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接受不完美的勇气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的读后感10篇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是一本由[日]小仓广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读后感(一):给人改变现状力量的书籍

打开《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第一次知道阿尔佛雷德?阿德勒的名字,我不熟悉心理学,不熟悉的程度就是我连为大多数人所孰知的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和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两个人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三位并称为三巨头。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这本书由十个章节够成,在这十个章节中对“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就自我决定性、自卑感、情感、生活形态、家族构成、教育、共同体感觉、课题的分离、勇气十个方面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就我个人而言,读完这本书好想没有什么深层次的理解,对我个人的三观也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和改变。我在读完这本书后的唯一感觉是:无论你遇到什么事,你唯一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书的前几页印有精神科医师莉迪亚?西歇尔的一段话:“我从头到尾读了三遍阿德勒的书。周二早上,我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感觉世界变得不一样了……因为阿德勒告诉我‘世界单纯到令人难以置信’。”我想这本书可能就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当你初次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有些观点难以理解,比如说阿德勒就主张不要埋怨家世出身父母的养育方式,因为不管你怎么抱怨,生活也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命运啊、家世啊、生不逢时等等都不过是推卸责任的常用借口罢了,书中提成“人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才能改变未来”,我想这个观点很多人都知道,也很认可,但是真正做起来就很难了。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这本书就家族构成方面的观点,让我们平时所孰知的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好方法在心理学上找到了理论依据,阿德勒心理学主张,手足关系对于孩子生活形态的养成 ,远比亲子关系来得深远。顺着这个思路,如果没有经济方面的压力,真心希望孩子应该拥有陪伴他成长的兄弟姐妹,无论从心里上,还是从日后生活形态的养成方面都有很好的帮助。而其它章节中的很多观点也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阿德勒的名气并没有和他本人的成就行程正比,对于这种现象有很多种解释,比如阿德勒的论文和著作不多、追随阿德勒学派的很多人由于纳粹追杀犹太人的缘故而惨遭杀害等等,而在阿德勒过世七十多年的今天有这么一本书来到我们身边,通过比较浅显易懂的词汇和表达,让你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开始了解阿德勒和他的观点,我想也是很好的一件事。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读后感(二):在单纯的人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勇气

在遇到困难或阻碍时,这个世界存在着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从外部去追究责任,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或是怨天尤人;另一种人则是从内在去找寻原因,修正自己的行为或是思维从而改变困境。这本由小仓广所解读的阿德勒心理学(Alfred Adler 1870-1937年)正是会告诉你:人生不是取决于“命运”和“过去”的创伤,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阿德勒将这种克服困难的动力,称为“勇气”。

“心太健全的人就算觉得百分之百错在对方,也只会在’现在自己能做的事’上投注心力。反观心态不健全的人,只会埋怨过去,说别人的坏话,不断强调自己是受害者,借此博取同情,自己却什么也不做。”

要做到反观自己,必定也就是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后,才可以更好的接纳他人。这不是一本心理学的论述文。而是像作者小广仓《做事的常识》等书同样的实例作用。比如我们一直以为“称赞”是一件能让对方愉悦的事情。然而阿德勒提到更深一层的含义,当你称赞人的时候,是你以俯瞰的态度在看对方。这一句话乍看之下,似乎很难理解。当作者举了一个事例:新进员工不可能对老板说“你做得很棒啊。”这时你就能准确抓住这句话的核心。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巨头。阿德勒与其他两位的许多理论却完全相反。弗洛伊德有“因果律”,阿德勒强调的却是“目的论”“自我决定性”。与“性格决定命运”不一样的是,有人问阿德勒“人到几岁就很难改变性格呢?”他的回答是,“死前一两天吧”。类似这种给你“勇气”的话题,都在这100条名言里等着你去发现。当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越来越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时,阿德勒理论就显得更加具有积极意义。

书中列出100条阿德勒名言,每一条都可以当作“与人相处的常识”来看待。不仅有如何与自己更好的相处,还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公司上下属关系之间的相处原则。一些日常生活中时常受到困扰的难题,或许你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看完全书可以很直白的理解心理学理论,同时又能轻松懂得如何去应用,从而调整自己的节奏,找到与人相处的最舒适方式。

