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观为政,厨烟觉远庖。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 新津,乃蜀州属县,朱氏编在上元二年。《杜臆》:此盖新津令设宴于楼上也。
望极春城上①,开筵近鸟巢②。白花檐外朵,青柳槛前梢。池水观为政③,厨烟觉远庖④。西川供客眼,惟有此江郊⑤。
(通首皆楼上所见者,望极二字,直贯至末。春城、鸟巢,属外景;花檐、柳槛,属内景;池水、厨烟,又属席前之景。末则叹美江郊也。《杜臆》:设宴者乃邑令,故以池水比其官清。厨烟远庖,又称其有好生之仁。江郊供客眼,必田野辟而稻梁肥也。)
①吴迈远诗:“春城起风色。”②梁简帝诗:“开筵命羽觞。”何逊诗:“檐外莺啼罢。”③庾信诗:“池水朝含墨。”《世说》:汉阳任棠,有奇节,隐居教授。庞仲达为太守,到,先候之。棠不交言,但以水一盂置户屏前。仲达思其微意,良久,曰:“水者,欲吾清也。”在职以惠政得民。④《列子》:“庖厨之下,不绝烟火。”《玉藻》:“君子远庖厨。”⑤鲍照诗:“江郊霭微明。”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