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拄。
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百年不敢料,一坠那得取。
饱闻经瞿塘,足见度大庾。终身历艰险,恐惧从此数。 《元和郡县志》:龙门山,在利州绵谷县东北八十二里。《方舆胜览》:他阁道虽险,然山在腰,亦微有径,可以增置阁道。惟此阁石壁斗立,虚凿石窍,架木其上,比他处极险。【钱笺】《寰宇志》:一名葱岭山。《梁州记》云:葱岭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号龙门。《一统志》:在保宁府广元县嘉陵江上。
清江下龙门①,绝壁无尺土②。长风驾高浪③,浩浩自太古④。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滑石欹谁凿⑤?浮梁袅相拄⑥。
(此记江势之险及阁道之危。下龙门,江在龙门之下也。俯临风浪,愈见山行可畏。萦盘,言阁委曲。线缕,言阁细微。滑石倾欹,谁凿其孔?浮梁袅空,下有柱往。此言制阁之奇巧。)
①《水经》云:水色清照十丈,故名清江。鲁訔曰:地理志:施州清江郡。②《世说》: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速急。李陵书:“无尺土之封。”③陆机诗:“长风万里举。”郭璞诗:“高浪驾蓬莱。”④应玚诗:“浩浩长河水。”《三坟》:“太古之人皆寿。”⑤孙绰《天台赋》:“践毒苔之滑石。”⑥沈约诗:“浮梁经度跨回漪。”《水经注》:栈道,俗谓千梁无柱,诸葛孔明与兄瑾书曰:“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水大而急,不得安柱。”后孔明卒五丈原,魏延先退而焚之,即是道也。自后按修旧路者,悉无复水中柱。径涉者,浮梁振动,无不摇心眩目。
目眩陨杂花①,头风吹过雨②。百年不敢料③,一坠那得取!饱闻经瞿塘④,足见度大庾。终身历艰险⑤,恐惧从此数⑥。
(此因度阁之难,而发为惊叹也。【朱注】花陨而且为之眩,视不及审也;雨吹而头为之风,迫不能避也。正形容阁道险绝。次公注杂花过雨,作比喻者,非。《杜臆》:瞿唐、大庾之险,未曾亲历,今涉此危途,则恐惧当从此数起也。上文目眩头风,正是恐惧之状。此章,上下各八句。)
①《秦国策》:秦王目眩良久。②《魏志》:曹操读陈琳檄草,头风自愈。③司马懿曰:“不能料死。”吴注:潘岳诗:“人生天地间,百年孰能料。”④瞿唐峡,在夔州。大庾岭,在虔州。⑤《左传》:“艰难险阻,备尝之矣。”⑥《诗》:“将恐将惧。”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