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
山路时吹角,那堪处处闻。 一作两院遗补诸公,得闻字。
【朱注】时贾至为中书舍人。严武为给事中。两院谓拾遗补阙也,作遗补是。此是至德二载八月,往鄜州省家时作。《新唐书》:公家寓鄜弥年,艰窭,诏许公自往视。
田园须暂往①,戎马惜离群②。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醺③。一秋常苦雨④,今日始无云⑤。山路时吹角⑥,那堪处处闻⑦。
(上四留别之情,下四归途之景。【顾注】五六纪天时之可往,作途中自慰语。七八纪时事之难往,作途中自悲语。)
①萧悫诗:“田园聊复归。”庾信诗:“暂往春园傍。”②《记》:子夏曰:“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③庾诗:“酒醺人半醉。”④《月令》:“苦雨数来。”⑤陶潜诗:“日暮始无云。”⑥王勃诗:“叶齐山路狭。”⑦何逊诗:“处处皆城市。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