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10篇

《真相推理师:嬗变》是一本由呼延云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4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一):身处黑夜待黎明

不可否认,在众多的小说类型中,我爱推理胜于其他(当然这种痴迷感绝对不是来自对凶案的兴味,而是对缜密逻辑的欣而往之),但其实还是比较少读到国内的推理作品(有点把握不住评判的标准,所以不正之处看官们就付之一笑吧)。

还是先谈谈故事吧,《嬗变》讲述了一个连环凶杀案(其实是个案中案),该案凶手作案频繁、手段又极其残忍(被称为中国版的“开膛手杰克”)。而无一例外的,该案受害者都是女性,且都惨遭割乳,除了第一名受害人之外,其余人竟无一幸免于难。整个案件线索指向模糊、案情扑朔迷离,整座城市都笼罩在凶案阴云中、人人自危。随后市公安局紧急成立专案组,集合了痕迹学、法医学、心理分析、推理等方面的专家对案件进行侦破,一时间警察、专家、记者、法医等各路人马根据蛛丝马迹,经过推理论证,将凶嫌二号绳之以法。而随着关键性人物的出现,第一被害人又被灭口,整个案件走向新的拐点,一番博弈,真凶终于浮出水面,凶案也随之告破完结、大白天下。如果单就推理这个方面而言,整本书虽前半段松散、后半段抒情,但核心推理部分仍称得上精彩、值得一看。作者在细节处理上很优秀,不管是描写凶杀过程(重口惊悚程度堪比恐怖小说,让我在大晚上裹紧了被条,以至于后面部分我都大体略过)、人物心理,还是整个社会背景渲染(其中盘根错杂的社会问题令人心惊)都比较带感。而且全书沉重的基调让我在读完后,内心都难有真相大白的解脱感和释怀感,心理负担还挺大,连带心情也跟着郁闷了几天。

下面就要说说主角——林香茗了(以下包含剧透,没读的朋友可以略过该部分)。看完整本,我脑海中关于林香茗的印象就是极其脆弱而又矛盾重重。他一面像天使一面又像恶魔,看似普度众生其实犯下原罪;他一面从容坚定一面又脆弱易折,他能有条不紊地施展才华、缉凶查案,也能理性残忍地实施犯罪,却又带着病态的玻璃心轻易地向心魔屈服,走向罪恶的深渊(没错,就是这么个完美而又扭曲的人设)。完全去论证他的堕落是他个人的选择还是被周遭世界所“污染”其实很难(自我放逐还是随波逐流都难掩他自身罪恶),但是心中那种壮士断腕的悲情与遗憾还是溢于言表。“与恶龙缠斗愈久,自身亦成恶龙”也成为了他悲剧的写照。

最后,虽然有点不能认同作者过于夸大社会黑暗面的写法,但是确实也能从书中窥到一定的社会现实。不管是关于人心的麻木不仁,还是社会的利欲膨胀,都需要引起我们的警示,还是那句老话吧,任何的极端都会带来毁灭与灾难。

《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二):真相,只在最后一页

我是酷爱看推理小说的,从小到大,各种国外不同国家的,很遗憾,中国看的很少,到现在,因为上班忙的关系,有时间看的,只有一直很喜欢的日本的东野大神和岛田大神的小说,没想到,这次又找到一个可以一直看下去的中国作家,呼延云,在没看这本书之前,并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不过这次,真的记住他了,一个优秀的推理小说家。一切就从随手翻的第一页那句话:

黑暗中,她摸到了那块骨头。。。

一开始还觉得这本书好厚,兴趣不是很大,没想到真相推理师:嬗变的开头引人入胜,引起我的兴趣,开头真的,非常精彩!之后的故事跌宕起伏,构思强大,看中国心理学博士环环相扣的推理过程,非常棒,丝丝入扣。书中主要描写残酷现实导致人性扭曲与畸变,由人变鬼,由此引发的巨大悲剧,同时展现命运重压之下,个体的觉醒与抗争。。。女大学生陈丹深夜遭到不明凶徒的绑架并且遭受到了残忍地伤害。紧接着,一桩桩犯罪手法类似的凶杀案相继发生,一时间全城人心惶惶,这时候,推理师出现了。。。杀戮无休无止,血腥不断升级。在凶手设置的诡计面前,专家组一步步走向歧途,当所有人以为成功破案的时候,死神却一步步向推理者悄然逼近!一定要看到最后,真相,真的只在最后一页。这本小说有一种吸引力,不看到真凶出现,绝不放下,那么厚的书,一口气读完了,一定要看到了结局才会放下。。。作为良心读者,不剧透哦:)

