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古代世界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古代世界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古代世界》是一本由[英] 理查德·迈尔斯(Richard Miles)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代世界》读后感(一):和考古学家一起探秘西方文明的源流

老实说作为一本科普类书籍,理查德.迈尔斯的这本《古代世界》绝非一流之作,至于是二流还是三流作品见仁见智,仅从叙事线索、考古发掘引用和史料解读来看,这本书可以说并无太大新意,并不如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或者剑桥系列的插图古代史。

不过好在中国的读者目前在世界史方面基本是一片空白,对于上古文明、古典学更是知之甚少,因此这本书以其精美的图片、流畅的文字依旧可以吸引到很多拥趸。下面我将分别谈谈这本书的优缺点和我个人的见解,权供诸位参考。

1、文明史角度的古代史,不止西方

作为受过现代考古学训练的迈尔斯,他的视野是很广泛的,把欧洲文明的溯源之旅放的很宽阔,在这本书的序言里他也提到了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其实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河文明、埃及文明乃至其他海上民族的洗礼。

正如这本书绚丽的封面所揭示的那样,文明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马赛克或者说栅格、蜂巢。不同的蜜蜂都在每一个蜂巢间往来活动,试图酿造出文明之蜜,但它们需要原材料和飞行、获取蜜源的知识。而在迈尔斯的这本书的一开始,他就跳出了狭义的西方地里世界的范畴,而是宛如纪录片解说者一样,引领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6000年前的苏美尔城市,正是在这里诞生了复杂、璀璨、残暴和夸张的文明。

但是两河的领先也带来了这里持续的动荡,早期征服始终让当地处于战火纷飞之中,与此同时埃及人也在神的感召下接受尼罗河的赠礼。西方文明最直接的源流则来自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岛屿上的克诺索斯文明闻名遐迩,因为这里是海上航运、贸易的中枢,因此克里特最先沐浴到了两河、埃及的文明之光,大约在前2000年开始统治今天的爱琴海地区,成为海上马车夫。

后来的腓尼基人、雅典人、科林斯人、希腊人、迦太基人、拜占庭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德意志人,都是遵循海上贸易的这一古老传统。文明从东方传来,西方和东方并不是一个互相孤立、隔绝的文明体系,相反从书中我们可以波斯和希腊的血与火的争夺,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横扫大流士三世的帝国,一直打到了中亚、北印度,开创了希腊化时代,这也意味着在特点时间节点东西方之间的碰撞会加剧文明演化。

2、希腊崛起,野蛮人成长为文明核心

历史上的希腊人和今天的希腊人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同一类人,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和后来的雅典、斯巴达人也不是同一伙,相反根据考古学、史诗神话的记载,他们是不同时间段从欧亚大陆的北部、东部南下的游牧采集部族。在阿伽门农攻打特洛伊的十年长期战争之后,一度强大的迈锡尼王国迅速衰落,被希腊半岛以北,今日马其顿、保加利亚、黑山地带居住的多利安人消灭,多利安人是野蛮人,他们毁灭城市,摧毁商业贸易,不过在书里我们可以知道后来的古希腊文明和多利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约公元前12到11世纪,发生多利安入侵,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多利安人迁来,摧毁了迈锡尼文明。由此,多利安人就分布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克里特岛、罗得岛以及西西里岛东部一带,之后逐渐扩展到希腊各地。定居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利安人建立了斯巴达、科林斯、阿尔戈斯等城邦。城市文明的特点就是此起彼伏,有残酷也有光明,这一点迈尔斯确实看得很精到。多利安人尚武的特点注入了古希腊人的血液之中,使得他们热爱体育竞技,热衷殖民、远征和军事训练,最突出的自然是全民皆兵的斯巴达了!

野蛮人成长为文明核心至少经历了500多年,从黑暗时代-古风时代一直到前6世纪,古希腊经过长期蛰伏,内部面临耕地有限,人口压力,迫使很多城邦开拓海外殖民、贸易活动,反而闯出了一条新路。但和平贸易只是这块历史拼图的一个方面,迈尔斯注意到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每个城邦国家包括雅典都是谙熟于战争。雅典历史上也有僭主统治,斯巴达也有君主统治,后来则这些城邦实验了各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从民主、独裁、僭主到贵族元老院,应有尽有,特别要注意的是雅典的民族制度在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看来并不是最优秀的,因为他们的老师苏格拉底恰恰是死于民主制下,这一点非常有意思,但迈尔斯似乎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分析雅典民主运作的实质!