书的装桢设计也很独特,左页为阿德勒的名言,右页为作者的解读。重点部分直接印出蓝色粗体下划线,省去自己荧光笔标记的麻烦(如果有书页整洁恐惧症的人,也许会略有不适)。完全可以将此书做为一本自愈小册子,放在案头手边,在彷徨或是苦闷的时候翻一翻,会找到一片光,给你以指引,给你以勇气。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读后感(三):幸福的生活从现在开始

原生家庭和环境的确会给人的性格带来影响,但那只是建造一栋屋子的材料和钉子,具体要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你自己。不管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痛苦和心理阴影,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失败都归咎于此,让我们重新开始自我教养,把自我教育成更加良好的人。.

透过粉色镜片看世界,世界就成了粉色;透过蓝色镜片看世界,世界就成了蓝色。人的性格也是一样,心态健全的人性格开朗活波,看事乐观积极,心态不健全的人性格沉闷孤僻,看事消极悲观。

本书讲了阿德勒心理学,旨在帮助人们建立起更加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收获幸福的人生,此书中也有讲到和孩子相处平等沟通是前提,恩威并重并不适用。这和我们小时候是一样的,成绩好了有奖励,成绩差了或者行为出现偏差则挨一顿竹栗板子吃。直到进入社会前,都是称赞和批评才能推动自己,并非按自己意愿来行事,这样错误的思想及行为,要及时改变才是。

阿德勒说的名言很多,作者小仓广都提取精华放在书里还附上英文翻译,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无论是谁,改变不了性格的时间是死前的前几天。这一句话给想要改变自己的人多么大的鼓舞啊,只是千万要记住改变性格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不小心就会遵循过去的方式而不自知。

但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就像你会在不想见人时无意识的捏造生病的感觉,在想要操控对方时会利用悲伤、愤怒等情感一样,如果你想要改变也可以利用自卑感作为动力,像发条一样,发动自己学习和努力。

阿德勒还将人生任务分为三种:工作的任务,交际的任务以及爱的任务。而这三种任务越拖延越不可能完成。唯一完成的方法是直面它,并且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它。

就像有的人异常沉迷于工作,可能并不是多么喜爱工作,真正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人际关系不顺利,情感方面也屡遭挫折,为了逃避人际关系以及情感方面的挫折,选择努力工作得到慰藉,这样一想,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因为结婚太忙而难以找到结婚对象了。

人生问题的出现也是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解决了人际关系的问题才能完成人际关系的任务,进而才能完成爱的任务。

爱的任务就是与异性的交往以及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只有这样,人生才算圆满。

书中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从现在开始,正确认识自己,方能取长补短,改变自己。

就像以前我老觉得自己有特殊的才能,而不想好好工作一样,老幻想着未来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或者写手,但这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过度在意未来会怎样,只是会成为幻想,而忘却未来是由一个个当下组成的人终究会没有未来,所以想要成为更好的人吗?想知道自己的未来是怎样的?

那就从现在开始,现在决定未来,而未来取决于现在的你如何坚持与选择。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读后感(四):只有坦然接受不完美,才有可能走向完美

这本书让我们第一次记住了这位为现代心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却默默无闻的伟大人物——阿德勒,他1870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外,是与同时代的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心理学“三大巨头”。“没有做不到的事,因为人无所不能!”这是阿德勒强而有力的一句话。这和我们中国的“人定胜天”是一样的道理,尽管这句话说得有些过激,但人一旦有了这样的气魄与胸怀,在一切困难挫折面前一定无所畏惧。这便是我最欣赏阿德勒的部分。由于他留下来的论文和著作不多,也并无自成强势的学派,且由于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缘故,他的许多追随者都惨遭杀害,所以说阿德勒至今仍少有人知,这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史上,一点都不稀奇。但当我们手捧这本书时,谁还为阿德勒的研究成果不被人知而感到遗憾呢?在时间面前,一切的蒙蔽都会失去效力,闪光的东西终究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该书简明扼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深奥的心理学问题。在每一个小的章节前,作者都用大号的字体将想要表达的意思用黑框框起来,显得庄重大方,引人注目。在章节中,作者还将特别强调的话语用蓝色的下划线标注,让人读起来更加有所侧重,即使在以后的翻阅时也能一眼看到,考虑得可谓极其周全。读这本书,其中之一的收获便是让我了解了关于“自卑”的三种表现形式的巨大差别。在作者认为,自卑分为三个层面,即自卑性、自卑感与自卑情结。我的个人理解是,自卑性是客观存在的,如长得不好看、个子矮等与弱点有关的具体事实;自卑感则是主观的,表现在主观认为自己低劣,没有具体的自卑性,只要自己感到低劣就会产生自卑感;自卑情结就是建立在主观意愿之上的,以自卑感为借口逃避人生的不良现象。不健全的心态不是自卑感,而是自卑情结。人只要正面看待自卑感,便能成就丰功伟业。阿德勒说“以自卑感作为发条,产生补偿作用,才能成就丰功伟业”。因此上有自卑感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如何正视现实,在产生自卑心理时如何奋起直追,摆脱令自己深感自卑的局面。这是一种自省,更是一种压力与动力。