剧情的紧凑和情节的铺垫都恰到好处,最让我感动的是随着推理的进程,作品里面对人性的探讨和追问也层层深入,贴合时代背景,虽说有些过于悲观和绝望。。。在《嬗变》中,你可以窥探到推理者内心都住着一个魔,可谓心魔,他可以感知冤屈,帮人伸冤,同时如果稍有不慎,亦也会被心魔吞噬,最后黑化成狂魔。。。哎呀呀,剧透了:)

这本书在国产里面已经算是质量蛮高了,书中融合了推理、传统刑侦手法、现代科学鉴定技术、心理侧写等多种探案元素,情节设计也环环相扣,线索逐渐铺开,人物关系也逐渐交错,迷雾之后又是更多迷雾,并且设置了许多干扰情节让读者分神,无法轻易地猜测到真凶,能够吸引着读者不停地读下去。,逻辑很缜密,内核很稳定,但是还是有些过于愤青了,看得出作者的写书时候的身处的环境也是如此。。。绝望中的希望吧。。。

《嬗变》作为推理悬疑剧,除了惊竦的案情,还有爱情,亲情,友情,作者想表达,在可怕的案件背后,世上还是有许多美好的东西的。。。看得出挺作者擅长在残酷之后,还有那么一丝的希望,那么一丝的温暖。。。真的很期待同名网剧和电影早日上映,推荐好书!

《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三):不可能推理

一天一夜的时间把这本推理神作读完了,不得不吐槽一下这本书,来的太不是时候了,我现在可是要准备迎接期末大考的人啊,一周一学期的大好学习时光啊。由于这本书的出现耽误了我的复习,哦不是预习时间,这种罪过谁承担。好吧,我坦白是我意志不够坚定,是我没有经受的注这本书的诱惑,是这本书的作者太吸引我了。都怪我原来读过他的书,什么《镜殇》了什么《黄帝的诅咒》了什么《不可能幸存》了。所以冲呼延云这个名字,我也愿意花费一天的时间去读这本书,而且这本书还是呼延云系列的第一部,对我原来看过的那几本起着导向作用。与读过的那几本一样,这本书带给我的依旧是震撼,实在是没有其他的语言能够描述了,真的是震撼。所有的犯罪都描写的属于不可能犯罪,让人难以捉摸犯罪者的心理,如果没有主人公的案件分析,感觉自己就犹如一个傻瓜一样,看待事件真的是一头雾水。直到读到最后一刻我才能明白真凶是谁,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狗血电视剧不同,看到开头就知道哪个倒霉孩子会怎么怎么样,而推理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到最后一刻才能知道真凶是谁。并不是因为作者故意这么写,也并不是作者想让谁是凶手谁就是了。这不是靠臆想出来的,作者在前头每一处案件描述都有用,都是为了指正真正的凶手而准备的,只是你没有在意这些小细节罢了。正如书中所述6月21日一个大学生拿着一本高中英语书和高三的表弟会面,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但是直到作者写出来哪里出错了你才会发现高考已经结束了,so你懂得。细节真的是致命的,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我们很轻易就会忽略的细节都会成为破案的关键。本书最大的看点就在最后的推理,出去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唯一不可能的事件就是最可能的答案。我们可能无法接受答案,但是你就是找不出推理的漏洞在哪里,这真的就是推理的魅力啊。由此我们也可见作者的文笔,一切的无心插柳都是那样的顺理成章,但是到了作者省中就变成了不可能额推理,让你目瞪口呆。据说后边的几本也要出版了,虽然已经看过了,但是让你自己再次感受下推理的乐趣也是很爽的一件事。如果各位有幸得到这本书一定要从头到尾的细细品读,希望你能够根据你的发现发现真正的凶手,这才是推理小说最刺激的地方啊。

《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四):善变

“嬗变”即为“善变”!有四种含义:一是蜕变;二是一种元素通过核反应转化为另一种元素,或一种核素转变为另一种核素;三是彻底改变;四是演变。《真相推理师:嬗变》既然是真相就包含事故和分析,推开现象看本质!这本书从题目开始便埋下了伏笔,老云这盘棋正式展开!

