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
百万传深入,寰区望匪它。
司徒下燕赵,收取旧山河。
闻道并州镇,尚书训士齐。
几时通蓟北,当日报关西。
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啼。
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 此诗乃初入蜀时作,当在上元元年,光弼破安太清、史思明之后,故云“百万传深入。”若上元二年,玉思礼已死,不得致望于尚书矣。晋武帝诏:“思所以散愁养气。”
久客宜旋旆①,兴王未息戈②。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百万传深入③,衰区望匪他④。司徒下燕赵,收取旧山河。
(首章,以北伐之功望诸李光弼也。因久客而思靖乱,从有愁处说到散愁。三四,承首句,言作客凄凉。五六,承次句,欲河北息兵。望匪他,注下司徒。)
①潘岳《永逝文》:“回首兮旋旆。”②谢瞻诗:“拿来扶兴王。”③陈琳《设难》:“合百万师若运诸掌者,义也。”《出师表》:“深入不毛。”④《后汉书》:自致寰区之外。卢谌诗:“绸缪委心,自同匪他。”
其二
闻道并州镇①,尚书训士齐②。几时通蓟北③?当日报关西④。恋阙丹心破⑤,沾衣皓首啼⑥。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
(次章,以讨贼之事兼望王思礼也。因世乱而念归途,本欲散愁,愁仍未散。蓟平报捷,则息戈可望;心破泪沾,恐久客莫归。又与前章相应。)①《唐书》:太原府,本并州,开元十一年为府,天宝元年曰北京。②《旧书·肃宗纪》:乾元二年七月,以兵部尚书、潞泌节度使、霍国公王思礼兼太原尹,充北京留守。思礼本传,光弼徙河阳,思礼代为河东节度,用法严整,人不敢犯。③王褒诗:“桑生蓟北寒。”④《杜臆》:关西谓京师,地在潼关函谷之西也。旧注谬。⑤《西征赋》:犹犬马之恋主,窃托慕于阙庭。⑥李陵书:“皓首而归。”王嗣奭曰:题云“散愁”,故前章总起,后章总结,皆说自己心事。中间将司徒、尚书,联络上下。两章只如一章,此几章法之妙。
朱鹤龄曰:史:邺城之溃,惟思札与光弼军独完,寻破思明别将于潞城东,乃当时名将也。故以收蓟北、报关西望之。又云:诸将中,独属望王、李者,公意思明在东都,范阳必空虚可图,欲光弼乘河阳之捷,长驱燕赵,倾其根本。思礼以潞泽之兵会之,即前诗“斩鲸辽海波”意也。以“散愁”命题,深旨可见。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