去做官挣俸禄奉养双亲,则列为不孝之一。像毛义这样,出去做官,就可以免去不孝之名了。

  上述故事记载在《后汉书》里。

  毛义不贪利禄的孝行,广受世人称道,庐江百姓将“临仙桥”改为“棒檄桥”,并刻碑铭记。明万历年间,人们又在“棒檄桥”西南建了一座“毛公祠”(晚清又将该祠移建于县城北门,遗址尚存),长年奉祀。当时,庐江县城如有谁家子女不孝,其街坊邻居便将他们带到“毛公祠”前,先讲上一段“毛义捧檄”的故事,再将他们领到“棒檄桥”下,令他们喝一口桥下河里的水,使他们洗净灵魂,改非悟孝。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