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空巢婚姻》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空巢婚姻》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空巢婚姻》是一本由简媛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3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巢婚姻》读后感(一):人生如歌,婚姻如铉—— 评简媛《空巢婚姻》 作者:一抹红

一口气读完简媛的《空巢婚姻》,诸多思绪在心头。作为一名平凡的女性,想得最多的却是胡静老师为什么不放弃这边的教育工作去陪伴夫君,这样不是可以解决两地分居所带给彼此的痛苦与煎熬吗。

相信许多读者和我一样在寻思这个问题。

在这个仍然以男人为主流的社会,一方妥协不就皆大欢喜。可认真推敲,即使我们的女主妥协了,就可以如愿以偿,幸福了吗?也不尽然,生活从来就是微妙而复杂的,且来看看著名的马斯洛对于人的需求层次,1.生理需求,可以理解为生存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实现需求。第一代女人姚澡花在那个落后野蛮的小山村委身于小小的当权者,那是生存需要;第二代女人胡丫逮到机会就迫不及待的逃离小山村这是安全需要;第三代女人胡静,也是本书的第一女主到达最高层次,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满足了。她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学生崇拜,从事自己喜欢而有价值的事业。作者通过三代人的人生更迭将我们饱满的生活畅叙得淋漓致尽。这里有生存的无奈艰难,更有情感的反抗和内心的挣扎,生存的困惑比较容易解决,精神的重围却是一道坚固的石墙,当撞得头破血流时也许就砸开了一道突围的口子,最后带着善意的回归,达到幸福的彼岸。

人生如歌,婚姻如铉,本书通过几对年轻男女的感情纠葛,赞扬承担责任,讲究良心,坚守道德的美好人性,这对当代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无疑是拨乱反正。

精神和肉体的需求谁会更强大?如果婚姻是一个笼子,两只鸟同时落进安巢,难免会有争端。可一只鸟飞走觅食,对于另一只鸟来说就是空巢,必然会落寞孤独。一段对米兰.昆德拉作品是这么说的: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他就越真切实在。本书作者正是以现实主义的写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述,流畅的文笔和严密的故事结构还原生活的真实,更告诉人们,只有陪伴才是真正的爱。

《空巢婚姻》读后感(二):你的婚姻,空巢了吗?——评简媛小说《空巢婚姻》 作者 新疆读者 娟子

《空巢婚姻》:新疆读者 娟子

最初看简媛的《空巢婚姻》是在凤凰网上看连载,那些形如“温顺就如同面粉,加点水就可以任人捏拿。”“闺密再密,终究也给不了她男欢女爱。”的文字,居然把我给吸引住了。后来因为机缘巧合,我们在一个文学论坛上相识并相知。

简媛是个感性、温婉的女子。得知我如她一样嗜书如命,不待我开口索书,她便很快给我寄来了《空巢婚姻》的书稿。我是带着使命去读《空巢婚姻》的。说是使命,其实是我自己对婚姻的审视。

因为工作原因,《空巢婚姻》断断续续前后读了一个多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有意无意地将它与当下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小说《裸婚》、《窝居》相比较,又从小说所表达的意义上将它与苏童的《妇女生活》、万方的《空镜子》进行对比。

可我很快捕获到了《空巢婚姻》的独特性。它有些不同于《妇女生活》中所描述的那般残忍,却又比《空镜子》多了一种年份沉淀感。总之读《空巢婚姻》时,总有些莫名的痛痒在抓挠我的心,却又夹带些令人捶胸顿足的恨意。我不甘于这样的境况,执着于扒开沙砾就是清泉,撬开贝壳便是珍珠。是的,我很快惊喜地发现,作者不动声色地将这三个女人骨子里深埋的对生命的坚韧嵌于故事的细节之中,她们用痛恨与冷眼旁观一切,她们都坚守着自己对生命的判断,冷静而又尖锐地面对生活以及所有。

是的,不分年代,不论美丑,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女人,是女人致命的问题。《空巢婚姻》讲述了从悲苦年代到改革开放以后,一家三代女人的婚姻命运。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呈现了三代女人的婚姻空巢。

