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句大全 查看格言:全国各省份直辖市代表诗句及代表名人

全国各省份直辖市代表诗句及代表名人

 时间:2025-04-28 08:27:08 来源:人生格言 
当唐诗宋词邂逅九州山河,当风流人物对话千秋日月 —— 从 “大漠孤烟” 的西北边塞到 “小桥流水” 的江南画卷,从李白 “蜀道难” 的险峻到苏轼 “西湖美” 的温婉,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古诗密码,正勾勒出中华文明的多元肌理。这里有屈原的楚辞沉吟、孔子的杏坛遗风,亦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孙中山的革命星火。每一首诗都是地理的注脚,每一个名字都是文化的丰碑,在时空交织中,共同谱写着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华夏长歌。以下是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代表性古诗句、注释及历史名人,结合地理特征与文化底蕴,展现华夏文明的多元魅力:

一、直辖市

1. 北京

诗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注释:

幽州台位于今北京大兴,陈子昂登台远眺,以苍茫意境呼应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时空沧桑。

名人:

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窦娥冤》。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著有《红楼梦》。

2. 天津

诗句:

“沽水西来接凤河,海门东望白波多。”(清·查慎行《三岔晚渡》)

注释:

描绘天津三岔河口(海河、南运河、北运河交汇处)的漕运盛况,凸显“九河下梢”的枢纽地位。

名人:

梁启超:维新派领袖,思想家、教育家。

霍元甲:清末武术家,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3. 上海

诗句:

“沪城萧瑟剧堪怜,战血犹存暮雨前。”(清·归懋仪《上海怀古》)

注释:

诗中“沪城”指上海老城厢,通过“寒潮战声”暗喻上海从渔村到近代商埠的变迁。

名人: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著有《农政全书》。

宋庆龄:中国近代杰出女性,民主革命先驱。

4. 重庆

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注释:

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李白以“轻舟过万重山”的豪迈,浓缩三峡的险峻与巴渝山水的奔腾。

名人:

巴蔓子:战国时期巴国将军,以头颅保城。

聂荣臻:新中国开国元帅,“两弹一星”功勋。

二、省份

华北地区

5. 河北

诗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三国·曹操《观沧海》)

注释:

曹操登临碣石山(今河北昌黎),以“日月星汉”的壮阔意象展现燕赵大地的山河气魄。

名人:

廉颇:战国名将,“负荆请罪”典故主人公。

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 山西

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注释:

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诗中“黄河入海”与“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象征山西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开阔胸襟。

名人:

关羽:三国名将,被尊为“武圣”。

白居易: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7. 内蒙古

诗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北朝民歌《敕勒歌》)

注释:

北朝民歌描绘阴山脚下的敕勒川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生动呈现内蒙古的游牧文化。

名人: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建立者,军事家。

孝庄文皇后:清初杰出女政治家。

东北地区

8. 辽宁

诗句: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唐·王建《辽东行》)

注释:

王建以“黄云盖地雪作山”勾勒辽东(今辽宁)苦寒的边塞风貌,反映古代东北边疆的戍边艰辛。

名人:

努尔哈赤:后金开国君主,清朝奠基者。

雷锋:新中国道德楷模,“雷锋精神”象征。

9. 吉林

诗句: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清·吴兆骞《长白山》)

注释:

吴兆骞笔下“长白雄东北”直指吉林长白山的巍峨,白雪青天的对比突显东北边塞的雄奇风光。

名人:

杨靖宇: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联主要创建者。

溥仪:清朝末代皇帝,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执政者。

10. 黑龙江

诗句:

“蜿蜒蟠地轴,喷薄起天池。”(明·方拱乾《松花江》)

注释:

方拱乾以“蜿蜒蟠地轴”形容松花江的壮阔,冰雪与风云的意象呼应黑龙江的严寒与历史战痕。

名人:

完颜阿骨打:金朝开国皇帝,女真族领袖。

李兆麟: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之一。

华东地区

11. 江苏

诗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注释:

张继夜泊苏州寒山寺,“江枫渔火”“夜半钟声”构成江南水乡的经典意象。

名人: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建立者。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著有《红楼梦》。

12. 浙江

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注释:

苏轼将西湖比作西子,以“淡妆浓抹”定格杭州西湖的柔美与诗画意境。

名人: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书圣”。

鲁迅:现代文学奠基人,代表作《狂人日记》。

13. 安徽

诗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注释:

李白笔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天门山(今芜湖与马鞍山交界),展现皖南长江段的险峻与壮丽。

名人: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包拯:北宋名臣,以清廉著称。

14. 福建

诗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宋·朱熹《九曲棹歌》)

注释:

朱熹以武夷山“万壑千岩锁翠烟”的九曲溪景,融合道家仙灵意象,体现闽北山水与文化的交融。

名人:

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收复台湾。

林则徐:清代民族英雄,虎门销烟。

15. 江西

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注释:

李白以“银河落九天”的奇幻想象,将庐山瀑布升华为江西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标志性符号。

名人:

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开创山水诗派。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变法领袖。

16. 山东

诗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注释:

杜甫咏叹泰山“一览众山小”,以“齐鲁青未了”点出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精神高度。

名人:

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17. 河南

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注释:

杜甫安史之乱中写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但“国破山河在”的沧桑感与中原大地的历史积淀深度共鸣。

名人:

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医圣”。

华中地区

18. 湖北

诗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注释:

崔颢以黄鹤楼(今武汉)为背景,借白云千载的悠远,暗喻荆楚文化的空灵与长江的浩渺。

名人: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离骚》作者。

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19. 湖南

诗句: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登岳阳楼》)

注释:

