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句大全 查看格言:《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唐] 杜甫 特进群公表,天人夙德升。
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
服礼求毫发,推思忘寝兴。
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
仙醴来浮蚁,奇毛或赐鹰。
清关尘不杂,中使日相乘。
晚节嬉游简,平居孝义称。
自多亲棣萼,谁敢问山陵?
学业醇儒富,词华哲匠能。
笔飞鸾耸立,章罢凤骞腾。
精理通谈笑,忘形向友朋。
寸长堪缱绻,一诺岂骄矜?
巳忝归曹植,何知对李膺。
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胜。
披雾初欢夕,高秋爽气澄。
樽罍临极浦,凫雁宿张灯。
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
砚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
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
谬持蠡测海,况邑酒如渑。
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
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 【鹤注】《旧史》:天宝初,琎终父丧,加特进,九载卒。考宁王宪以开元二十九年十一月薨,天宝三载,琎丧服方终,必其年二月封琎以嗣宁王,并加特进也。公于开元二十四年下考功第,去游齐赵八九年,其归长安当在天宝四五载间。《壮游》诗云:“赏游实贤王,曳裾置醴地。”正其时也。梁权道编在十一载,非。《唐书》:文散阶正二品曰特进。

  特进群公表①,天人夙德升②。霜蹄千里骏③,风翮九霄鹏④。

  (首从特进叙起。上二言位以德升,下二言德以位显。夙德句,领下两段。)

  ①《汉官仪》: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在三公下。《书》:“群公既皆听命”。表,表帅也。②《貌略》:邯郸淳见曹植才辩,对其所知,叹为天人。《后汉·齐武王传》:“名儒宿德,莫不造门。”应璩书:“王肃以宿德显授。”夙德。早成之德也。③《庄子》:“马蹄可以践霜雪”。《汉书》:武帝谓刘德为千里驹。④陆机诗:“苟无凌风翮。”《庄子》:“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支遁诗:“九霄落芳津。”

  服礼求毫发①,惟忠忘寝兴②。圣情常有眷③,朝退若无凭④。仙醴来浮蚁⑤,奇毛或赐鹰⑥。清关尘不杂⑦,中使日相乘⑧。

  (此言其尊君谦己之德。惟忠,故帝常眷注。服礼,故势不敢凭。醴、鹰遣使,申言圣眷。门关不杂,正见无凭。)
①《忠经》:“被服礼乐。”钟繇表:“不差毫发。”《贾子新书》:十毫曰发,十发曰厘。②庾信诗:“惟忠复惟孝。”江淹诗:“寝兴何时平。”③孔焘诗:“圣情想区外。”沈约《齐安陆昭王碑文》:“皇情眷眷”。④按:郑继之善夫云:若无凭,犹汉高失萧何若失左右手意。此说非也。诗主汝阳,不主明皇,还依王洙作不挟贵为是。【卢注】如汉吴王濞、梁孝王皆以有所凭而致祸败,河间献王、东平王苍皆以无所凭而得令名。只若无凭三字,可为千古藩王法矣。⑤戴暠诗:“安平酝仙酒。”《汉书》:楚元王敬礼申公、穆生,每置洒,尝为穆生设醴。《释名》:“酒有泛齐浮蚁。”曹子建《七启》:“浮蚁鼎沸,酷烈馨香。”⑥陶潜诗:“毛色奇可怜。”⑦《会稽典录》:“丁宽门无杂宾。”陶潜诗:“户庭无尘杂。”⑧《前汉·田横传》:“中使还报。”《吴志·朱然传》:“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于道。”

  晚节嬉游简①,平居孝义称②。自多亲棣萼③,谁敢问山陵④。学业醇儒富⑤,辞华哲匠能⑥。笔飞鸾耸立,章罢凤鶱腾⑦。精理通谈笑⑧,忘形向友朋⑨。寸长堪缱绻⑩,一诺岂骄矜(11)。

  (此详述生平善迹,皆夙德所致也。晚节四句,称其孝友。学业四句,称其文翰。精理四句,称其交谊。棣萼承义,山陵承孝,鸾凤言其书法,初举笔,后成章也。谈笑而有精理,此得之于学问者,寸长、一诺,能好善而无德色矣。)

  ①张景阳诗:“晚节悲年促。”曹植《铜雀台赋》:“从明后而嬉游兮。”②嵇康诗:“念我平居时。”《高士传》:汉姜岐,少修孝义,乡曲归仁。③《诗》:“棠棣之华,萼不....。”明皇尝造华萼相辉之楼,以友爱诸王。此言汝阳能善于兄弟也。汉中王瑀,即汝阳之弟。④光武沼:“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旧唐书》:宁王薨,谥曰让皇帝,葬桥陵,号惠陵。琎上表恳辞。【朱注】此所谓不敢问山陵也。吴任臣注:梁竟陵王萧子良,乞停止山陵,不许。⑤《南齐·杜栖传》:“学业清标,后来之秀。”《贾山传》:“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⑥《齐书》:“卢询有术学,文辞华美。殷仲文诗:“哲匠感萧晨。”⑦吴质《答太子笺》:“摛藻下笔,龙鸾之文奋矣。”张怀瓘《书录》:许圉师见太宗书曰:“凤翥鸾回,实古今书圣。”⑧王僧达诗:“精理亦道心”。《颜氏家训》:“韩兰英甚有名篇,又善谈笑。”⑨《庄子》:“养志者忘形”。阮瑀诗:“友朋集光辉”。⑩沈约《与范述曾书》:“微表寸长。”《左传》:“缱绻从公。”傅咸诗:“缱绻情所希。”邵注:“缱绻,反覆固结之意。”(11)《吏记·季布传》:曹丘生谓布曰:“得黄金百斤,不若得季布一诺。”《魏国策》:公子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庾信《周齐宪王碑》:“不自骄矜,谦光下物。”