第一代女人姚澡花,因为丧夫而造成婚姻空巢。她生性懦弱。大队书记利用职权之便,长期侵占她。她想反抗,却惧怕村长动女儿胡丫的邪念,只好含辱迎合村长。

第二代女人胡丫,这个长相漂亮,个性骄纵、庸俗无知的女人,到底也只满足了丈夫白宁年轻时的虚荣心。当岁月划过,胡丫的骄横与暴躁,无知与低俗,活生生地摧毁了白宁对她的爱慕之心,套在婚姻里的他,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罢了,而胡丫也从一个单纯的少女变成了怨恨生命的老女人。

第三代女人胡静,因为长期和她男人王国庆两地分居。夫妻两人,缺少了亲密的身体接触后,又不能在一起分担身体的痛苦、生活的琐碎,终究产生了情感的游离,这种游离恰恰是造成婚外恋的重要因素。婚外恋兴许带给人短暂的快感,可对于家庭来说更多的是痛苦。可贵的是《空巢婚姻》并没有就这一点去谴责谁是谁非,只是呈现了一种事实。

显然这三个女人都不是上帝的宠儿,分别在各自的婚姻里尝尽世间冷暖。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跳出小说,放眼周遭饮食男女的婚姻生活,不难发现空巢婚姻正以显性或隐性的形式存在。这样的空巢对家庭人员造成的伤害主要有两点:一是夫妻关系紧张; 二是孩子成长中角色教育的缺失。

爱不是丰厚的物质和几句“I love you ”所能解决的,实实在在的陪伴,才是真正的爱。所以无论是从幼儿口中唱出的“如果爱我,你就陪陪我。”还是“慢时光”文化平台宣传的“真正的成功,就是陪伴家人。”或是全球票房突破15亿美元的《速度与激情7》中多次提到的“family”一词,以及片中山姆对布莱恩说的:知道你做了什么事让我觉得超勇敢吗?你是米娅的好丈夫。是我小外甥杰克的好爸爸。谁都爱追求刺激。但最实实在在的,是自己的家庭,是你的家人……这段对话就好比一双活生生的手,顷刻拽住千千万万个驰骋在全球各个领域的所谓成功男士的心,并有直抵灵魂之势。而《空巢婚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潜在意识,呼唤人们回归家庭。

小说虽然以三代女人作为故事的载体,而其主体结构呈现的却是婚姻生活的全部。虽然作者有把女性视为弱势群体的嫌疑,而我恰恰认为小说的创新在于打破了人们的一贯思维:男人一有钱就出轨,女人最后沦落为怨妇。如果说男人是一艘船的话,那么女人就是浆。没有了船,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一艘没有了浆的船,将永远只能搁置,不能在婚姻的长河里远行。于是乎说婚姻生活中没有弱势群体,只有船和浆的关系。

如果我是带着使命来读这本书,那么简媛却是带着使命在创作这本书,她用一个女人的敏感嗅出了当今普遍存在而又被众人漠视的婚姻问题:你的婚姻,空巢了吗?

值得一提的是:简媛与本小说的关联,不仅因为她是本书的作者,还因为她既是教师又是母亲的多重角色,所以在《空巢婚姻》中,不仅有心理学方面的理念渗透,也隐含许多教育理念。因而那些在社会发展变革的经济潮流中,为了赚取更多财富或是为了追逐事业的高峰,造成两地分居的人们;或是因为情感的波折而造成心灵空巢的人们,请读这部小说吧。它将带给你们一定强度的心灵震撼和警示,获得更多关于挽救婚姻,治疗婚姻空巢更有力的启示。

《空巢婚姻》读后感(三):空的是巢,还是心?!——评简媛小说《空巢婚姻》 作者:高求忠

一口气读完女作家简媛的新作《空巢婚姻》,心中百感交集。小说以独特视角展现了身处不同时代的三个空巢女人的命运,同时更多着墨于时下的空巢婚姻,在她的笔下,展开了一副生动的浮世绘画卷。套用托翁的话来说,空巢婚姻的痛苦和煎熬是相似的,只不过,空巢的成因和情状不一样而已。

空巢婚姻,是一个很普遍的现实问题。异地恋,外地打拼的白领,异乡漂泊的民工,这些不得已两地分居的配偶们,还有那些名存实亡的夫妻,形成了一个个的空巢家庭。简媛把目光转向了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用她细腻有力的笔触,全视角地展示了空巢家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胡静一家。