这本书还非常适于在教育孩子时作为参照。如作者认为称赞和斥责都不是良性的教育方式,都是错误的。斥责自不必说,称赞是一种俯瞰的视线,称赞只能让孩子认为您高高在上,继而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如没有称赞就不去做这件事),因为它是以原先并不好看的感觉为前提的。唯有感谢才是一种平行的视线,它更能增强让孩子信赖自己与信赖别人的效果。教育孩子如此,对待员工也同样适用于这种方法。这种提法很新颖,没有读这本书,相信许多人不会有这样的认识。

如今我们许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幸福指数却始终徘徊不前。作者指出,对他人有贡献是让自己幸福的唯一方法,这种方法即培养共同休感觉。作者在书中还列出了培养共同休感觉的几大方法,包括停止强制行为,让别人感到喜悦,将对方看得比自己重要,接纳不同的意见,认同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宽待别人的不完美等等,这一切,我们似乎都从理论上了解过,但有没有知行合一,有没有身体力行,我们都应该问一问我们的内心,好好反思一下问题的根缘,这样才有助于幸福感的有效提升。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拥有一份强大的接受不完美的勇气,便是拥有了淡然处世的心态,多了一份气定神闲的优雅,增添了一份正视现实的力量。

这些,或许会成为引领你我不断前行的莫大动力。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读后感(五):你的人生,由你掌控

你的人生,由你掌控

评《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文/小鱼儿

今早如往常一样,伴着报香吃早餐。翻开报纸,一则新闻触目惊心,“美国男子血洗校园13死20余伤,疑为出名上报行凶。”这件惨案令我心情不禁沉重起来。凶手引人关注的做法令我唏嘘不已,不禁想起了最近正在读的《接受不完美的勇气》---日本作家小仓广所著的心理学著作,通过简单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了个体心理学---被誉为“自我启发之父”的阿德勒心理学。

在阿德勒看来,当一个人无法通过做正确的事获得“正面关注”时,他往往试图去做不对的事(开枪杀人),以便获得“负面关注”(上新闻)。为了避免让自己的人生陷入悲惨境遇,给自己,家人朋友带来伤害,阿德勒给出了他的建议: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求“负面关注”,而应该努力获得“正面关注”,哪怕从最琐碎的事情上获得也可以。他的观点和中国传统思想不谋而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共分十个章节,以阿德勒的名言为基础,论事了“自卑感”、“自我决定性”、“教育”等十方面的心理论题。同时,每章节包含了十条行之有效的心理学建议。这一百条建议能够帮助大家清晰地认识自己,勇敢面对不完美的自己,通过扬长避短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正如本书封面所言“一切取决于自己”,《接受不完美的勇气》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帮助你真正审视自己的内心,带给你一段“原来如此”的醍醐灌顶般的阅读体验,通过无数个生活中常见案例告诉读者“你的人生,由你掌控”。

阿德勒的“目的论”清晰指出:有人说不想上班是因为感到不安,身体倦怠,其实说法是错误的。不是不安这个原因限制了上班,而是先有目的,即为了实现不想上班的目的,潜意识捏造了不安情绪。

