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此乾元二年夏在华州作。《旧唐书》:乾元二年四月癸亥,以久旱徙市,零祭祈雨。《通鉴》:时天下饥馑,九节度围邺城,诸军乏食,人思自溃。与诗中“上苍久无雷”及流冗、豺虎等语正合。
夏日出东北①,陵天经中街。朱光彻厚地②,郁蒸何由开③。
(此诗忧旱而作也,首叙夏日炎威。)
①《杜臆》:夏至日出寅入戌。寅,东北方也。中街,亭午也。【钱笺】《汉·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暑短。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暑长。日,阳也。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阴甩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故为凉寒也。又曰:日冬则南,夏则北,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朱注】中街,即中道也。《天官书》有街南、街北。街南,毕主之。街北,昂主之。②《楚辞》:“阳杲杲其朱光。”翰曰:朱光,日也。《诗》:“谓地盖厚。”③《楚辞》:“处凉台而有郁蒸之烦。”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①。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②。飞鸟苦热死③,池鱼涸其泥④。
(此有感时政,而叹久旱为灾。雷比政令,雨比恩泽,鱼鸟言万物皆枯。)
①《后汉·郎f 传》:《易传》曰:“当雷不雷,阳德弱也。”雷者号令,其德生养。②《抱朴子》:“良田之晚播,愈于卒岁之荒芜。”③鲍照《苦热行》:“身热头且痛,鸟坠魂来归。”④《淮南子》:宋君亡其主,池中鱼为之殚。佳灰二韵用泥字,见应玚《建章台》诗。
万人尚流冗①,举目惟蒿莱②。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③。浩荡想幽蓟④,王师安在哉。
(此又慨时事,而叹兵民交困。乱后凶荒,民将为盗,主师戍,艰于馈饷矣。)
①《汉书》:“谷永疏:流散冗食,餧死于道。”成帝诏:“水旱为灾,关东流冗者众。”②何逊诗:“举目想煎熬。”阮瑜诗:“出扩望故乡,但见蒿与莱。”③《江表传》:郭典为钜鹿太守,时人语曰:“郭君围堑,董将不许。几令狐狸,化为豺虎。”④《唐书》:幽州范阳郡,蓟州渔阳郡,俱属河北道。
对食不能餐①,我心殊不谐。眇然贞观初②,难与数子偕③。
(未乃伤今思古,叹朝无贤相也。此章起结各四句,中二段各六句。)
①《诗》:“使我不能餐兮。”②《扬雄传》:“眇然以思唐虞之风。”师氏曰:太宗贞观时,任房、杜、王、魏诸臣,谏行言听,号令无乖,膏泽流布,斗米三钱,行旅不赍粮。今欲与数子偕不可得矣。③嵇康诗:“良时■数子。”卢元昌曰:李辅国专掌禁兵,事无大小,制敕皆其所为。诗云“号令乖”,指此。宰相李岘言辅国专权乱政,辅国忌而罢之。若李揆执子弟礼于辅国,呼为五父。吕諲、第五琦,率皆碌庸臣。此所以思贞观诸贤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