女主角胡静结婚后不久,丈夫王国庆就辞职下海,在异地艰苦奋斗。十年来,领导和同事的性骚扰,职场家庭两头忙的疲惫不堪,日复一日的琐碎单调,婚外恋中情感与理智,激情与良心的对峙纠缠,这一切如厚茧把她裹得无法呼吸,她患上了抑郁症。

胡静,是作者写得最多,也是塑造得最好的人物。温柔美丽善解人意的她,一直想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却不知不觉让婚姻同样走入僵局,她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与爱人长相厮守,然而,这愿望却总难实现。她虽然疑心丈夫出轨,却并不打算以牙还牙地报复,直到遇上心仪的男人,几番挣扎,终究过不了良心这一关,只能黯然离去。

胡静在空巢婚姻中的煎熬和困境,作者近乎原生态的描写,让读者感同身受。如胡静一个人带着孩子夜里去打吊针,路途艰难不必说,好容易找到一个位子坐下,前面还有一堆呕吐物,她也只好将就,手里拿着包和吊针杆,又怕孩子被拐走,连上厕所都成了难事,最后听到一声“爸爸”,才放心地将女儿暂时托付给了一位患儿 的父亲。

胡静流产也好,生病也好,都只能自己独自舔着伤口,“还没来得及把身子里的不痛快通过这相隔一千多公里的电话线传递给王国庆,话筒里就只剩下冰冷的嘀嘀声,握电话的手僵在空中,就这样呆坐在床上,一夜无眠。”

这些细节,让小说达到了艺术的最大真实性,写出了生活的本真面目,空巢婚姻的无奈,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心理描写刻画入微,胡静的孤独寂寞,黑夜的孤苦无依,内心的漂泊空虚,欲望的炙烤,情感漩涡中的欲拒还迎,身体上的饥渴,肉体的盼望与心理上的审判,种种挣扎与纠结,皆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对男人来说,出轨的王国庆虽然也产生了一些愧疚心理,却明显地没有胡静那么深刻的自省和自责。遭遇妻子背叛的律师黄健,深爱胡静,他的情感纠葛更多的是集中于“她到底爱不爱我?我能否真正拥有她?”并没有太多道德上的愧疚。这,也是社会对男女的要求和定位不同所造成的,这些,都在书中得到了逼真的体现。

在书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些空巢家庭,如胡静的母亲胡丫,外婆姚澡花,都深受空巢婚姻之苦,还有朴实认命的保姆桂花嫂一家,各取所需心怀鬼胎的魏华夫妻,妻子长期卧床神志不清,婚姻名存实亡的颜局长夫妻,都以各自的形态存在着,正如作者所说:“每个空巢里有如花美眷,有似水流年,有破碎的婚 姻,有短暂的爱情。爱情或许不在,留下空巢,和几片令人遐想的羽毛。”

本书中出场人物虽多,但是都刻画得不错,胡静闺蜜李岚的开朗活泼,敢爱敢恨,黄健的痴情执着,重情重义,胡丫的泼辣贪婪,刻薄可怜,颜局长的细腻温柔,体贴入微,就连着墨不多的八卦同事“张大炮”,也是惟妙惟肖,如见其面。这,也可见作者的功力不凡。

作者的语言冷峻,理性,生动,别具一格。如写胡丫的性经历“像长在胸前的那一颗黑痣,不疼不痒,但也绝无美感。” 如写李岚的爱情“所谓的爱情,只要撕开了一道口子,等它发红、发痛、发霉、发臭后,离绝情也就不远了。”“没有想到,男人到了关键时候还是用大脑在思考问题的。那些游离在下半身扭动时的海誓山盟,也只是见不得人时的胡言乱语罢了。”“魏华压根没把李岚体内的孩子当成他的骨肉,他甚至觉得李岚肚里的孩子不过是他成千上万个精子中的一个,而且是那个惹事生非的。”这样的文字,一针见血,发人深思。

小说结尾,男二号黄健虽然痛恨妻子的出轨,但是当妻子遭遇患难,出于责任感,他只能回到家人身边,这也是现实的无奈之处。而胡静也走出疾病,准备继续深造,她与丈夫重归于好,在机场温馨送别王国庆,期待着与他团聚,风雨同行,虽然仍旧聚少离多,但到了这一刻,她终于认识到: “把对方的需求放在首位,让对方感觉自己是爱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相扶相伴着走过一生,这才是世上最深挚、最浓厚、最牢固、最持久的情感。”只有这样,她的心才不会漂泊无依,才能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小说,终究给了大家一个温暖的结局。