前5世纪的古希腊世界进入了黄金时期你,一方面是长时间财富、人口的积累,经济繁荣也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全面绽放,一时之间古希腊的街头巷尾涌现出了很多喜欢与别人争论的人,这就是智者,也就是哲学家、辩论家的祖先。然而希波战争的取胜却并没有给雅典和整个希腊带来长久和平,相反修昔底德笔下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终结了古典希腊文明的辉煌,内战、毁灭、分歧和厮杀围绕在两大同盟之间,希腊再无宁日。对于历史的反思迈尔斯做的不是很深刻,他似乎有些轻描淡写,只是引用了修昔底德、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记录,却缺乏深入的考辩和论证,对此我感到遗憾,或许北非、西亚考古才是他的本行专长。

在《古代世界》一书中,作者以简洁的笔触,向读者勾勒了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传播与交融的过程。从两河流域第一座城市的出现,到苏美尔文明、克里特文明以及迈锡尼文明的相继产生;从希腊的崛起与希腊城邦国家的民主社会实践到罗马由王国、共和至帝国的回归;从亚历山大的远征与希腊文化的传播到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迅猛扩张。由此可以发现文明发展历史的坎坷、兴旺与覆灭,希望与无奈。

作为一般的科普读物,这本书或许四星可以得到,但确实还做得很不够的。缺乏对历史的整体性反思,很多观点并没有新意乃至转述很多他人几十年前的研究成果,有点类似一个大拼盘,杂而不精,希腊罗马用力较多但呈现并不理想,太匆匆。

此外书中的参考文献太少了吧,和之前出的《迦太基的毁灭》比起来,难以让人信服。这本书只有几条译者注,就算是科普读物也不能干净到这个程度吧。

其次,看过纪录片或者其他古典文明史的朋友这本书大可以不看,因为观点和麦克尼尔的并无差异,和斯塔夫里阿诺斯、汤因比、斯宾格勒等人相比很难说有何突破创新,所以不如看纪录片更爽快嘛。

第三,书中的观点是不是客观到无所谓,谁写历史书都有主观角度(比如作者承认希腊文明受黎凡特腓尼基文明影响颇多,对埃及文明影响还是打死不认的,这应该是西方主流观点。),但书中有一个地方实在让人不得不吐槽,作者认为罗马时代才是文明的开始,希腊时代只是文化……。对于文明和文化,作者也解释了但自己绕了进去,可惜可惜。

《古代世界》读后感(二):“追寻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世界》是继《迦太基必须毁灭》之后,作者推出的又一部力作。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理查德·迈尔斯(Richard Miles)在本书中探讨了古代西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以期“追寻西方文明之源”。

何谓文明,“文明发端于人类明确跳出亲属群体,开始在更庞大更复杂的社群里相互协作、共同生活和劳动的那一刻”。城市是文明诞生之温室,两者相辅相成。城市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诞生。伴随城市文明的出现,产生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新生事物,包括建筑、文艺、政府、宗教和法律,以及公认的人道主义理念和社会伦理道德等。

在《古代世界》一书中,作者以简洁的笔触,向读者勾勒了古代西方文明的起源、传播与交融的过程。从两河流域第一座城市的出现,到苏美尔文明、克里特文明以及迈锡尼文明的相继产生;从希腊的崛起与希腊城邦国家的民主社会实践到罗马帝国由共和至王朝的回归;从亚历山大的远征与希腊文化的传播到罗马帝国的兴起与迅猛扩张。由此可以发现文明发展历史的坎坷、兴旺与覆灭,希望与无奈。

公元前6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现今的巴格达南部250公里处,第一个城市乌鲁克开始出现,随之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文明。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走出不同部落的人,与陌生的对象一道比邻而居,生活于大型社区而组建的城市。作为众城之母,乌鲁克城市文明在两河流域不断地复制和发展,共同形成了世界最早的苏美尔文明。

贸易是文明传播和社会进步的引擎。借助于贸易和相互交流,苏美尔文明逐步传播至环东地中海沿岸地区。后又借助于跨海贸易,起始于东方的文明之光开始传播到克里特岛,经过融合与发展,最终出现了克里特文明。这是地中海最早出现的欧洲文明,但并非欧洲完全自产。操印欧语言的迈锡尼人则在克里特文明的影响下发展壮大,由此产生了迈锡尼文明,并最终取代了对方。追根溯源,希腊迈锡尼文明的源头也是东方的苏美尔文明。