“人的黑暗,比夜更深!”每个可恨之人的背后都有一段可怜的故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故具有阶段性的特点,从生根到发芽,从成长到茁壮,这中间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疏解和开导往往会带来寒心的后果!

针对推理类小说每个人看后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喜欢出人意料的结局,推理的过程不一定要全部往对的方向发展,毕竟人无完人,就像美剧《犯罪心理》!大家都知道一部系列电视剧如果能连拍很多部并一直受欢迎一定有其独有的特点和坚持!《犯罪心理》的特点便是主角与观众一同成长,每个出场人物都有其特有的特点!这样就可以避免观众在观看时由于反感主角而放弃追剧的情况!

有意思的是本案的道具主角是一盒火柴,贯穿本文主线。女性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以“女孩”的阶段呈现。被害者在继父的兽行和母亲被害的童年阴影下成长为一个面柔心硬的人。真相往往颠覆人心,巨大的反差也是真相推理的代表特点!

理性在记忆中越行越远,在恰当的时候伸出援手。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恶魔,有的人可以控制自己的心魔,压制它的溢散。有的人无法抑制心中的恶魔,随着自己的成长恶魔也一起长大,随着临界点的逼近!终将有一天会爆发出来!

文章的前半部分埋了无数迷魂阵!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也浮出水面,那些蔓延开来的线索也层层叠叠,每个人物的故事也互相牵扯,这就印证了一句话:事物没有完全的好坏,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所以结局也不会相同!

《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五):《嬗变》——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看到《嬗变》这个书名的时候一时不知道什么意思,翻查了字典,字典里解释道:演变。演变?我就在想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变了?是主动改变还是被迫改变?趁着自己还没有神游太虚脑补出一部推理悬疑案匆匆找到书开始翻看。

书中一开始是这样的:

“ 冰冷的骨头上···发黏的东西···丝絮状的物体···血···没有刮尽的肉······ ”嗯,这个有点吓到我了。不过作为21世纪大好青年的我这种场面还是勉强能够hold住的。书中一开始略带恐怖气氛的描写就是整本书中牵头的案件,不论是后面穿插的割乳杀人案还是碎石案都与这个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除此之外,书中一开始有段描写你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但当你读完整本书以后就会发现其实根本就在情理之中。至于那个伏笔,你们就自己猜吧!拒绝剧透。如果有朋友想要猜猜最终大BOSS是谁的话,一定要注意一开始描写的这个案件哦!虽然读到中间你会被其他案件深深地吸引。

之所以会觉得有朋友会默默猜测大BOSS是谁,主要是因为我自己猜来猜去分析来分析去,感动天感动地就是没能猜中最后的凶手。

起初,我以为凶手不是那个神经兮兮有些诡异的室友陈丹就是那个弱鸡式的学生会主席白天羽,结果越往后来我发现他们两个就是简简单单的两个思想不端正的社会主义小青年。再后来呢,我又开始怀疑被杀害的女子的继父,从他继父不检点的生活以及各种前科,总觉得他很符合凶手的设定,但是吧,最后决定他继父那么无脑又猥琐的人怎么能干出连环杀人案的事情,又怎么可能文艺变态到用火柴盒向警方发出挑衅呢!于是乎,我继续在寻找罪犯的道路上越走越偏。到最后,我已经丧心病狂地怀疑自己最喜欢的人设了,心里各种小九九,猜测作者可能就是要来个出乎意料,就是要把她塑造的最讨人喜欢的人设弄蹦。嗯,当然,作者很理智,是我太癫狂。

后来呢,当我不再执念于找凶手以后,我隐约琢磨到作者的一些社会情怀,作者耗费精力在原本的案件之上又布了一个案件,就是单纯地想要映射一下媒体虚假报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现象。说真的,看到作者费尽心思想要表达一些与当今社会相关的东西其实挺感动的。隐约之间表现那么一些社会责任心让我觉得呼延云这个作者可爱了不少。