是的,空巢,更多的是心灵上的空虚。有的巢,看着是空的,实际满满的都是爱。有的巢,再漂亮,没有了爱的相伴,也只是空巢。

长期以来,一说到都市情感小说,我们想到的就是房奴故事,婆媳争斗,二胎时代,校园爱情,少有关注空巢婚姻的,这部小说,描绘婚姻的世相百态,关注人性的多面与挣扎,深入剖析了空巢婚姻中的男女们的内心世界,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空巢婚姻》读后感(四):但愿婚姻不空巢

专访湖南女作家简媛——

但愿婚姻不空巢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炜

眼下,年关在即,长期两地分居的人群愈加归巢心切,盼着与家人团聚。对此,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特意专访了小说《空巢婚姻》的作者简媛,向读者深度解析“空巢婚姻”里的爱与哀愁,希望人们一如既往地守护爱情,坚守婚姻。

作者简介

简媛,女,“70后”,湖南新邵人,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14期生。自幼热衷写作,作品散见于杂志期刊,小说作品多见于天涯、红袖添香、凤凰网等原创小说网站。2015年签约译林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空巢婚姻》,深受读者喜爱。

内容简介

小说以独特视角展现了在中国历史变迁中,身处不同时代的三个空巢女人的命运。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姚澡花,50年代出生的胡丫,70年代出生的胡静,她们骨子里都深埋着对生命的坚韧。小说中所有一切都围绕着三代空巢女人的情感波折进行。她们都坚守着女性对命运的判断,冷静而又尖锐地面对生活。

《今日女报》(以下简称“女报”):对于“空巢婚姻”,你如何理解?

简媛(以下简称“简”):通俗地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过程。纵观整个婚姻发展史,婚姻都是以男女两性的结合为内涵。而我所理解的中国式“空巢婚姻”,是在这种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中的某方因为死亡或肉体的背叛、精神的游离所造成的配偶角色的缺失而导致的婚姻空巢。

女报:你认为现代社会形成婚姻空巢的原因有哪些?小说中呈现的婚姻空巢又分为哪几类?

简:形成婚姻空巢的原因有生存需求,如配偶背井离乡;有事业发展需求,如配偶长期出差、奔波;也有情感受伤,被迫分居;还有因为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空巢,如周末夫妻、月末夫妻。

至于小说中呈现的婚姻空巢,主要分为这几种:一、因为丧失配偶而造成的婚姻空巢;二、因为情感的游离而造成的婚姻空巢;三、因为两地分居造成的婚姻空巢。其中,最后一种情况是我在小说中着重表达的,因为这种情况最贴近现今的时代背景——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在家的妇幼、老人也在逐年增多,空巢家庭的产生已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社会现象。

女报:《空巢婚姻》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小说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简:首先,小说是以时间来展开叙事的,时间在这里更像是一条绳索,将第一代和第二代两个无辜的女人牢牢地绑在生存的困境里。但她们却看不到这一点,只能感受到困境带给她们的伤害。直到第三代女人的出现,才开始觉醒并自我救赎。

第二,小说还辅佐青春怀旧和社会现实两大要素,以发生在西城这座中国典型中部城市为大背景,通过第一女主角胡静的人物成长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人物的成长所引起的一连串反应,投射出三个不同时代处于不同阶层的人们的价值观和爱情观,更撞出了不少矛盾和火花。

女报:您认为《空巢婚姻》背后的社会意义有哪些?

简:首先,这里有接近现实的揭露。毕竟,空巢婚姻的丛生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我们每个人终究都脱逃不了时代的裹挟。

其次,这里有较为真实的发现。我希望读者从小说中所能读到的不仅是关于婚姻的况味,更是每个被现实裹挟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人生百态。并从中发现真实的自己,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最后,这里有对婚姻的执著、坚守。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空巢之下更多的是晦涩和黯淡,可我希望读者能在小说中看到更多人对婚姻的坚守,这种坚守区别于愚昧的从一而终,它更多是婚姻内配偶双方对婚姻的执著,对爱情的守护。

女报:的确是这样。如今,异地恋、外地打工的白领、异乡漂泊的农民工不在少数,这些不得已两地分居的夫妻们形成了一个个的婚姻空巢,空巢婚姻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实问题。你如何看待婚姻空巢的现状?

