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唐六典》:紫宸殿,即内朝正殿也。《雍录》:含元之北为宣政,宣政之北为紫宸。杨慎曰:唐之朝制,宣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杜诗所谓“春旗簇仗齐”是也。紫宸,便殿也,谓之阁,朔望不御前殿而御紫宸;谓之入阁,杜诗所谓“还家初散紫宸朝”是也。欧阳公去唐不远,入阁之制已未明,问于刘贡父而后知之。然其大略,不过如此。【钱笺】《五代史·李琪传》:唐故事,天子日御前殿见群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御便殿见群臣,曰入阁。宣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阁。其不御前殿而御宸也,乃自正衙唤仗,由阁门而入,百官候朝于衙者,因随之以入见,故谓之入阁。【顾注】口号,言随口号吟。
户外昭容紫袖垂①,双瞻御座引朝仪②。香飘合殿春风转③,花覆千官淑景移④。昼漏稀闻高阁报⑤,天颜有喜近臣知⑥。宫中每出归东省⑦,会送夔龙集凤池⑧。
(【张綖注】此内殿也,故所咏皆宫中之景。上六咏紫宸;末二言退朝。【顾注】袖垂为伛偻,双瞻为分行,瞻御座为内向,引朝仪为却行。此写昭容导驾之制甚详。【吴论】香随风转,言殿字之宽。花下影移,言奏对之久。禁庭深邃,故昼漏罕闻,待高阁之报。单复谓昼漏在退朝后者,非是。谏官侍班,故天颜有喜,而近臣先知。张性谓拾遗不见天颜者,非是。《雍录》:政事堂在东省,属门下。至中宗时,裴炎以中书令执政事笔,故徒政事堂于中书省,则常在右省也。公为拾遗时,政事堂已在中书,其自宫中退朝而归东省者,以本省言也。会送夔龙于凤池者,又自东省而集干西省,就政事堂见宰相也。【綖注】夔、龙,舜二臣名。龙在纳言,实中书之始。晋人以中书比天上凤凰,故唐人遂用凤池称中书省。)
①《庄子》:“户外之屦满矣。”唐制:昭容正二品,系九嫔。《西阳杂俎》:“今阁门有宫人垂帛引百僚,或云自则天,或言因后魏。据《开元礼疏》曰:晋康献褚后临朝不坐,则宫人传百僚拜。周隋相沿,国家因之不改。”《唐会要》:“天祐二年,只令小黄门祗候引从,富人不得擅出内,盖昭宗时始罢也。”②《汉书》:冯婕好曰:“妾恐熊至御座。”《周礼·地官》:“司士正朝仪之位,辩其贵贱之等。”《史记》:“叔孙通起朝仪。”③庚肩吾诗:“合殿生光彩。”萧子云诗:“春风荡罗帐。”④《荀子》:“古者天子千官,诸侯百官。”谢朓赋:“嗟斯灵之淑景。”⑤【顾注】古刻漏,昼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长安志》:“含元殿,东南有翔鸾阁,西南有栖凤阁。”【黄生注】高阁在禁中,宫女司漏,递相传报。《秋兴赋》:“高阁连云。”⑥采葛妇歌:“群臣拜舞天颜舒。”《记》:“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唐制:谏官随宰相而入,得近御前,公为拾遗,故称近臣。《国语》:“近臣尽规。”⑦《国策》:“宫中虚无人。”⑧上官仪表:“接武夔龙,夔羽鵷鹭。”范彦龙诗:“遥望凤凰池。”王嗣奭曰:宣政殿,在含元殿北,乃前殿也。紫宸殿为日御,古之燕朝也。故二诗所咏,气象大小,庄媟稍异。
黄生曰:此诗首尾并具典故,疑惜此二事托讽也。宫人引驾,虽属旧制,然大廷临御,万国观瞻,岂容此辈接迹。而时主因循不改,于朝仪为已亵矣。至如宰相虽尊,实与群臣比肩而事主,退朝会送,此何礼手。此诗所以志讽,人但取其浓丽工整,不知具文见意,《春秋》之法在焉。徒云诗史,浅之乎窥公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