因此,在无法改变为了生存必须工作的情况下,你可以做的是尽量寻找工作带给你的益处(提供报酬,体现个人价值等),让自己从不愿上班的不安中解脱出来。只有当你改变观点,你的人生才会随之改变。

如果开篇的枪手不是通过枪击而是其他正当方式获得大家的关注,他和家人,其他受害者的人生也会大不同。

佛说,你看世界是什么,你便是什么。觉得世道乱了,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乱了。一味地感慨人情淡薄只是因为自己变得“薄情寡义”了。

古语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人生不是取决于“命运”和“过去”的创伤 ,而是自己的思维方式。

你的人生,由你掌控。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所有书评皆为原创,如有转载,需经授权。请豆邮联系笔者或[email protected]。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读后感(六):接受真正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初以为是心灵鸡汤,不曾想却是入门心理学。先来认识下阿德勒,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生于1870年2月7日,逝于1937年5月28日),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与西格蒙得·弗洛伊德、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并称三巨头。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小仓广在序言说鲜少人知阿德勒,并且他自己研究出来的理论被全方位剽窃,却没有人向他道歉。阿德勒曾说:“也许会有没人想起我的名字之时,即使有阿德勒学派存在,我的名字也可能被忘记,但就算这样也无所谓,因为在心理学领域工作的所有人,都会像是和我一起学习般,进而付出行动吧。”

我不得不佩服阿德勒,这般心胸宽广,世间又有几人?

本书一共分为10个板块,作者用比较浅显易懂的词汇和表达,“超译”阿德勒与他的门生与徒子徒孙说过的话语,内容简单明了,却让人心服口服,并从中获益。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所处的环境会影响我们的性格,但不是决定因素。选择积极的心态还是一蹶不振,这全部取决于自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自卑感,再美好的人也有自己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达不到,便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识不完美的自己,接受这样不完美的自己,改变自己,从而变得优秀一点。

这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人最害怕的其实是改变。我们必须要反反复复提醒自己才能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这过程会很艰难,会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所以我们要不断尝试,在每一次的尝试中,都会认清自己一点,改善一点。

你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做一件怎样的事,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当然,自己也可以改变选择。

这本书的作用很大,看过的人自会明白。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知道并了解阿德勒,希望每一个看这本书的人都能轻松阅读此书。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读后感(七):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改变自己。

我比较喜欢的一则寓言:两位口渴人找到半杯水。乐观者说,太好了,有半杯水这样不就可以解渴了。悲观者说,才半杯水,这么一点点水怎么可以解渴。这是一个关于悲观者和乐观者的故事。

先不论半杯水能不能解渴,但是我相信同样半杯水给予乐观者的不仅仅的生理上的解渴,更是对生活的憧憬和满足吧。其实,人生没那么困难,是你让人生变的复杂了。其实人生非常单纯。给予你半杯水你就不要凄凄惨惨的想到这半杯水不足你解渴。就像书中写的接受接受现实,从中找到积极的意义,这是谁都做的到的事情。

幼时我们在家庭中渴望被关注被认同的这种情感所影响造就的性格,在其成年后,我们与人的交际,在工作中追随目标的自卑感……可是身边人的呵斥,质疑,无不阻止着我们向前的每一步。

阿德勒告诉我们人活着,就会遇到困难,工作的任务,交友的任务,爱的任务……各种困难接踵而至。借由困难,考验我们的共同体感觉,,考验我们身陷困难,是否还拥有“关心对方,优先考虑对方”的共同体感觉。并将这种克服困男的动力,称为“勇气”。尊重,夸奖,适时的放手让他人自己动手等等都是为他人带来勇气。而我们也需改变自身观点,为自己带来勇气。才能不断的断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改变自己,做一个更完美的自己。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读后感(八):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书的扉页写着“人生不是取决于‘命运’和‘过去’的创伤,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人生没有那么困难,是你让人生变得复杂了。其实,人生非常单纯。”真是很有力量的话呢。最近看完电影《人生果实》以及老曾的《幻想即现实》,再看这本书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ositive disciple课程体系是源于阿德勒的理论,在这本书里看到很多正面管教的影子。简单好读,通俗易懂。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再回去看前言部分:

据闻有这样一段逸事。

有位听众听完阿德勒的演讲之后,说道:‘今天演讲的内容不都是大家早就知道的常识吗?”