简:无论愿不愿意承认,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信任感急剧下降的时代里,而且这偏偏还是个竞争压力骤增、为了事业不得不搏命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曾经质朴平和的婚姻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挑战,如果说主观上的“七年之痒”或者行动上的“一声叹息”都是自讨苦吃,那么客观上的两地分居,也许就更有点儿逆来顺受的意思了,并非所有人都受得了。

像小说中的第三代女人胡静的家庭,就是现今时代背景下比较典型的一类空巢家庭。胡静因为长期和她男人两地分居。夫妻俩缺少了亲密的身体接触后,又不能在一起分担身体的痛苦、生活的琐碎,终究产生了情感的游离,这种游离恰恰是造成婚外恋的重要因素。婚外恋兴许带给人短暂的快感,但对于家庭来说更多的是痛苦。

女报:有人说,中国男人的婚姻宿命就是在跌跌撞撞中回归家庭。你觉得造成婚姻空巢现象的主要责任是不是就在男性身上?

简:男人们从原始社会起就肩负猎食大任,这是维护家庭稳定与延续的物质基础。“狩猎”战利品的丰厚程度,成了评定男人能力的标杆。因此,越来越多的男人拥向“猎物”更集中的地方。城市如此,农村也如此。

不过,在我看来,造成婚姻空巢现象的主要责任并不都在男性身上。毕竟,在现今社会中,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要面对来自外界的诱惑,承受心底的煎熬。所以,我在小说中也无意去谴责谁,只是呈现接近事实的情节。

女报:你如何看待空巢婚姻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简:不管是因为丧失配偶、情感游离还是两地分居而造成的婚姻空巢,都从不同程度上伤害了婚姻中的另一方。这种不同形式的配偶角色的缺失给婚姻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婚姻中配偶单(双)方的心理、生理需要陷入缺失状态,二是孩子成长中角色教育的缺失。毕竟,爱不是丰厚的物质和说几句“我爱你”所能解决的,实实在在的陪伴,才是真正的爱。

我之所以创作这本小说,也是希望处于空巢家庭当中的人们更多地关注、思考这类问题。至于目的,是以此呼唤人们回归家庭,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希望巢不要空着。

《空巢婚姻》读后感(五):谁空巢了你的婚姻 ——读《空巢婚姻》 文/卷珠帘

当婚姻的巢里不再有温暖,你是学攀援的凌霄花,依附男人炫耀自己;还是作为树的形象根叶连在一起,分担寒潮共享流岚;或者另栖他枝?婚姻是一条远航的船,需要船上的两个水手齐心合力,才能划到幸福的彼岸。

你的水手还在吗?当你的船上只剩下一个水手,一条搁置的船又会怎样呢?或许你的船已经搁置,正在面临搁置,孤独无助的你又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小说《空巢婚姻》将会带你走进这个群体,那些空巢里的女人们,仅能凭着几片零落的羽毛维系她们婚姻。不同的遭遇,同样的命运,不一样的结局。作家简媛细腻的笔触,以三代女人的婚姻生活为主线,揭露了发生在主人公身边各种的空巢婚姻,以及她们在各自的空巢婚姻里如何沉沦、迷茫和抉择。

早期的农村妇女姚澡花丧偶空巢,依附村霸讨生活;女儿胡丫则选择了回城知青白宁来改变她不幸的命运。然而,赤裸裸的生活告诉她们,将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只能得到更多的不幸。最终,胡丫在现实的面前,努力抓住婚姻这把沙子,却把自己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前两代女人用她们不幸的一生,验证了依附男人只能毁灭的更彻底,得不到真正的救赎。

到了第三代女人胡静,她美貌、有学识、有思想,但她的婚姻同样因为生活而被迫空巢。作为作者最欣赏的知识女性,在这场被空巢了的婚姻里,她迷茫过,拷问过,也曾经把救赎的希冀寄托在别人身上,但残酷的现实却粉碎了她一个又一个希望。在这场缺了席的婚姻里,她被道德绑架到了人性的十字架上煎熬,挣扎,呐喊。虽然有过退缩,但是她依然鼓起勇气选择勇敢的面对,最终破茧成蝶,完成了浴火重生的涅槃,获得了同等的尊重赢得了新生。正如作者喜欢的诗句:

如果我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霓虹。

谁空巢了谁的婚姻?谁又做得了婚姻的主?

