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弟草中来,苍然请论事。诏书引上殿,奋舌动天意。
兵法五十家,尔腹为箧笥。应对如转丸,疏通略文字。
经纶皆新语,足以正神器。宗庙尚为灰,君臣俱下泪。
崆峒地无轴,青海天轩轾。西极最疮痍,连山暗烽燧。
帝曰大布衣,藉卿佐元帅。坐看清流沙,所以子奉使。
归当再前席,适远非历试。须存武威郡,为画长久利。
孤峰石戴驿,快马金缠辔。黄羊饫不膻,芦酒多还醉。
踊跃常人情,惨澹苦士志。安边敌何有,反正计始遂。
吾闻驾鼓车,不合用骐骥。龙吟回其头,夹辅待所致。 【鹤注】此至德二载夏,在凤翔作。是时京师未复,故云“宗庙尚成灰”。《旧唐书》:杜亚,字次公,自云京兆人。少涉学,善言物理及历代成败事。肃宗在灵武,上书论时政,擢校书郎。其年杜鸿渐节度河西,辟为从事,累授评事御史,终东都留守。贞观元年,分陇坻以西为陇右道,景云二年,自黄河以西,分为河西道。
南风作秋声①,杀气薄炎炽②。盛夏鹰隼击③,时危异人至④。
(起处感时托兴,时危异人至,乃一篇之主。惟南风先作秋声,故鹰隼当夏而击,此杀气之见于造物者。)
①南风,夏风也。《薰风歌》:“南风之薰兮。”庾信诗:“南风多死声。”周弘让《立秋》诗:“木叶动秋声。”②《月令》:“仲秋之月,杀气浸盛。”薄,迫也。《易》:“雷风相薄。”《射雉赋》:“时暑忽隆炽。”③王充《论衡》:“盛夏之时,太阳用事。”《记》:“立秋之日,鹰乃击。”汉孙宝为京兆尹,敕曰:“今鹰隼始击,当从天气。”④鲍照诗:“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辩亡论》:“异人辐辏。”
(此言亚之才辩,足动天听,所谓异人也。《杜臆》:略文字而皆新意。知其谈兵非徒读父书者比。胡夏客曰:考亚本传,知此段所言,皆其实录。)
①汉应亨诗:“济济四令弟。”②谢朓诗:“平楚正苍然。”《吴越春秋》:诸大夫论事。③《萧何传》:“带剑履上殿。”④《霍去病传》:天子常欲教之孙吴兵法。《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十三家,兵形势十一家,阴阳十六家,兵技巧十三家,凡兵书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⑤《后汉·边韶传》:“边为姓,韶为字,腹便便,五经笥。”魏文帝诗:“缄藏筐笥里。”⑥《庄子》:“蜣螂之智,在于转丸。”《梅福传》:高祖从谏如转圜。⑦《记》:“疏通知远,书教也。”《世说》:山简疏通高素。⑧《易》:“君子以经纶。”《陆贾传》: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奏之,帝称善,号曰《新语》。⑨《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汉书注》:神器,政令也。
宗庙尚为灰①,君臣俱下泪。崆峒地无轴②,青海天轩轾③。西极最疮痍④,连山暗烽燧⑤。
(此言世乱倥偬,须人以济,所谓时危也。)
①《唐书》:禄山陷京师,九庙皆为所焚。曹冏《六代论》:“宗庙焚为灰烬。”②鹤曰:崆峒、青海,皆河西节度统之。《唐书》:瀚海军西七百里,有青海军,本青海镇,天宝中为军,隶北庭都护府。③《诗》:“如轾如轩。”注:“车后顿曰轾,前顿曰轩。”《后汉·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④《上林赋》:“左苍梧,右西极。”《季布传》:“疮痍未瘳。”⑤梁武帝诗:“连山去无限。”《汉书音义》:“昼则燔燧,夜则举烽。”