杜甫登楼眺望洞庭湖“乾坤日夜浮”的恢弘,呼应湖南“鱼米之乡”与江湖交汇的地理特征。

名人:

毛泽东:新中国开国领袖,诗人。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

华南地区

20. 广东

诗句: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宋·苏轼《惠州一绝》)

注释:

苏轼贬谪岭南时咏叹“日啖荔枝三百颗”,以岭南风物展现广东的物产丰饶与豁达民风。

名人: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国父。

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领袖。

21. 广西

诗句: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注释:

韩愈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描摹桂林山水,成为广西喀斯特地貌的千古绝唱。

名人: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冯子材:清末抗法名将,镇南关大捷功臣。

22. 海南

诗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注释:

苏轼渡琼州海峡后感慨“天容海色本澄清”,以海天奇景暗喻海南的纯净与贬谪者的超脱。

名人:

海瑞:明代清官,“海青天”。

黄道婆:宋末元初棉纺织革新家。

西南地区

23. 四川

诗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李白《蜀道难》)

注释:

李白以“蜀道之难”的夸张笔法,直指四川盆地群山环绕的地理特征与古蜀文明的神秘。

名人: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军事家。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4. 贵州

诗句:

“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明·王阳明《龙场诗》)

注释:

王阳明谪居贵州龙场时所作,以“夜郎人自日边来”暗合贵州“夜郎古国”的边陲历史。

名人:

杨粲:南宋播州(今遵义)土司,文化开拓者。

何应钦: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时期军政部长。

25. 云南

诗句: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明·杨慎《滇海曲》)

注释:

杨慎笔下“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滇池风光,展现云南“四季如春”的气候与多元民族风情。

名人:

郑和:明代航海家,七下西洋。

聂耳:现代作曲家,《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者。

26. 西藏

诗句:

“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半岩晦云雪,高顶澄烟霞。”(唐·吕温《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

注释:

吕温出使吐蕃时描绘西藏雪山的壮丽,“玉嶂”“莲峰”等意象凸显藏地宗教文化的空灵。

名人:

松赞干布:吐蕃王朝立国之君,与文成公主和亲。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诗人。

西北地区

27. 陕西

诗句: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注释:

李白以“长安一片月”勾勒古城夜景,“万户捣衣”展现唐代长安的市井生活。

名人:

秦始皇:秦朝开国皇帝,统一六国。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史记》作者。

28. 甘肃

诗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王翰《凉州词》)

注释: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边塞豪情,呼应河西走廊(凉州今武威)的丝路文化与征战记忆。

名人:

霍去病:西汉名将,封狼居胥。

玄奘:唐代高僧,西行取经。

29. 青海

诗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

注释:

王昌龄以“青海长云暗雪山”浓缩青海湖、雪山与戍边将士的壮烈史诗。

名人:

宗喀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教改革家。

班禅额尔德尼:藏传佛教领袖,历世班禅驻锡地在青海。

30. 宁夏

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注释:

王维出使塞上,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精准刻画宁夏平原与腾格里沙漠的交界风光。

名人: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党项族领袖。

张贤亮:当代作家,代表作《灵与肉》。

31. 新疆

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唐·李白《关山月》)

注释:

李白以“明月出天山”勾勒西域天山、玉门关的辽阔与征戍悲歌。

名人:

左宗棠:晚清重臣,收复新疆。

纪晓岚:清代文学家,《四库全书》总纂官。

三、特别行政区

32. 香港

诗句:

“金轮铭武后,宝塔礼耶稣。”(清·黄遵宪《香港感怀》)

注释:

黄遵宪以“金轮”(佛教象征)与“宝塔”(基督教建筑)暗喻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历史背景。

名人:

邓世昌:清末海军将领,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祖籍广东,与香港历史相关)。

金庸:武侠小说泰斗,《射雕英雄传》作者。

33. 澳门

诗句:

“广东诸舶口,最是澳门雄。外国频挑衅,西洋久伏戎。”(清·屈大均《澳门》)

注释:

屈大均诗中“西洋久伏戎”直指澳门作为早期中西贸易与殖民冲突的前沿。

名人:

郑观应:近代思想家,《盛世危言》作者。

何厚铧:澳门首任行政长官。

34. 台湾

诗句: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清·丘逢甲《春愁》)

注释:

丘逢甲以“去年今日割台湾”的国殇,铭刻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与历史创伤。

名人:

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刘铭传:清代台湾首任巡抚,推动近代化改革。

四、补充说明

1. 诗句选择标准:

- 优先选取直接关联省份地理、历史或文化的经典作品,如李白的《蜀道难》(四川)、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浙江)。

- 兼顾朝代与作者的代表性,如北朝民歌《敕勒歌》(内蒙古)、唐代边塞诗(宁夏、新疆)。

- 特别行政区诗句侧重历史事件或文化交融,如黄遵宪的《香港感怀》、屈大均的《澳门》。

2. 名人选择标准:

- 涵盖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宗教领袖等多元领域,如孔子(山东)、宗喀巴(青海)、仓央嘉措(西藏)。

- 特别行政区名人注重与当地历史的关联性,如邓世昌(香港)、郑成功(台湾)。

3. 注释要点:

- 点明诗句中的地理意象,如“白帝城”(重庆)、“庐山”(江西)。

- 阐释历史背景,如丘逢甲《春愁》与《马关条约》的关系。

- 关联文化符号,如《敕勒歌》与游牧文明、《枫桥夜泊》与江南水乡。

通过以上整理,可系统呈现我国各省份的文化特质与历史脉络,既有“大漠孤烟”的雄浑,亦有“小桥流水”的婉约,更有“春愁国恨”的深情,展现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