我想作者的答案呼之欲出,没有谁能够拯救你,也没有一个需要拯救的灵魂能够拯救另一个遭受苦难的灵魂。踏着七彩祥云的王子来拯救受苦受难的公主,是童话里的故事。然而故事终究不是生活,王子和公主只是人们臆想中的圆满。真正主宰你命运的是现实,为了生活而空巢是大部分人的现状,面临空了巢的婚姻,孤独寂寞的你,是继续行尸走肉依附在大树上喘息,还是重拾梦想活出精彩人生。生活不只有婚姻这件事,还有很多值得你追求的事物。找到真正的自己,活出你的精彩。

巢不在于空,也不在于被空,空的只有你的心。只要心中不空,梦想不空。即使你身处空壳一样的婚姻,你也会傲娇得像木棉一样活得随性,活得自在,活得超然。

关于空巢,还有很多话题。生活还在继续,空巢也将继续存在着,即将存在着。那些饱受空巢,或者即将面临空巢的女人们,你准备好了吗?

《空巢婚姻》读后感(六):人生如歌,婚姻如铉 ——评简媛《空巢婚姻》 作者:一抹红

一口气读完简媛的《空巢婚姻》,诸多思绪在心头。作为一名平凡的女性,想得最多的却是胡静老师为什么不放弃这边的教育工作去陪伴夫君,这样不是可以解决两地分居所带给彼此的痛苦与煎熬吗。

相信许多读者和我一样在寻思这个问题。

在这个仍然以男人为主流的社会,一方妥协不就皆大欢喜。可认真推敲,即使我们的女主妥协了,就可以如愿以偿,幸福了吗?也不尽然,生活从来就是微妙而复杂的,且来看看著名的马斯洛对于人的需求层次,1.生理需求,可以理解为生存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实现需求。第一代女人姚澡花在那个落后野蛮的小山村委身于小小的当权者,那是生存需要;第二代女人胡丫逮到机会就迫不及待的逃离小山村这是安全需要;第三代女人胡静,也是本书的第一女主到达最高层次,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满足了。她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学生崇拜,从事自己喜欢而有价值的事业。作者通过三代人的人生更迭将我们饱满的生活畅叙得淋漓致尽。这里有生存的无奈艰难,更有情感的反抗和内心的挣扎,生存的困惑比较容易解决,精神的重围却是一道坚固的石墙,当撞得头破血流时也许就砸开了一道突围的口子,最后带着善意的回归,达到幸福的彼岸。

人生如歌,婚姻如铉,本书通过几对年轻男女的感情纠葛,赞扬承担责任,讲究良心,坚守道德的美好人性,这对当代社会,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无疑是拨乱反正。

精神和肉体的需求谁会更强大?如果婚姻是一个笼子,两只鸟同时落进安巢,难免会有争端。可一只鸟飞走觅食,对于另一只鸟来说就是空巢,必然会落寞孤独。一段对米兰.昆德拉作品是这么说的: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他就越真切实在。本书作者正是以现实主义的写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述,流畅的文笔和严密的故事结构还原生活的真实,更告诉人们,只有陪伴才是真正的爱。

《空巢婚姻》读后感(七):评《空巢婚姻》:谁将她们逼至尴尬的田地?余皓

空巢婚姻反映的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妇女职业化,职业化社会对妇女的关照问题。我们这代人遇上的就是这个问题。

我们这个社会自古以来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随狗,我的祖父辈忠实地执行这个规矩,我外婆没工作,外公走哪跟哪,到了我们的父辈,我妈妈有工作了,和爸爸两地分居,可以向组织打申请,两地分居可以成为解决调动的理由,到了我们这一辈,这种理由不存在了,一切商品化,整个社会开动商品化的大车,急吼吼地去捞钱,这个急功近利的过程完全忘记了人性化。在金钱的逼迫下,职业妇女的弱势地位凸显,她们被逼到尴尬的位置,放弃职业回归家庭,不甘心也不现实,社会普遍职业化,没有工作有失体面,而职业化社会给男人收入也不足够养活家庭,这种现状逼得她们只能选择两地分居,书中的女主角面对的就是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衍生而来的外遇问题,实在只是人性化的补充而己,这种补充造成的家庭溃败,实在只是这个社会给的副产品,由我们这代人来承担而已

