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的读后感10篇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是一本由孙国富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5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读后感(一):父爱如山

这本免费阅读书,我如期很快读完,由于本人的懈怠,没能将其感受写下,非常抱歉。

妻子把这本书交给我阅读,起初很是不以为然,是我的自以为是使然,可当我读到孩子出生后,父亲就开始谋划孩子的养育责任及取名等细节,触动了自己的内心,于是就停不下来读完这本书。

书中的细节太多,我读时都在回忆与对比自己对待自己孩子的方法,想想汗颜,最为严重的是,没有充分体会与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常常是严苛与责怪多,不知孩子幼小心灵的呵护,效果总是适得其反,更增添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孙博士能够始终伴随孩子卓越成长,并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我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好在我有一个无微不至照顾家的贤妻,她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太多,我想我该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与之有交错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和性格,让孩子们内心体会到他们的父亲的爱,一切以孙博士为蓝本!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读后感(二):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爱孩子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会倾注我们无限的爱,我们会用自己的方法来陪伴他一起成长。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我也不例外,但是有时我们的爱却让孩子越来越迷失,甚至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那是因为我们爱的方式不对。所以我们也需要学习和借鉴好的方法,来促进更好更茁壮的成长。

去年比较火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大家都很熟悉吧!我们每期必看,里面全是爸爸带着儿子或者女儿到野外露营、玩泥巴、探险等。因为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使父母和孩子很难有机会共享天伦之乐,节目并不是为了选秀,也不是为了八卦,而是为了给80后父母们展示出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书。

我也是80后,家里有个十岁的女儿,所以当时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和女儿满是羡慕的眼神,因为我们家的爸爸也和中国大多数爸爸一样,不太擅长和女儿沟通,陪伴她的时间相对较少。女儿平时的作业、生活和玩乐基本都是我在主持。说起来有些可笑也有些讽刺,有篇文章叫《缺失的父爱》,我们就如作者笔下的家庭一样,有时觉得有没有爸爸都无所谓。一个家庭原本应该是一起努力才能更强劲地成长,但是爸爸在陪伴女儿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要是我来给她打分,顶多给个四十分。索性女儿比较乖巧、体贴、懂事,她给她爸爸打分六十分。虽然有缺点,但是孩子爸的优点也是很多的。自从看过这些节目和平时我给他灌输的理论后,他也时不时地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今天看了《如此爸道》,感慨颇多,看到孙国富记录18年来儿子成长的经历与规律,每一件事都总结出爸爸在儿子成长中的作用,十分珍贵,绝对受益。还有后面附着的“卢勤知心话”,全是经典话语,经验之谈,值得所有的家长们细细品读并借鉴实战。看着他笔下的故事,我想起了孩子爸以前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我认为他太严苛,觉得他狠心,现在想想是我的母爱太泛滥,有时在一些事情上面会少了原则。他的处理方法好多和作者一样。只是不如作者那么用心地去和孩子沟通。毕竟文化程度有限,有些事情上不会考虑得如此周全,也不会摆个一二三,但是大方向基本没错。所以我要改掉我前面给孩子爸的打分,我给他个六十分,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前几天我带女儿出去骑自行车,因为孩子爸确实有事,没办法只能我和女儿前往。女儿自行车技术还行,平时骑得也挺溜的,但是在一个下坡的地方还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连人带车地翻倒在地上,但是后来女儿一个劲地说没事,还不让给爸爸打电话,要不然他会担心的,到时回家用热毛巾敷一下就会好的。我们家是藏不住秘密的,回家拉开裤脚向上一看,腿紫了两大块,都有血迹印。看后孩子爸心疼啊,但是他还是给女儿说:“没事的,不要害怕啊,过几天就会好的。女孩要坚强,哪有骑自行车不跌跤的,你爸我小时候还摔破过头呢。”女儿听会自然不喊疼了,看着爸爸头上的一道印子,她反倒开始心疼爸爸了。后来孩子爸开始给女儿讲骑自行车要注意几点要素,他决定这个星期亲自带女儿上阵,满是期待哦!

