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越是信任,猜疑之心越重

人际交往中,表现得越是信任,猜疑之心越重

 时间:2022-01-13 22:57:48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要想取得中国人的信任,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即便他们嘴上说相信你,而且还煞有介事地拍着你的肩膀,对你说:“我信不过谁,也不能信不过你啊!”此时,不要天真地以为对方已经将你当做自己人,完全信任你。如果你冷静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他在说这句话时,眼睛紧紧盯着你,在观察你的反应,而他的眼睛深处分明写满了不放心。

中国人的戒备心是很重的,一般不会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而且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得知事实真相,他们的言语行为会反其道而行之,即越是不放心你,就会越发表现得信任你。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上下级之间。

在古代,君主对手下大将很少能做到用而不疑的。特别是对那些劳苦功高的人,他们始终是放心不下。其实,他们内心是很矛盾的,江山社稷离不开这些人,但又怕他们权势日隆,不把自己这个君主放在眼里,甚至是夺了自己的位置。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下,君主常用的办法就是安抚。他们极力表现出对这位臣子深信不疑,宠爱有加,暗地里却在秘密调查他是否有不忠之举。

萧何在刘邦建立汉朝这件事情上居功至伟,刘邦对他也是宠信有加。但是随着萧何声望的日益提高,朝中权势的日益增大,刘邦对他也开始怀疑起来。

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更加恩宠,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卫,真是封邑晋爵,圣眷日隆。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也非常高兴。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提醒他,皇帝出外南征北战,吃尽苦头,而您坐镇关中,享受太平,反而受到加封,你不觉得这件事情蹊跷吗?这件事情表明皇上已经怀疑您了!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果然,刘邦见此十分高兴。

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默不作声。一门客对萧何说,皇上几次问您的起居动向,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望有什么不轨行动啊!您最好做一些有毁自己声望的事情,才能免除皇上的疑心。于是,萧何便做了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萧何的所作所为马上就有人密报给了刘邦。刘邦听后,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凯旋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逐渐消失。

其实,皇帝的心理,只是众多领导者的一个心理缩影,越是对下属表现的信任,越是对其放心不下。信任是出于使用,怀疑是出于内心的不安全感,怕你做出对不起他的事儿。

人心难测,尤其是上司的心理,更是让人捉摸不透。得到上司的信任是好事,但如果这信任无缘无故,或者有夸大的嫌疑,就值得你推敲了,你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的工作真的值得上司如此大加赞赏吗?他对自己的夸奖与信任是出自真心还是他对自己放心不下?

这许多问题都要在心里琢磨一下,别认为一切的信任都是理所当然,在不合常理的举动之下也许另有玄机。这不是教你把问题想复杂,因为这是中国人的特点。如果你轻信了领导的信任,不思考其真正的顾虑,违背了领导之意,可能最后你连为什么不被重用都不知道。

【感悟】

口头上的信任很多时候是一种试探,一种策略。

心中猜疑,嘴上信任,是一种心理战术,也是一种不安全的心理反应。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