最后的最后,当凶手浮出水面的时候,我有些震惊却又感觉本就该如此。

也许,呼延云真正想要传递给大家的并非只是动人心弦丝丝入扣的推理,他或许想要通过这些案件说明一下他对于推理的认识。他也可能想要通过杀戮者和推理者之间的较量传递点什么爱国一点的,正能量一点的东西。

不管你是想认识那些可爱的人物,还是想要跟着杀戮者来一场畅快的杀伐,还是想要化身帅气狂霸屌炸天的推理者推敲细节,又或者只是想要看看呼延云大大心中的那点小情怀,喜欢或者不喜欢推理的朋友们都可以去看着这本书!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一口气不带喘地看完了整本书。

《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六):你谋杀了我的性欲

'

《真相推理师 嬗变》书成不足十年,就已经被宣传打上了“华语推理不朽经典”的招牌,我读书少,开读之前抱着“你别骗我”的心态,花了一晚一早,一口气读完,还算过瘾,难怪媒体如此推崇。纯粹意义上的华语推理,我还真没怎么读过,往前推,应该是冷小张的《罪瘾者》。这两本书,正好可以关联到一起来说。

《嬗变》一书,关于犯罪,体现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受媒体引导的“模仿犯罪”。媒体不负责人的报道,给公众产生了一种警察无力的感觉,滋生了某些蠢蠢欲动的犯罪。《罪瘾者》里,媒体只知道一味的深挖报道,丝毫不在乎影响,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犯罪。这不是虚构的担心,犯罪报道或者犯罪文学作品看完的确容易驱使人犯罪,《盲井》这部电影指导了多少盲井式的犯罪大家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所以,这类的作品,必然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让那些罪恶和变态都被绳之于法,让人们意识到,所有的结果都会指向光明,所以,不要失望于人性,也不要屈服于心理的作祟,正大光明,昂首迈步。这一点,不仅仅是国家的审查制度要求,单就在社会影响方面,文学作品还是要慎重考量。自由永远不是绝对的,自由必须也要尊重别人的隐私,考量社会的影响。

第二个方面,体现的就是人类的“罪”。 让我想起了凑苗佳的一部作品——《赎罪》,在赎罪里,每一个角色都有罪,她们都藏着不愿意触碰的过去,她们一直在逃避、在挣扎,更是在煎熬。煎熬的最后,变成了犯罪的驱动力。在《嬗变》里,罪体现在人类愈发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社会发展。套用《以父之名》的一句歌词:“我们每个人都有罪,犯着不同的罪,我能决定谁对,谁又该要沉睡”。这里的犯罪者,就是这种畸形心态的极端者。“爱”“欲”“痴”“念”……人类七情六欲构成了人,但如果某一种无限放大,就构成了犯罪。

本书的推理过程同样值得称赞,作者采取了一种不断推翻自己的写作手法。在重重迷雾之中揭露真相,让读者以为一切真相大白,实则暗藏玄机,故事最后来个大反转,瞬间让我想起了《血色姜饼屋》和《双重失踪》。只不过呼延云醉了整整一本书之后大发神威颠覆了前文所有,有一种开挂了的感觉。

最后,吐槽一下对性爱的描写,太阴暗太血腥了,性爱这么美好的东西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呢?作者啊,你谋杀了我的性欲。

《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七):那块儿骨头

那块儿骨头,粘稠的感觉,带着丝絮一样的东西,恶心,恐惧慢慢爬上心头……

本来打算一口气读完嬗变的,可是读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实在撑不住了,感觉自己仿佛溺水一般无法呼吸,最后不得不给自己一条“生路”,把书放在了一边,望着昏暗的房间发呆……