再来说个补习班的事。女儿一直没有参加过补习班,我也曾纠结过,因为身边的同学都马不停蹄地补习奥语奥数,我真是不知如何是好。女儿和孩子爸那是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女儿一直在努力,只是接受东西要相对比人家慢半拍。课堂内的东西有时都消化不了,要是再增加课外的东西估计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得不偿失。最后我们一致通过,孩子爸辅导数学,我辅导语文和英语,女儿不懂的及时问我们,每天把学校的知识和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们尽量不去实行“题海战术”,学习要想有所提升,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还得自己主动去学习未知的知识、多看课外书,最主要还要保持学习的激情。我们一起制订了一些学习内容。女儿不用补习,也能走在班级的前列,虽然算不上拔尖,但是她一直在努力着,我们相信她会越来越好。

父爱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性情、习惯以及做人做事的方式和准则,甚至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与成长。孙国富的用心与耐心,还有他睿智的育儿经,看着好感动,我要给尨尨的优秀老爸点个赞。他那不温不火的关爱、恰到好处的约束和从不僵硬的控制,让我和孩子爸的内心也充满着驱动力。

工作再忙,孩子的成长没有回头路,为了让孩子做更优秀、更出色的自己,我们要担当起父母的真正职责。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是父母,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到最合理、正确的方式方法来解决。

他们的故事总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要想孩子成为优秀的大树,那我们就得给他肥沃的土地。就像他们说的,孩子不属于我们私有,他们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属于整个社会。我们要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生命体,我们在他们面前要竭力保持言行一致,我们坚持与他们平等交流,我们要帮扶孩子培养个性的独立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如此爸道,如此妈道,身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应该知道、得道、明道 、守道。让我们跟着孙国富用心地学做有“道”的父母,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爱孩子,陪伴他们一起优秀地成长。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读后感(三):最值得借鉴的“教育经” ——读《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有感

最值得借鉴的“教育经”

——读《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有感

文/看书起舞

一个是工科的爸爸,清华大学的博士;一个是优秀的儿子,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高才生;另外是时间,18年的育子心得。加起来,就是这本沉甸甸的好书。

为什么说好,至少有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这是一本父子的育子手记,以时间排序,从孩子的呱呱落地到赴美留学,毫无保留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优秀孩子的成长点滴,极富有启发意义和指导意义。

第二,这本书由80个故事组成,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作者的经历、经验全盘托出,让读者在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明白教育的真谛。

第三,全国著名少年儿童教育专家卢勤在读完书稿后不仅倾情为本书作序,竟然还对书中的80个育儿故事进行逐一点评,“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可以想见这本书的精彩程度和借鉴价值。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读后感(四):《如此爸道》:走出“嫖父”与“怜父”的樊蓠

《如此爸道》:走出“嫖父”与“怜父”的樊蓠

《如此爸道》,是一本介绍做父亲经验的书。写这本书时,父亲也就是书的作者孙国富46岁,儿子20岁。

书通俗易懂,没有高深的大道理,翻了第一页,就一点障碍没有地读下去了。

看完之后,我却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

实在是因为好父亲太过匮乏,不要说父亲这种栽植在生活中的实际品种,就是社会上对父亲的期待也能反证出父亲也是处于严重失落状态的。往远了说,鲁迅在他年轻得还没有做父亲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探讨父亲的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之后,鲁迅的文章中始终关注着父亲,对中国父亲的品位之低下,一直发射着他的如橼的笔刃,痛陈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将不父”的尴尬,印象比较深的是,银幕上的裸女为何要避开身子,是为了躲避“父亲”的。这很有针对性。王朔在小说《我是你爸爸》里就写到,亚运会开幕式上,挺胸凸肚的团体操出现的时候,小说里的爸爸眼睛一门心思盯着荧屏上团体操女生的某个部位,连与儿子说话都忘记了。在我的记忆中,鲁迅犹为犀利的地方是发展了撼人心魄的“嫖父”的这一概念,认为这种父亲,“只会生,不会教,还带点嫖男的气息。”后来我多次在文章中,按照鲁迅先生的定义,把中国的旧式父亲,概括为“嫖父”与“怜父”。“嫖父”,鲁迅先生给我们的解释已经非常明晰了,“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这样的父亲,只负责“嫖”,“嫖”下了孩子,他的名头就有了,顺竿爬蛇地升级成“父亲”,至于教育的责任,是一概不负的。还有一种父亲,也许不至于属于“嫖父”,但是没有能力,很可怜,生存质量很差,在孩子眼中就是可怜兮兮的一种,我当时的文章举的例子是朱自清“背影”的父亲,给人的感觉是很可怜。