公元前1200年前后,环东地中海发生了一场大变。一说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及火山的爆发,一说是海上民族的入侵,克里特岛和迈锡尼的生命和建筑等几乎全部覆灭,导致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凭空消失,希腊又回归到原始的部落生活状态,进入所谓的黑暗时代。如此同时,环地中海的亚非城市文明也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但没有全部消失,仍有一部分城市保留下来,包括两河流域和埃及等部分城市文明,以腓尼基人的海岸城市提尔等继续存在。至此,青铜时代结束,世界进入铁器时代。

公元前10世纪,通过贸易和人员交往,位于地中海东海岸的“腓尼基人带来的货品、手艺和理念从本质上复活了希腊”。在腓尼基人的帮助和教化下,希腊人又开始接受东方文明的熏陶。尤其是,腓尼基人把自己发明的字母表无私地传授给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希腊人经过进一步发展,又创造出5个新的元音字母, 最终形成了泛希腊世界使用的标准语言文字。采用希腊文字整理、创作的《伊利亚特》也成为一部气势恢宏、意义深远的不朽诗篇。自此,希腊文明又重获新生。

之后,希腊进入哲学、科学、艺术和文化的快速发展通道,希腊开始崛起。出于对王政的厌恶,希腊各城邦开始组建自己的共和政府(斯巴达例外),成为民主政治的首次实践之地。但由于思想超前,理论脱离实际,希腊的民主实践并不成功。尤其是,经过两次波斯战争,以及希腊城邦联盟之间的内战,希腊进入衰落期,马其顿代之而起。

希腊民主共和实验的失败,导致大批希腊人大量向海外寻求生路,向环地中海的欧洲、亚洲和非洲移民。尤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以及随后托勒密和塞琉古的希腊化统治,把希腊文明,包括希腊的文化思想、哲学理念、文字和语言等传播到小亚细亚、波斯、两河流域和中亚等地区,使得不同的文明进一步融合。

希腊的哲学思想、文化科学与民主启蒙,罗马的国家治理、法律、宗教与建筑等构成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石。希腊与罗马文明是古代西方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的中继节点,往前可以回溯到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以及发端于两河流域,作为文明源头的苏美尔文明。往后则逐步发展演变成现今的西方世界。希腊、罗马世界的璀璨成就,以及其代表的许多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实际上应归功于其他古代民族默默无闻的奉献,只不过是希腊人与罗马人十分善于吸收借用,并予以改进革新。

本书的翻译质量是相当好的。不过书中也存在部分瑕疵,写下来供阅读或再版时参考。

25页,“shar kibrat ’arbaim”,其中的左单引号疑似多余的。 109页,“它于公元前17世纪早期……”,可能把“7世纪”误写成“7世纪”。 155页,“大有如希腊、斯巴达、阿尔戈斯或柯林斯”,这里的“希腊”估计是写错了,应改为“雅典”。 171页,“零敲碎打的改革会最终会导致……”,第一个“会”字应删除。 186页,“那种为战后雅典提供源源动力……”,多了一个“源”字。 314页,“罗马从又一个略有……”,这里的“又”用法不妥。 341页,“用以保护元老院当中平民的利益”,这句话说法不妥,应是“在元老院中保护平民的利益”。 433页(未标页码,按顺序计算),“突尼西亚杜加的议会大厦”,“突尼西亚”应改为“突尼斯”。

《古代世界》读后感(三):西方文明为何源于希腊?

张光直先生认为,就世界范围来看,文明的产生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以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变为契机,通过技术的突破,通过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的变动引起社会的质变;另一种则以人与人关系的改变为主要动力,它在技术上并没有大的突破,而主要是通过政治权威的建立与维持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前者以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为代表,后者则以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为代表。

出自张光直作品《美术、神话与祭祀》译者郭净的这段概括,重心落在第二种方式,因为该书的论述对象是夏、商、周三代,张光直的目的是探寻中国文明起源。当然,文明产生的第一种方式自也有其意义。英国作家理查德·迈尔斯(R ichard M iles)的作品《古代世界》,副标题名为“追寻西方文明之源”。该书开篇即言:“有史以来第一座伟大的城市出现于今天的伊拉克南部,古希腊人称这片地区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迈尔斯接着说:“就在6000年前,一起伟大的事件发生了。”什么样的伟大事件?原来,乌鲁克城———迈尔斯称之为“众城之母”,诞生了。同时意味着苏美尔文明的诞生。

