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介绍 查看格言:苏轼《水调歌头》:不善饮酒诗人醉酒后的杰作

苏轼《水调歌头》:不善饮酒诗人醉酒后的杰作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苏轼《水调歌头》:不善饮酒诗人醉酒后的杰作

  丁启阵

名人故事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市)知州任上。

  词有苏轼自己写的小序,是这样的:“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当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没跟苏轼在一起。在哪里呢?在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兄弟二人各自的任职地都在今天山东省境内,两地相距五百来里路。词中的“千里共婵娟”,千里是文学夸张。

  2

  苏轼说自己是痛饮达旦、大醉之后写的这首词。这里我们就来说一说苏轼的酒风、酒德。

  苏轼诗词中,有不少写酒的名句。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后来甚至学会了酿酒。在黄州、惠州,曾先后酿过蜜酒、松醪酒、桂酒、真一酒、万家春、罗浮春等多种酒。

  根据苏轼自述,他青年时代根本不会饮酒,看见酒杯都能醉了。后来渐渐学会了饮酒,但是酒量一直不大。苏轼《次韵钱穆父会饮》自注:“仆于棋、酒二事俱不能也。”任凤翔签判期间的同僚兼同乡彭乘也曾说过:“子瞻常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谓着棋、吃酒、唱曲也。”

  但是,苏轼喜欢饮酒,也喜欢看朋友们饮酒。其《书东臯子传后》一文中有生动的说明:“余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不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客至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余上者。”

  可见,酒量不大的苏东坡,酒风酒德却是极好的,因而饮酒、醉酒的机会特别多。酒精的两大作用,兴奋和麻醉,对苏轼的诗词创作和人生慰藉,起过重要作用。也许可以说,没有欢饮达旦,就没有这首《水调歌头》。

  3

  不擅长下棋、唱曲的东坡先生,跳舞是会的。

  蔡京次子蔡絛《铁围山丛谈》一书记载,苏轼时代,一个叫袁绹的著名宫廷歌者曾经对自己说,有一年中秋节苏轼跟朋友游览金山,夜色美好,于是登上金山山顶妙高台。苏轼让袁绹唱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袁绹唱完,苏轼站起来跳舞,边跳边回头问:“这就算是神仙了吧。”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起舞弄清影”吧。

  读这首词,闭目想象当时的情景,“文章人物,千载一时”,令人向往。

  4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复雅歌词》:元丰七年,京城到处传唱这首词。神宗皇帝问太监,外面新近流行什么小词,太监抄录了苏轼的这首词呈上。神宗读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两句时,说了一句:‘苏轼终是爱君。’乃因此酌情任命苏轼为汝州知州。

  这个故事,有人表示怀疑,也有人表示相信。我认为,文学传说,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增添阅读词作的趣味,不妨姑且信其有。但是,据此解读词意。例如张綖《草堂诗余后别录》:“‘我欲乘风归去……何事(似)在人间’,盖言居朝之忧悄,不如在外之潇散也。”黄蓼园《蓼园词选》:“忠爱之思,令人玩味不尽。”却不见得可取。这样解读苏词,跟两三年后新党摘取苏轼诗文若干语句,罗织罪名,构成“乌台诗案”,不是一样的套路吗?

  5

  苏轼这首词,不但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文论家对它的评价也很高。例如,宋代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明代杨慎说得更加直接:“中秋词,古今绝唱。”意思一样,都是说苏轼这首作品是古今最好的咏中秋词。

  至于具体好在哪里,古代学者大多集中在其意境的空灵脱俗上。请看:

  杨慎《草堂诗余》:此等词翩翩羽化而仙,岂是烟火人道得只字。

  江顺诒《词学集成》:“明月几时有”,词而仙者也。

  李佳《左庵词话》:东坡《水调歌头》……直觉有仙气缥缈于毫端。

  刘熙载《艺概》:尤觉空灵蕴藉。

  黄蓼园《蓼园词选》有个说法也不错:“缠绵悱恻之思,愈转愈曲,愈曲愈深。”

  我认为,这首词还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化用屈原、李白诗句,承续了浪漫主义诗歌艺术传统,使读者一开始就感到熟悉、亲切,理解上没有隔阂;二是基于兄弟之情的亲情抒发,是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延伸与丰富;三是“淡淡忧伤+乐观旷达”的情怀,令读者充分感受到被抚慰的愉悦。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