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 【鹤注】此当是广德二年初春作。时代宗已还京,而巴西尚未闻也。《唐书·李岘传》:肃宗诏刑部侍郎李晔鞫谢夷甫事,忤旨,贬岭南。《世系表》:晔,太郑王房淮安忠公琇之子,终刑部侍郎。
王子思归日①,长安已乱兵。沾衣问行在②,走马向承明③。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④。晋山虽自弃⑤,魏阙尚含情⑥。
(上四送李还京,下乃自叙己意。乱兵,指吐蕃。问行在而向承明,急于觐君也。垂暮巴西,自怜地僻,伤春江上,唯待时清,盖身虽废弃而心犹恋阙也。)
①李为宗室,故称王子。《古今乐录》:楚之王子质于秦,思归作歌:“洞庭兮木秋,涔阳兮草衰。去千乘之家国,作咸阳之布衣。”《哀江南赋》:“咸阳布衣,非独思归王子。”②何逊诗“极目泪沾衣”,明用泪字。周弘正诗“行住两沾衣”,暗藏泪字。杜句沾衣,多用暗藏。③《前汉·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张晏曰:“承明庐在石渠阁外,直宿所止曰庐。”考《黄图》,未央宫有承明殿,著述之所也。④《杜臆》:阆州旧名巴西,而嘉陵在阆,亦名汉江。《寰宇记》:一曰西汉水,亦曰阆江。⑤蔡曰:《地理志》:阆州有晋安县,本晋城,公与李俱在阆,故云晋山。今按:晋山本就阆言,而兼用介之推入绵上山中事,赵次公曰:《宣室志》载庶史,有道士尹者,隐晋山,北门从事严缓敬事之。蔡氏又曰:王子晋学仙,隐于猴山,是曰晋山。⑥《吕氏春秋》:中山公子牟谓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在魏阙之下。”朱鹤龄曰:公尝扈从肃宗,故自比之推。曰自弃者,不敢以华州之贬,怼其君上也。《壮游》诗“子推避赏从”,亦此意。《博议》云:晋山自弃,即《出金光门》诗“移官岂至尊”意也。古人流离放逐,不忘主恩,故公于贾严之贬,则曰“开辟乾坤正,荣枯雨露偏。”于己之贬,则曰“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其温柔敦厚之意,言外可想。若以肃宗不甚省录,故往往自况之推,失之远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