城市文明

“一座城市,一种文明”。迈尔斯随后以人与自然的改变为契机,叙述乌鲁克城的建立,如何通过先进的灌溉技术开辟肥沃的田地,通过神庙、宫殿、礼堂等宏大的建筑来表现社会结构的变革,人们如何享受城市文明带来的诸多便利,宗教机构和体系如何相应而生,商贸活动和专业化的分工如何展开,“这些渐渐形成了人类文明屹立于世的基础”。

迈尔斯与张光直的这种默契并非偶然。他进一步明确了这是一种“城市文明”。《古代世界》分为六章,从“历史的革命:首批城市的出现”讲起,故事开始于美索不达米亚,之后转移至埃及的尼罗河流域,然后是腓尼基、亚述、希腊、波斯、马其顿、迦太基,一直讲到“帝国风云”即罗马帝国的衰亡,这是迈尔斯所界定的也是我们所熟悉的西方古典时代。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里,城市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以一种显著的方式改变着历史的景观。城市盛,国家兴;城市疲,国家弱。

“文明”源自拉丁文中意指“城市”和“市民”的词。文明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城标示了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节点。它是一个光源,可惜很快消散了,接着,“埃及:璀璨夺目的千古绝唱?”迈尔斯在此处打上问号,表明埃及尚不够资格获此殊荣。那么,是谁呢?书写者使用的词句往往隐藏信息,我们从开篇那句话里可以抓出关键词———古希腊人。《古代世界》的视角采取的是古希腊人的视角,我之前确认了该书的“古代”时限,现在还要确认“世界”的地理范畴,理查德·迈尔斯无意于阿诺德·汤因比或威廉·麦克尼尔那样宏大的全球史眼光,他不考虑中国、印度、美洲的同期发展,他所考察的“世界”就是围绕古希腊的发散,这个“世界”在疆域上是狭小的,然而它的影响是广阔的。毕竟,西方文明最深刻、最鲜明的特征来自于古希腊。

海洋文明

麦克尼尔在《西方的兴起》里指出:“希腊文明从中东文化的一个边缘分支发展到与古代文化中心并驾齐驱,又进而超越其上,这是文明史上的一个根本转折点。”为什么是希腊?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说,希腊人认为“希腊应该是城市的世界而非乡村的世界,应该发展农业而非畜牧业,应该有秩序而非无秩序状态”。希腊文明从一开始就不像两河流域和埃及,它不是大河文明,而是分散于地中海与黑海,城邦星罗棋布,大多分布沿海,不太深入腹地,因此并非以种粮为生,而是借海路与各地通商,贩卖经济作物(比如酒与橄榄油)和手工业制品(比如陶器)等。所以正如汤因比所说,古希腊继承的是米诺斯—迈锡尼的海洋文明。海洋文明的扩张性与殖民地化后来融入了整个西方文明的血脉。

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造就了西方城市最早的模式,它们赐予古希腊的恩惠是极其重要的。迈尔斯提了一个问题:“在黑暗时代,希腊人已经从某些地方获得了文明的启蒙———问题是从哪里来?”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腓尼基人。迈尔斯说,古希腊(包括现代西方世界)都欠了腓尼基人一份情,因为腓尼基人馈赠给希腊人以字母表。事实上,这就是文化的扩散传播过程,同时代各种文化之间的接触能够使每种文化所拥有的科技的种类和表现发生变化,并且由此影响到各地区科技传播的方式,世界历史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传播史。

迈尔斯采用了希腊人的视角,但并不等于说他是个“希腊中心主义”者。《古代世界》并非是对古希腊的怀旧或赞歌,而是一部充满了省思的人文作品。迈尔斯在绪论中就指出,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十分善于将其他民族的思想理念挪为己用并予以改进革新,本书的意旨就在于追踪一条条经由商贸、殖民、战争、思想打造的旅途,发掘西方文明的根源,“它们常常被认为是属于古希腊罗马世界的,而其实却有着更具异域色彩且着实令人称奇的起源”。

迈尔斯用“思想与刀锋”评判古希腊城邦的发展勃兴,他毫不讳言希腊城邦战争的残酷与城市的“原罪”。他指出希腊人世界观的“二元论”特征,“冷是热的反面,黑暗是光明的反面,和平是战争的反面,雅典是斯巴达的反面”,这种非此即彼的态度成为西方哲学与科学进程的基础。它是理性的,又是过于理性的,构成了西方文明尤其是科技的双刃剑效应。迈尔斯把斯巴达与雅典进行比较,将前者称为“僵化的欧诺弥亚”,对雅典的抚民之术则指出了民主性质的内在矛盾。城邦的内斗、希波战争的硝烟,必然弥漫爱琴海沿岸,雅典的黄金时代与希腊的衰落凋零难以避免。但是,希腊的荣光为何犹存?