《空巢婚姻》读后感(八):来自生命本身的悲伤

来自生命本身的悲伤(已发文艺报)

晏来

简媛的《空巢婚姻》是一部现代女性的命运之书,通过讲述一家三代三个女人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命运轮回,表达对基本婚姻情感问题和普遍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向混沌的当下中国现实提出令人警醒的空巢婚姻问题。中国现代文学史有相当纯正的问题小说传统。五四时期,一批新文学作家瞄准时代生活中某个迫切而重要的社会问题,进行文学形象演绎和深入思考,引发人们关注重视,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小说在新文学初期一度影响广泛,对文化启蒙和社会变革具有积极意义。从文学史的眼光看,应该说《空巢婚姻》与时下在图书市场畅销的官场、职场、财经、情爱小说一样没有更多新意。正如作者所说,她关注的只是这样两类人的婚姻现状。一类是从事建筑、路桥、水电,建筑、铁路、勘探等行业里的相关人士,一类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困难,如何安置妻儿。于是空巢婚姻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作者的写作是从问题出发的,要对当下中国现实直接发声。说是写三代女人,前两代只是略写,重点讲述第三代女子、中学教师胡静与丈夫王国庆两地分居十年的悲怆历程,还围绕胡静有意设置了另外几对空巢男女故事。由此构成一个当下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指出空巢问题造成悲剧性人生或悲剧性人生托举出空巢问题。总之现实介入态度鲜明,在对男女之间脉脉含情的描写或幽怨叙述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问题意识。

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在影响社会的同时也具有主题先行、思想大于形象的弊病,被指摘文学性不强。如果《空巢婚姻》的价值只是提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那么也难免落入了问题小说的窠臼。对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写这类小说不在于你提出什么问题,而在于你如何提出问题。值得肯定的是,作者是一个有文学自觉的作家,《空巢婚姻》在具体叙述、文本肌质方面对问题小说模式有所超越,呈现出一些新的元素。

一是从抽象的主题向实在的生活下沉,努力发掘现实生活的沉积层,掏出带有地层温度的生活原料,使小说仅在反映生活的质地和容量上就能立住脚。小说写简子楼生活的第二章颇出色,把简子楼居民的生活环境、吃喝拉撒、男女情欲、邻里关系写得真实传神,尤其描写小市民的利害权衡心理微妙深致,富有人间烟火气,可谓八九十年代市民生活的一个微型标本。还有农村生活、学校生活、建材行业、娱乐行业等都多个时代生活侧面,都在小说中有实在的体现。有这些生活元素做底子,问题的展开深入就不抽象了。

来自生命本身的悲伤 二是成功竖起了几个人物。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因素,小说说到底还是要写人,作者注重写活写深人物的性格,效果较好。小说成功刻画了主要人物胡静、王国庆、黄健,写出了他们的沉静、粗放、热烈等典型性格,就连着墨不多的第二代女人胡丫也写得很鲜活,其光彩甚至盖过了主要人物。胡丫来自农村,虽然勇敢追求爱情,但农村女人的那种粗俗、暴躁、自私仍是其本性,来到城里之后,这种本性仍然牢固保留在身上。在小说中,她一进城看到筒子楼就嚷:“这昏天暗地的破房子也能住人”,后来就与掌勺的食堂师傅干仗,行动、语言、心理和外表等都与这一品性高度贴合。作者描写精细准确,不打折扣,哪怕是其沉浸在爱河时也不忘写她的粗俗性。在写人上,作者是学习了前辈经典的,在对胡丫刻薄性格的描写上,甚至可以看到张爱玲《金锁记》中七巧的影子。