阿德勒回答:

“所以说,常识有什么不好呢?”

看到这里会笑出声来呢。想起于丹教授评价《论语》的话大意说:那些让我们受用终生的道理,恰恰是最朴素和简单的。清淡小粥未必比人参老鸡汤差,也不比所谓的干货效果弱。

左边是阿德勒的100句人生革命力格言,右边是小仓广的解读,阅读期间我喜欢先读完左边的格言,然后自己在空白处书写感想、启发、思考和收获,然后再看小仓广的解读。真有意思,有时候发现我们解读方向完全不一样,这也徒生了我想自己解读、整理文字关于这100句格言的想法。比起佛洛伊德强调过去的“因果论”“童年决定论”,阿德勒更加的乐观积极,他强调现在和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自我创造性。

生而为人,天生自卑。而恰到好处的自卑让人奋进。曾经看过朋友圈的论言,大意说阿德勒是先天不足的励志代表人物。真是刻薄又真诚的一句话,让所有有自卑性、自卑感、自卑情结的人都靠近阿德勒理论,能徒生很多勇气和自信以及接纳。

拿了一手烂牌的你依旧可以打得一手好牌,全在你的选择之中。

阿德勒的格言就像是一个邻居家的知音老爷爷,他娓娓道来人生道理,告诉你为什么要勇敢、要坚持;你为什么成为了这样,而不是那样;你本来就很好,同时你可以更好等等,而他也用一生践行着自己的他深信的道理。

你不需要十分优秀,做60分的自己就挺好的。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读后感(九):你的相信生活是什么样子,它就会是什么样子

过去的一年对我来说很艰难,迎接了人生中的变化和挑战。好的,不好的,痛苦的,身体和心理疲惫不堪。

在这种疲惫的状态下面临婚姻的考验,接近崩溃的边缘,有那么一段时间,得了抑郁症般对整个世界失去信心,每天上班犹如行尸走肉的状态。这个时候,朋友推荐了这本书。

阿德乐总体的理念是面对生活的心态是由你决定的,他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你的情绪和心态、甚至性格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

俗话说“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人这一生,面临很多的问题、困难、痛苦和挑战。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经受问题的考验,如何面对是人生最大的课题。

我们并不完美,接受自己的缺陷。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相信生活是什么样子,它就会是什么样子。

用到实践,我发现当你包容了对方的缺陷,谅解他,反省自己。反而海阔天空。同时,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努力爱自己。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变得积极乐观,生活也美好了很多。

自己觉得这是一本能帮助大家重新审视自己,调整心态的好书,值得一读。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读后感(十):评论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这本书里面的有一些例如小孩哭闹获取大人注意,或者用哭闹来打破之前设有的规则等这些例句在孩子教育的相关书籍有广泛的介绍过,也得到过很多人的认可。但是我从未把这些往成年人的行为上去投射思考过。如果成年人存在这样的行为,过于明显的“假装”我会把它设想为还不够成熟,不明显的则也会跟着“感同身受”,而且根据自己的认知对别人存在一定预估,而这本书告诉我,两者行为区别差别不大,同时也告诉我自己站的视角不对。

这本书让我受益很深的地方有很多很多。比如它提出的一个观点,称赞他人存在俯瞰的意味在里面。这点让我对一些我困惑的事情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当然,这并不是说,和别人存在矛盾的点都在于你称赞了别人,而是你在称赞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用词不当而被别人误解。与其无意义的称赞不如实在的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更来得真诚。还有,它里面说的你要弄明白你所烦恼的是谁的课题?这一点都值得大家思考。

这本书从幼儿到孩子成长发展、夫妻之间相处之道、上司与下属之间关系以及平等人与人相处等遇到的问题均有所涉及,使人产生共鸣,有所得。但由于铺盖面太广等,所以深度较浅。同时,这本书的名字和我读这本书的感受略有所差。诚然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但是读完这本书感觉它的点在于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什么是正面激励等。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侧重在这一点上了。

在我看来,这本书值得一读。若里面的一些内容也由于自己想法不相符的地方,也大可不必因此有所纠结,换一本试试呢!

(注:以上仅为本人愚见)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