向外输出的文明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梦寐以求建立一个以他的名义统领的、糅合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的庞大帝国。他率领军队挺进小亚细亚、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并吞广大的波斯疆土,接着往东横扫亚细亚直抵印度境内的印度河。亚历山大在征服过程中洗劫和摧毁了东方文明各大中心,作为希腊文化的崇尚者,他致力于建造新的西方城市并且传播爱琴海文明。亚历山大一手推动的“希腊化时代”即便在他死后仍然生生不息,逐步促成了希腊文化与从波斯到西地中海地区许多地方文化非比寻常的交融。迈尔斯举例托勒密时代兴建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从中可以窥见古代文明的灿烂之光,希腊元素使得地中海沿岸具有了凝聚力和整体性,并且具备了一种海纳百川、宽容开放、多文化的世界主义倾向。

不过,在迈尔斯看来,最终定义“文明”这一词语的,是古罗马人。因为古罗马人真正“创造了一个向外输出的文明”。罗马人无疑是非常务实的民族,他们起初怀抱固执保守的疑虑进入希腊化世界。然后少数的罗马贵族,再然后扩散至平民,纷纷接受了希腊化文化。这个过程伴随着罗马内部希求新生活者和偏好旧方式者长期的冲突与血腥的暴力,然而一切都无法阻挡罗马人越来越变成世界主义的,并且最终在这种世界主义的理念基础上孕育了基督教文化。奥古斯丁以《上帝之城》宣告古代世界的终结,迈尔斯却巧妙地指出,像《上帝之城》这样雄辩的作品,其文化根源并非研读《圣经》的结果,恰恰来自于奥古斯丁竭力反对的古典文化。这说明了什么呢?

火种在古代世界已经点燃,纵使难免黯淡湮埋,后来经由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成为近现代西方文明的根源,缔造当下的世界。

《古代世界》读后感(四):古代世界是如何被塑造的

古代世界如何被定义?是离我们年代久远的世界?还是古人定义的所谓的古代世界?要了解古代世界,首先要明白文明的历史,从出现人类开始,包括未变成人之前的猿人。文明的发端是从亲属群体开始的,之后就是社群的,原始人类的相互协作、共同生活等。再之后就是部落到城市最后到国家的成立,人类的历史几乎都是经过这样的发展。文明的独特之处就是:随着人类的集体发展,艺术、政府、宗教和法律也随之产生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道主义理念。

本书是理查德·迈尔斯,上一部的作品是《迦太基必须毁灭》讲述了迦太基和罗马的百年战争史,当然包括其中的欧洲四大名将之一的汉尼拔。作为一位古典大学的教授,研究领域广泛,尤其是迦太基和古罗马以及北非。亲自参与了迦太基和古罗马的挖掘工作。因此作者的著作可读性非常高。本书从公元前6000年说起,一直讲到罗马帝国时代。述说着作者眼中的古代世界。从古埃及、亚述帝国、古希腊、亚历山大大帝等。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向前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标志着人类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因为从另一个角度说一座城市的出现,就是一个文明的产生。世界各色各样的人从各地的聚集在一起,从彼此的陌生到一起创建一个城市以及国家。而今天被称为“苏美尔文明”正是这些因素所形成的。它的城市乌鲁克城被称为众城之母。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埃及,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观察分析下:古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古埃及的文明无疑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拥有另人难以想象的建筑设计,各种各样的法老传说。国王们生前、死亡以及死后的无孔不入的关注。但是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正是在国王们的残暴下完成的,亦如中国帝王的大型陵墓、还有万里长城,这些令人惊叹的建筑无不是以牺牲许多人的生命代价来完成的。从这方面来说,文明的进程的发展另一面也是黑暗的。