帝曰大布衣①,藉卿佐元帅②。坐看清流沙③,所以子奉使④。归当再前席⑤,适远非历试⑥,须存武威郡,为画长久利⑦。
(此言命亚西行,以救武威,盖时危而用异人也。神京未复,边陲多故,此正英雄见才之时。帝曰数句,述天语丁宁,如古诏诰体。【朱注】武威郡,地势西北斜出,隔断羌戎,乃控扼要地。河西有事,则陇右朔方皆扰,是时有九姓商胡之叛,故曰:“须存武威郡,为画长久利。”)
①《左传》:“卫文公衣大布之衣。”②《晋书·王衷传》:责在元帅。布衣,谓杜亚。元帅,谓杜鸿渐。③《书》:“被于流沙。”④《苏武传》:“丁年奉使。”⑤《贾谊传》:“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宣室。上因感鬼神而问,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⑥《书序》:“历试诸艰。”⑦孔融书:“文武并用,成久长之计。”
孤峰石戴驿①,快马金缠辔②。黄羊饫不羶③,芦酒多还醉。踊跃常人情④,惨澹苦士志⑤。安边敌何有⑥,反正计始遂⑦。
(此送别而勉其立功。上四言西土景物,下四言济时筹略。《杜臆》:踊跃惨澹数语,深致规讽之意。【綖注】安边,应上佐元帅。反正,应上正神器。)
①王僧达书:“介于孤峰绝顶者,积数十载。”《尔雅》:“石戴土,谓之崔嵬。土戴石,谓之砠。”石戴驿,谓驿路在石岩之上。②古乐府:“健儿须快马。”③【钱笺】庄绰《鸡肋编》:关右塞上有黄羊,无角,色同麝鹿,人取其皮为衾褥。土人造噆酒,以芦管吸于瓶中,杜诗黄羊、芦酒,盖谓此也。蔡曰:大观三年,郭随出使,虏举黄丰、芦酒,问外使时立爱。立爱云:黄羊野物,可猎取,食之不羶。芦酒,縻谷酝成,可醱醅,取不酵也,但力微,饮多则醉。子美之言信验。杨慎曰:芦酒以芦为筒,吸而饮之,今之咂酒也,又名钓藤酒,此见《溪蛮丛笑》。【朱注】蔡肇本芦作虏,引高适“虏酒千钟不醉人”,当而存之。羶,羊臭也。④《诗》:“踊跃用兵。”⑤《世说》:道壹道人曰:“先集其惨澹。”⑥《赵充国传》:全师保胜,安边之策。⑦《汉·高祖纪》:帝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
吾闻驾鼓车①,不合用骐骥②。龙吟回其头,夹辅待所致③。
(末以归朝大用望之。《博议》:骐骥驾鼓车,比亚不当为判官。龙马长吟,回首京阙,思成夹辅之功,喻亚虽在河西,乃心不忘朝廷也。旧解都愦愦。【綖注】末二句,应上归再前席意。《杜臆》:夜结皆用比兴,英矫不凡。起结各四句,中段十句又六句,后二段各八句。)
①【卢注】亚于大历年间为谏议大夫,使魏州宣慰,继又为江西观察使,足见其能。《后汉书》:建武十二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诏以马驾鼓车。《南史》:王融谓宋弁曰:“若千里马斯至,圣上当驾鼓车。”②《楚辞》:“乘骐骥以驰骋兮。③《左传》:“夹辅周室。”卢世..曰:送三判官诗,绝有关系,别出机杼。于威弧振敝,制极收京,布嘉惠,藉长计,清流沙,存武威,反复谆托,即愤激林丘,论兵远壑,穆然有无穷之思,与寻常赠送迥别。故特表而出之。要三判官,定自可人。于樊曰:“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于亚曰:“奋舌动天意,疏通略文字。”于韦曰:“老气横九州,张目视寇雠。”夫所冀安边反正,舍若人谁属乎?
申涵光曰:“疏通略文字”,便是英雄本色,若两脚书厨,济得甚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