我喜欢读书时周围安静的空气感,这次收到子彦大大的书的时候也一样,一盏明亮的床前灯,睡前拆开刚刚快递到手边的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之前有简单的了解了下这本书,据说是本相当不错的推理书,作者被誉为“华语推理的革命者”,我其实很少读推理小说,对于类似的书籍读的最多的是东野奎吾的,如《白夜行》《毕业前的杀人游戏》《犯罪嫌疑人X的献身》,每读一本东野奎吾的书,都会让自己很久不能平静,为书中的人,也为一件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所触动的人性的黑暗。只是没有想到,呼延云的这本书同样给了我这种感觉,对人性的绝望,那些被生活折服扭曲的“行尸走肉”,还有那束永不向黑暗低头的光明以及坚持不懈的走下去的少数人。

书中最精彩的是对人们触觉的描述,无论是第一个登场的被害人对于被残虐时的细腻描述,还是剧情陡然折转的时候不同人物对于周围环境的体会,都会让你一个人在读这个书的时候仿佛身临其境,空气中弥漫着肃杀而又靡臭的气味,刺激着每一个毛孔细胞,却又因为内心的恐惧而不得不紧缩身躯。

对于剧情充分印证那句话,不到最后一页你永远都不知道最后的真相是什么,真相的揭开有那一刻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有一个灵魂,在人性黑暗的背叛下,逐渐变的扭曲,嗜血阴暗,即使用别人的鲜血来弥合自己的伤口,也终究注定是对自己的反噬。

我们一直在讨论人性,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呼延云的则用一个个血淋淋的案情帮我们揭开,被现实的黑暗与堕落一次次撞击着曾经正直,坚毅的灵魂,有的在前行的道路中倒下了,有的被同化了,有的则遍体鳞山疯癫自狂,有的则还在坚持……还好,结局还是给了坚持的人,尽管他们是少数人,尽管他们受尽折磨,还好,他们始终没有低头,给了读者一丝温暖,给了故事一个让人欣慰的结局。

书全部看完了,我慢慢的收拾散落在房间的思绪,躺下,闭眼睡觉,黑暗中,一个声音响起“有一游魂,化为长蛇,口有毒牙,不以啮人,自啮其身,终以殒颠……”

《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八):命若琴弦

在人的一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中吧。促进我们变化的因素,有环境的影响,有内在的动因,有岁月的痕迹,有童年的阴霾,所有一切组成了我们向前的河道,引领着我们奔流的脚步。而在呼延云笔下的《嬗变》则带给读者别具一格的嬗变故事。

故事始于惊惧,一位漂亮女郎被囚禁,并遭受了残忍的虐待,警方迅速成立了专案组,而根据凶手留下的火柴盒,这次案件被定义为连环谋杀案,并力争火速追凶,但是在各方面的情势影响下,凶杀却更加无休无止,纷乱复杂的案情使刑警们也无能为力,而以犯罪行为剖析专家林香茗为首的专案组则通过现场勘测以及推理一步一步走向真相。做为一部推理小说,《嬗变》无疑是一部完成度很好的小说,在推理情节设置、人物角色设置、反转以及伏笔的设置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角色融入的设置以及多重推理情节的推进都非常具有层次感,当我们拨开作者书中的迷雾,罗列出所有嫌疑,一点点找出自己的答案的时候,才发现结局的巨大反转简直让人措手不及,纵然这个反转多有牵强之处,结尾处理也略有草率之嫌,但是最后的情节设置却依然是对于嬗变主题的一个有力补充,在人生中的嬗变有很多,有如呼延云一般明显而令人沮丧的,同样也有如凶手一般隐秘而令人感到痛苦的。看完这本令人惊心动魄的书,最大的感受是即使嬗变最终带来改变,但是最终却来源于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的记忆深处,以及我们是否有不可触碰的底线,同样的痛苦,有些人放任恣肆,却依然有着自己的坚守,而有些人看似宁静如常,内心却早已经软弱无方。而这些都是每个人的原罪,伴随着生命与岁月,深埋进身体中,等待某个事件某个人去拨开拨动,如琴弦般共振出我们命中注定的音调。

而构筑整个推理情节的基座,就是作者所塑造的整个社会,这个社会中包含着贩毒者、炫耀武力的人、无法无天的商人、出卖肉体的年轻女孩以及残酷对待孩子的家长,作者在新版后记中写道:“对青年人来说,与其喝各种励志的鸡汤,不如早点知道彻底的绝望是什么滋味。”不可否认,所有的因素都是完全真实的,所有的痛苦也不是虚伪的,并且构成了我们生存世界的大部分空间。很感慨作者在书中对于教育制度的批判,很多时候,或许教育才是最深处的根源吧。催生出这样多的家长与这样多的学生以及这样多的人生

