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传光小,云边落点残。
照秦通警急,过陇自艰难。
闻道蓬莱殿,千门立马看。 秦州诗。言西征烽火,言鼓角边郡,言城上胡笳,言候火悬军,
皆忧吐蕃之乱。此望西方夕烽也。
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①。塞上传光小②,云边落点残③。照秦通警急④,过陇自艰难⑤。(一云:焰销仍再灭,烟迥不胜寒。)闻道蓬莱殿,千门立马看。
(一云:恐照蓬莱殿,城中几道看。此秦州而望夕烽也。平安、警急四字,为一诗之眼。上四,喜边方无事。下四,忧边警猝来。凡平安火,止用一炬,故传光少而落点残。若警急之报,则炬多光炽,便当照秦过陇矣。蓬莱立马,西看烽烟也。陇山在长安之西,秦州在陇山之西,吐蕃又在秦州之西,诗云“来不近”,起于塞外也,自塞上而秦陇,自秦陇而蓬莱,皆从西说向东,层次甚清。)
①【朱注】《唐六典》:凡烽侯所置,大率相去三十里,其放烽有一炬、二炬、三炬、四炬者,随贼多少而为差焉,近畿封二百七十所。按唐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矩,谓之平安火。《禄山事迹》:潼关失守,是夕平安火不至,帝惧焉。②蔡琰曲:“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③鲍照诗:“云边不可寻。”④《汉书》:备边防警急。曹植诗:“边城多警急。”⑤《杜臆》:失报有罪,误报有罪,故曰过陇艰难。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