这次为了查证一下鲁迅究竟是如何说“嫖父”的,特地翻了《鲁迅杂文全集》,找了半天,没有找到“嫖父”的出处,于是到“百度”上去搜索,“嫖父”的条目下,找来找去,找到了我的几篇文章,也有别人引用的,看来看去,都是引用自我的原文,我有一点紧张,难道我篡改了鲁迅先生的原意?有时候写文章凭记忆还真的是不太可靠,于是,我依次序,从头到尾翻找着鲁迅的杂文全集,终于在《热风》中的“随感录二十五”中找到了出处,只不过鲁迅说的是“父男”和“嫖男”,“嫖父”这个意思,绝对在先生的文章中是存在的,如此验明了这句话的真身,我也放下心来。

讲这么一长串无关紧要的话,实在是想说明,中国人对父亲实在没有做出过好榜样。2014年,一个叫宇津井健的日本演员去世,引起中国人的一股怀旧情结,隐约再度提起“父亲”这一个看似熟悉却久违了应有感觉的称谓。这位演员曾经在《血疑》中扮演过一位名叫“大岛茂”的父亲,该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大陆播映的时候,一度时期在中国人生活中掀起“寻找父亲”的热潮,因为像电视剧里那个和善、坚强而又善于沟通的父亲,在中国几乎是孓遗品种。

其实,当社会上涌现出一种寻找的热浪的时候,恰恰反映出了整个社会集体意识对某一种思潮的渴望,暗指着这种思潮的欠缺,所以社会席卷起滔天的渴望,盼望着这种缺阵的标的像救星一样出现在东方的天空中。但是,这种盼望是无果的,因为社会尚不具备产生这种理想标的物的土壤与根源,真正出现这种理想标的物,还要等到二十年后,就是那些当年发出寻找的年龄阶层,自己创造出这样的标的物。

这可以说是一个规律,当社会呼吁着什么的时候,那个“什么”会在二十年后出现,因为二十年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会把他们当年的寻找,落实到他们的创造物中去。比较一下晚清变法、五四运动等等思潮走向,都是在接近于二十年之后才在历史上成为社会主流的肯定方向。

因此,在新世纪里,出现《如此爸道》中所写的用知识关爱着孩子、理解着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的这样的父亲,虽然要比日本电视剧里当年打造的父亲迟滞了一个时代,但是,恰恰应证了我们在上面提出的这个“寻找”规律的后延特征及效应。

《如此爸道》中的“爸爸”正是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所设想出的那个理想的父亲:“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

我们看到,《如此爸道》里的那位爸爸,有一种强烈的“教育”意识,绝不放弃“爸爸”身上所担负的“教育”责任。书中专门有一章,写“爸爸”向岳父索要教育主导权的问题。从书中的描写来看,“爸爸”自己的父母出身在农村,这位孩子的爷爷自已觉得缺乏抚育孩子的经验,主动放弃了“教育”大权的竞争,而岳父,在书中说他“是个场面上的人”,在教育权上不甘退居幕后,很想“垂廉听政”一把,但经过作者的一番和风细雨式的辩论,这位岳父退让了,“爸爸”终于获得了教育孩子的最终“权威”一职,全家商定以“爸爸”的意见为准。也就是说,教育孩子,形成了共识,即“爸爸”具有最终决定权。

这一幕看起来像是宫廷戏里的“争权夺位”的家庭交锋,似乎给人一种小题大做之感,但恰恰反映“爸爸”对确立教育孩子权威的高度重视,也正是在这种重视里,才能使“爸爸”的教育思想“大行其道”,最终形成引以为傲的“爸道。”

可以看出,“爸爸”为了使自己的“爸道”通行无阻,采取了安民告示、和平夺权等系列手法,排斥了上代人对“爸权”的觊觎与插手,始终让“爸爸”的权利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这才使得“爸爸”的教育思想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里与节点中。