但是尽管真实的世界不是游乐园般美好,也绝不该如作者描写的墨一般黑暗,作者塑造的呼延云与郭小芬还是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分亮色,尽管绝望,尽管痛苦,他依然在内心深深掩藏着微弱的火苗,期待你用希望来点燃,并且挺直腰板走下去,走下去。

《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九):除去推理,本书依旧有特点

推理小说我看得不是很多,而且非常热门的东野圭吾什么的我基本都没看过,就看过几篇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和去年底看的两本松本清张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国产就更不用说了,咱们中国的推理小说和科幻小说差不多,都是刚刚起步没多少年,科幻小说磕磕绊绊出了刘慈欣和王晋康、何夕这三位大家,推理界。。。不熟悉,说不上来,倒是对国产推理电视剧看得比较多,想当年我和我哥两人看《重案六组》这本《嬗变》,在2009年初版的时候据说便是热卖一时,如今再版我才拿到这本书,可以说,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中国推理小说,也是一部可以和世界推理大师们的作品一争高下的好作品。

呼延云再版的时候,在嬗变这个名字之前加上了真相推理师的前缀,可见他在重新编排这个系列的故事,在再版完他的四部旧作后,应该还会继续推出新作收录进真相推理师这个系列中的。说回作品上来,嬗变一词意指一种心理状态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中,由于时间,地点和空间的积累,促使心理和行为产生主动性的扭转和改观。这是一个量变堆积打到质变的稳定的过程。故事一开始,受害人陈丹便在一片阴森的地方被人无情地割去右乳,场面的血腥和黑暗犹如恐怖故事一般,然后画面一转,便是警方介入调查,缉拿真凶。而在这本应该由警方伸张正义、媒体进行报道的时候,我们却看到警察系统的内部斗争,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搏销量故作噱头引发的社会乱象,还有官商勾结的关系网对破案进度的阻挠和压力,主人公呼延云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不放弃找寻真相和缉拿真凶的目标,明知世界黑暗,却还依旧自不量力地和这黑暗斗争,这样追求正义的人真的是难能可贵啊。

呼延云、林香茗、郭小芬,三个人,共同完成了这本书的推理过程,但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更大的黑暗,新闻报道使得犯罪分子“学”到了更残忍的手法,抛开这本书精彩的推理手法和凶手精心巧妙的设计之余,我们更应该深思的,是这个社会啊。。。这一点上,呼延云可以说是站在社会派的角度来写推理小说啊,不过本书的文风确实如很多人吐槽的一般,有股淡淡的玛丽苏的味道啊,这确实是败笔。

《真相推理师:嬗变》读后感(十):谈感情 不谈推理

看过许多推理小说,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东野圭吾的许许多多本还有宫部美雪的一些,还零零散散有看过其他几个作家的,不过依然不算对推理小说有足够的认识,毕竟许多经典并没有读过,只是跟着唐诺谈论推理小说的集子有过一些了解,只是从自己现有的阅读量而言,最喜欢的莫过于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严格说起来,这本书没有太多推理的地方,与其说是一本推理小说,倒不如说是伦理小说,说爱情太过于苍白,而其他词语又显得太无力。相较日本、欧美的推理小说,大陆推理小说发展得实在不够份量,书本的字里行间总有莫名的单薄感,人物形象也不够立体突出,不说在欧洲已经有了自己纪念馆和住所的福尔摩斯,东野圭吾白夜行里的主人公我都可以在阅读中不经样貌描绘而自行给出想象,可是在大陆的推理小说里,对于主人公样貌的描写总是有一种不真实感,要么就是太求真实而忽略了小说艺术本身应该具有的美感,要么就是太美而显得玛丽苏,新近读的《真相推理师》就属于后者,男女主人公都太过于美型而配角往往平庸,这样的搭配写好了让读者确实容易获得自我代入的满足感,而当写不好时,就显得书格调不高,只是无论如何,这样的搭配总还是难登大雅之堂。其实读者心里也明白,作者心里也清楚,无论是爱情还是斗争总要双方势均力敌的才好,可是现在读小说的群体大部分还是愿意消遣读读简单而美好的,自然,主人公一往无前就可接受得多了。