  已忝归曹植①,何如对李膺②。招要恩屡至③,崇重力难胜④。披雾初欢夕⑤,高秋爽气澄⑥。樽罍临极浦⑦,凫雁宿张灯⑧。花月穷游宴⑨,炎天避郁蒸⑩。砚寒金井水(11)。檐动玉壶冰(12)。

  (此感王接遇之厚。以曹植比汝阳,自谦不如王粲辈,故曰已忝。又以杜密自比,见汝阳可方李膺,故云何如。初宴在秋,故见凫宿灯张。后宴在夏,故见井水壶冰。中间花月之游,当属春时,所谓招要崇重也。)
①《魏志》:曹植封陈王,谥曰思。《诗》:“无忝尔所生。”注云:“忝,辱也。”②《后汉书》:杜密与李膺俱坐党锢而名行相次,时人亦称李杜焉。③谢瞻诗,“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④《晋书·山涛传》:“礼秩崇重。”⑤《世说》:卫瓘见乐广曰:“见此人若披云雾而睹青天。”《北史》:李绘仪容端伟,邢晏曰:“若披云雾,如对珠玉。”⑥何逊诗:“萧索高秋暮。”《世说》:王徽之为桓冲参军,以手扳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⑦《周礼》:“司尊彝,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注:罍,所以副贰其尊也。《礼图》:六彝为上,受三斗。六尊为中,受五斗。六罍为下,受一斛。《楚辞》:“望涔阳兮极浦。”⑧《西京杂记》:梁孝王好宫室苑囿之乐,筑兔园,园有雁他,池间有鹤洲凫渚。陆机诗:“飞鸣乱凫雁。”《汉书·外戚传》:“张灯烛,设帏帷。”⑨阴铿诗:“花月分窗进,苔草共阶生。”何劭诗:“游宴绸缪。”《梁书》:建安王爱文学之士,日与游宴。⑩颜延之诗,“炎天方埃郁。”《子夜歌》:“郁蒸仲暑月。”(11)《西征记》:太极殿前有金井。(12)鲍照诗:“清如玉壶冰。”

  瓢饮惟三径①,岩栖在百层②。谬持蠡测海③,况挹酒如渑④。鸿宝宁全秘⑤,丹梯庶可凌⑥。淮王门有客⑦,终不愧孙登⑧。

  (末段自叙,喜见知于王也。瓢饮岩栖,言身本隐逸。蠡测海,王德之深。酒如渑,王恩之渥。《杜臆》:公自居淮王门客,而云不愧于孙登,盖嵇康所遇非时,公所与游,则贤王而当盛世也。末乃宾主兼收,各见品格。此章上句起,中后十二句者两段,八句者两段,章法匀称。)
①《逸士传》:许由手捧水饮,人遗一瓢,饮讫挂木上,风吹沥沥有声,由以为烦,去之。嵇康《高士传》:蒋诩,社陵人。诩为兖州,王莽居宰衡,诩移疾归杜陵,荆棘塞门,舍中三径,终身不出。②嵇康书:“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百层,高山也。《西京赋》:“井干叠而百层。”③《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注:“蠡,瓠勺也”。《韵会》:“螺,亦作蠡。”④《诗》:“不可以挹酒浆”。《左传》:“有酒如渑。”⑤《刘向传》:淮南王有枕中鸿宝苑秘书。《神仙传》:淮南王安,作内书二十二篇,又中篇八章,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卷,论变化之道,凡十万言。⑥【朱注】谢灵运诗:“躧步陵丹梯。”注:“丹梯,升阶也。”又诗:“即此陵丹梯。”注:谓山也。二注不同。邵注以丹梯为山上升仙之路,当从前说。⑦《神仙传》“淮南王安,好方术,养士数千人,有八公诣门,皆须眉皓白。王薄其老,八公俄变为童子。⑧《晋·隐逸传》:孙登居汲郡北山,好读《易》,抚一弦琴,嵇康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将别,乃曰:“子才多识寡,难免于今之世矣。”康不能用,果遭非命,乃作《幽愤》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王嗣奭《杜臆》云:用十蒸韵,颇难。此篇二十二韵,收取殆尽,须看其落韵之巧。陵字作凌,可免重复。凌,超越也。

  胡应麟曰:杜排律五十百韵者,极意铺陈,颇伤芜碎。盖大篇冗长,不得不尔。惟赠汝阳、哥舒、李白、见素诸作,格调精严,体骨匀称。每读一篇,无论其人履历,咸若指掌,且形神意气,踊跃毫楮,如周昉写生,太史序传,逼夺化工。而杜从容声律间,尤为难事,真古今绝诣也。又曰:凡排律起句,极宜冠冕雄浑,不得作小家语。唐人可法者,卢照邻“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骆宾王“二廷归望断,万里客心愁”,杜审言“六位乾坤动,三徽历数迁”,沈昉期“阊阖连云起,岩廊拂雾开”,玄宗“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张说“礼乐逢明主,韬钤用老臣”,李白“独坐清天下,专征四海隅”,高适“云纪轩皇代,星高太白年”,此类最为得体。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