三是写了个体生命的深层体验。作者把人物都沉在实在的生活和实在的欲求中,拷问出他们个体人的真切感受,毫不掩饰地呈现他们生命的愿望、冲动和痛楚,使小说某些部分洋溢着发自人类本源的生命气息。作者写婚姻家庭,不是抽象地谈圣洁的爱情,而是落在人的客观感受和小夫妻的小心思上来,小说中有不少写实性的性描写,男女都有本能欲望,爱情首先落在人的生理需求上,这样让人感到小说所写的婚姻感情可信真实。胡静大学毕业后,放弃家乡师院优越工作跑到外地中学就职,是出于摆脱吵闹的家庭、追求自由的新生活的生命冲动。胡丫离开村子时,恶狠狠地诅咒了一声:“这鬼地方,老娘我终于可以抛弃了”。长期以来在农村被压抑的生命得到淋漓尽致地释放,这里我们甚至可以感到一种原始生命的强力。还有王国庆之所以抛妻去南城下海,也是出于追求更好的生存状态和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这种对人生命状态的如实描写,让问题小说的宏观阐发建立在个体生命体验的支点上,深入人心,具有信服力。也使小说的意义常常不自觉外溢,偏离既定主题的阐发轨道,从普遍的社会问题下沉到对人的存在的多元化思考。

《空巢婚姻》读后感(九):空巢婚姻空了什么

空巢婚姻空了什么

《空巢婚姻》的确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话题,也是一本非常流行的好书。笔者非常喜欢之。

三十年代出生的姚澡花,五十年代出生的胡丫,七十年代出生的胡静,她们骨子里都深埋着对生命的坚韧,痛恨与冷眼旁观一切,所有一切都围绕着三代空巢女人的情感波折进行。她们都坚守着自己对生命的判断,冷静而又尖锐地面对生活以及所有。

婚姻是一条远航的船,需要船上的两个水手齐心合力,才能划到幸福的彼岸。小说《空巢婚姻》将会带你走进这个群体,那些空巢里的女人,仅凭着几片零落的羽毛维系她们的婚姻。不同的遭遇,同样的命运,不一样的结局。作家简媛有着细腻的笔触,以三代女人的婚姻生活为主线,揭露了发生在主人公身边的各种空巢婚姻, 以及她们在各自的空巢婚姻里如何沉沦、迷茫和抉择。

然而,赤裸裸的生活告诉她们,将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只能得到更多的不幸。最终,胡丫在现实面前,努力抓住婚姻这把沙子,却把自己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前两代女人用她们不幸的一生,验证了依附男人只能毁灭得更彻底,得不到真正的救赎。

作为作者最欣赏的知识女性,在这场被空巢了的婚姻里,她迷茫过、拷问过,也曾经把救赎的希冀寄托在别人身上, 但残酷的现实粉碎了她的一个又一个希望。在这场缺席的婚姻里,她被道德绑架到人性的十字架上煎熬、挣扎、呐喊。虽然有过退缩,但是她依然鼓起勇气选择勇敢地面对,最终破茧成蝶,完成了浴火重生的涅槃,获得了同等的尊重,赢得了新生。

谁空巢了谁的婚姻?谁又做得了婚姻的主?我想作者的答案呼之欲出,没有谁能够拯救你,也没有一个需要拯救的灵魂能够拯救另一个遭受苦难的灵魂。踏着七彩祥云的王子来拯救受苦受难的公主,是童话里的故事。然而故事终究不是生活,王子和公主只是人们臆想中的圆满。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空巢婚姻》不能空了婚姻,空了婚姻的爱情有又什么意义而言呢?让我们珍惜婚姻、珍惜爱情吧!

《空巢婚姻》读后感(十):空巢婚姻反映的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空巢婚姻反映的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妇女职业化,职业化社会对妇女的关照问题。我们这代人遇上的就是这个问题。

我们这个社会自古以来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随狗,我的祖父辈忠实地执行这个规矩,我外婆没工作,外公走哪跟哪,到了我们的父辈,我妈妈有工作了,和爸爸两地分居,可以向组织打申请,两地分居可以成为解决调动的理由,到了我们这一辈,这种理由不存在了,一切商品化,整个社会开动商品化的大车,急吼吼地去捞钱,这个急功近利的过程完全忘记了人性化。在金钱的逼迫下,职业妇女的弱势地位凸显,她们被逼到尴尬的位置,放弃职业回归家庭,不甘心也不现实,社会普遍职业化,没有工作有失体面,而职业化社会给男人收入也不足够养活家庭,这种现状逼得她们只能选择两地分居,书中的女主角面对的就是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衍生而来的外遇问题,实在只是人性化的补充而己,这种补充造成的家庭溃败,实在只是这个社会给的副产品,由我们这代人来承担而已。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