不过,说了这么多,必须承认的是从推理小说本源来说,《真相推理师》做得很不错,剧情几次反转,主人公形象虽然玛丽苏但是智商都还不是傻白甜,案情的分析也都不是凭着一个又一个的巧合发现破绽,引领主人公一路走下去的还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对人心的把控,其余的不说也罢,再说下去就该剧透了,人心难料而已。推理部分其实没太多好说的,反倒是与之平行发展的爱情我们就可以好好聊聊了,毕竟爱情的剧透还是软剧透,而推理的剧透就会毁了一本书的阅读乐趣。

爱情在推理小说中是附庸话题么?我觉得其实不算,在许多案例中失败的爱情往往是凶手的作案动机,而这样的动机在被揭穿后也能够得到许多读者的同情,毕竟谁都遇见过几个渣男,谁也都不是被善男信女一路呵护着长大的,而凶手在被寻获后的痛哭流涕也往往能博得谅解,只是该赎的罪还是得赎,被拽进深渊的灵魂终究还是染了恶魔的气息。

成人世界的爱情总是各取所需,你要房子,我要身子,你要票子,我要孩子,所以少有一方彻底付出的爱情,遇见了,是幸运,也是不幸,只是看遇见的是不是良人而已。马笑中就是如此,一个派出所的片儿警,要钱,没有,要权,没有,就连作者能安排得最简单的优势,良好的外貌,也没有,自然这样的角色甫一出现就注定了他在小说中将会有的悲情。小时候的马警官是十多年前每个老居民小区都会有的一个角色,混不吝的孩子王,被成人世界所拒绝,可是总还是有三五好友陪在身边,因为小时候的经历,长大后的这个孩子王对于之前的好友总是不吝拒绝,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就连豁出一条命去都有可能,所以有的人运气好,碰见的是好人,一生也就肝胆相照,而遇见的是狐朋狗友,少有能够挣脱出来的,毕竟是在自己最需要朋友时候出现的伙伴,总不好意思自己一个人上路。而马笑中,他遇见的就是陈丹,一个初时单纯,而后经历了变故导致心性大变的姑娘,在他的世界里,她就是他应该去守护一生的人,而这种守护,却不是占有。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例子,往往爱情的出现总是具有排他性,两人的相处如果出现了第三个人就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所以,也许马笑中对于陈丹的守护不能称之为爱情,他从来不是她的男朋友,也从来没有获得过她关于男女之爱的青睐,对于她,他只是哥哥吧,而马笑中当然心里明白,他爱她,只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他看着小姑娘高台起,整天莺歌燕舞,也看她苦涩难言,直到最后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干净,我想,真正走过这一程的陈丹自己心里当然有无数曲折,可是看着她走过这一程的马笑中不见得心里的感触比她要少,毕竟是自己想守护的人,而对于别人只是逢场作戏,换做谁也都该在夜里辗转反侧。

私心想过,当陈丹住进医院只有马笑中守在她身边的那一刻,马笑中是不是感到幸运,他握着她骨节尽碎的手掌,看着她已经花容消逝的样貌,就连留在记忆里的清亮眸子她也都不复拥有,这样落魄的她,他才能够陪伴。这是悲哀,还是其他什么情感,我并不明白,只是觉得世事往往如此,被珍惜的,总是有恃无恐,而珍惜的,又太过于卑微,直到两人各自行走,高高低低,重新拥有个机缘的时候,已经人事全非,这样重新开始的相处,有了相敬如宾的客气,也有了各自隐藏的盔甲,谁也不亏欠谁,只是谁也再难拥有谁。

最后,说另外一个人吧,张开,致青春里包贝尔饰演的角色,那个送了阮莞无数满天星的卑微学长,直到在阮莞离世之后,他才敢在她的墓碑前,苦涩又扭捏地说出他埋藏多年的爱,告诉他深爱的那个人,他的爱是甘愿做配角。

你在台上一直发光就好,台下有我为你,温一壶酒,可饮风霜,可温喉。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