在西方,”文明“一词与希腊的文化密不可分。有时我们可以说希腊的那些雕刻的美轮美奂神庙雕像。比例完美的建筑以及合理有序的城市。而这些仅仅是冰山一角,在希腊时代,它的诗歌、戏剧、哲学和科学也影响了后世。在希腊的城邦之中,斯巴达和雅典最引人注目,在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中,见证了斯巴达人在波斯大军下,数倍于自己的敌军下如何战斗的。但是,也正是这个团体方阵的作战,是早期斯巴达人取得了成功,同样也是后期斯巴达人灭亡的原因之一。而希腊在斯巴达人灭亡后也没有兴奋多久。因为邻邦出现了马其顿王朝。在菲利普二世的领导下,马其顿取得了希腊的领导权。但是不久菲利普二世遇刺。希腊人认为威胁已经结束。但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之外菲利普二世的儿子亚历山大继位,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比他父亲更加优秀,在此后10余年,亚历山大大帝几乎征服了所有的已知之地。征服之地即使在他去世时分崩离析了,但是亚历山大大帝传播了希腊的文化与技术,使得世界许多地方希腊化,加速了世界前进的步伐。

在西方的整个历史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帝国-罗马帝国。现代西方世界的基石也随之建立起来。古罗马的文明究竟与之前的文明有何不同?古罗马最大的与众不同是:他创造了一个向外输出的文明。也许亚历山大大帝也是,但是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帝国就四分五裂了。由于时间太短,所以他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罗马帝国自诞生起就充满神秘,罗马开国兄弟传说是被母狼养大。而后兄弟间相互残杀。罗马的政治体系,以及文化一直影响着后世。而罗马的体系也是在不同的时期经历着不同的政体,先是君主时代然后是共和时代最后又回归君主时代。罗马帝国时代以“无冕之王”凯撒为界,凯撒遇刺后他的养子渥大维继位,他被养老院加封为“奥古斯都”,地位等同于皇帝。罗马帝国的前期阶段一直处于扩张阶段,被征服之地,都以获得罗马公民荣誉为荣。即使是在东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的后世王朝都以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视为正统。知道拿破仑称帝废除了此称号。罗马帝国期间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接受了基督教。这为后来的欧洲基督化铺平了道路。在罗马帝国期间不断输出的文明,逐渐形成了西方世界的文明。

《古代世界》读后感(五):写多了就发长评吧

28万字的一本书要写地中海古代文明一千多年的历史,只能是提纲挈领的“简史”,如果是抱着这样的期待,这本书不会让人失望,完成度还是很高的,而且翻译的不错,阅读体验很流畅(虽然又见到熟悉的古欧洲玉米,嗯,感觉很亲切)。但是由于这本书的作者写过《迦太基必须毁灭》,所以在拿到书之前我的期待值过高了,通读之后,难免失望。

首先,太中庸了,我知道这是BBC纪录片解说词改编的科普读物,但是作者是考古出身,而且是最新的纪录片,所以以为会有一些最新的主流观点,然而,什么都没有,和二十年的教科书没任何突破。比如前13世纪的东地中海文明被入侵,希腊迈锡尼文明干脆被毁灭到黑暗时代的最新观点是什么?黑暗时代后的希腊文明复兴是不是有西亚殖民?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书中依然语焉不详。

其次,书中展示的文物不少,但是居然都没有提供文物出土的时间,比较《迦太基》那本书庞杂的注释,这本书只有几条译者注,就算是科普读物也不能干净到这个程度吧。

第三,书中的观点是不是客观到无所谓,谁写历史书都有主观角度(比如作者承认希腊文明受黎凡特腓尼基文明影响颇多,对埃及文明影响还是打死不认的,这应该是西方主流观点。),但书中有一个地方实在让人不得不吐槽,作者认为罗马时代才是文明的开始,希腊时代只是文化……。这是在搞什么嘛,一本介绍西方文明始源的书,居然曲解“文明”的概念?如果要是“文明”的概念在历史学上有了新的定义,该交代一下啊,可是书里没有啊。

书的装帧很好,彩图很多,相应的地图也不少,封面不喜欢,乱哄哄的马赛克拼图似的。作者对古人有时候有点小小的嘲讽,翻译有一些现代语言,都不觉得突兀,相反提高的阅读趣味,甚至有时候让人会心一笑(比如“跟着感觉走”的亚历山大)。

本想写短评的,一不留神写多了,总之四星到五星吧(对古代史有印象,但是印象模糊的读者,值得五星),我给三星,是因为期待值过高了,这事儿怪自己吧。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