其实作者的“爸道”看起来似乎大家都知道,只是不能做到而已,但作者的可贵之处,是能够时时学习,汲取营养,大胆推行,无微不至。其中有一些“爸道”,与通行的做法唱了反调,大致有以下几点:别人可能教育孩子要自私,多沾便宜,但“爸爸”却叫孩子要多吃亏,把孩子带到捐款现场,让孩子体验奉献社会的意义;关爱为基本,但不丧失原则,比如孩子的无理取闹,坚决不予退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性与习惯;在“大人能不能打孩子”这个敏感的问题上,“爸爸”巧妙地引导孩子“听话”,让爸爸找不到打孩子的理由(家教中是否可以惩罚孩子,这可谓是当今教育中只能“做”不能“说”的事,《教育诗》中认为对孩子适当地进行体罚,可以起到警戒的作用,实际现实中,体罚孩子的普遍性众所周知,本书中作者没有否认体罚孩子的作用,但巧妙地予以了“王顾左右而言他”);而在孩子对未来的选择上,“爸爸”更是与孩子共同商量,尊重孩子的意愿(当年让孩子去美国留学,更多的可能是“爸爸”在越俎代庖)。在这里面可以看到一些“爸道”的关键词:关爱而不溺爱,沟通而不高压,尊重而不强制,这样使孩子处于一个自由的健康成长的空间,比如,儿子看重国内上学容易建立同学的人脉关系,“爸爸”则认为“人脉”只能为辅,关键还是靠能力,把孩子的思想引导到提升内在动力上来,而不是指望外在的力量,这种自立精神的形成,才是一个孩子适应社会的真正底气与底蕴所在(当然,这一节里,孩子的负面思想,恰恰体现出中国的教育以及这背后的社会问题,就是重视人际关系,连孩子都受到耳濡目染,而这一切,作为“爸爸”只能顺应潮流,有所取舍)。

《如此爸道》如果有什么不足的话,就是书中过分以成败论英雄,以“果”推导“因”,即:在孩子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这一近期尚可称着理想的阶段性高位上,去回顾自己的教育史与孩子的成长史。这就如同股市大涨的时候,“股神”纷纷出现,这典型的是一种以“果”倒推“因”的实例。但毕竟孩子还小,还未完全定型,人生的道路才刚刚开启,就像股市的未来尚还扑朔迷离,以暂时的高位,在回顾选股的胜利,任何一个股海中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尤其是从高位来判断未来,就像在股市的最高点去设想更高点位的出现一样,会让孩子加压一个外来的无形的压力。另外,父子关系可能在作家那里被描写出的想象力与趣味性,在本书中完全被一种“爸爸”统帅的“望子成龙”的潜在意念主导,使得书中的生活情趣与深层情感都较为逊色,总体来说,还是一本教育类的指导书,而不是通过艺术形象来潜移默化打造孩子心灵的精神引导读物。题材决定了这样的局限,但这并不影响本书在简洁朴实的笔法中介绍了一些很实用与易操作的做“爸爸”的道理。

鲁迅当年曾提出期望:“因为我们中国所多的是孩子之父,所以以后是只要‘人’之父”。这本书,应该让我们看到了“人”之父的期望正在扎实地奔向现实。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读后感(五):推荐爸爸们阅读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子不教,父之过。”可见爸爸对孩子的教育是多么重要。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的爸爸都在外忙于工作,常常无暇顾及孩子。特别是现在的社会,我们会看到很多的爸爸都在外打拼,而缺席孩子的成长。教育学家们都呼吁爸爸要多陪伴孩子,都说爸爸陪伴的孩子在成长中会更乐观更有胆量。因为爸爸对孩子的影响不同于妈妈的细腻,爸爸男性的性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特别是对男孩子,男性的勇敢也会赋予男孩子们大度、勇敢的品格。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是一位清华大学博士孙国富写的育儿手记,记录了他18年来的育子心得。虽然一路求学,其间又与妻儿分居两地,后来又身居要职,学业工作繁忙,但是即使是短暂的相聚,他都全身心地陪伴儿子,旨在提高父子相处的质量。我们在现实中,经常会看到,有的爸爸虽然是在陪伴孩子,但是孩子在旁边玩,爸爸只管自己刷手机,那样的陪伴不是真正的陪伴。

陪伴孩子关键是要用心,作者孙国富记录自己与儿子之间80个相处的小故事,虽然很多事很小,很细微,但是他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很注重教子的方式方法,通过正确处理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所谓“育儿有道”,看这位爸爸的记录,会体会到他的细致入微,从精神上滋养孩子,培养了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对孩子有质量的陪伴和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至关重要,读了这本书以后,我的感想是爸爸一定要参与育儿,多一些用心,多一份收获。孩子就是一只蜗牛,需要父母一点一滴慢慢地牵引。

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老师还对书中80个育儿故事一一点评,让我们怎样的陪伴是正确的,应该如何来爱孩子?

18年育儿,爸爸对儿子来说亦师亦友。师,他会教孩子用心写字、巧妙识字、开心阅读……友,他会和儿子谈天说地,书里有有一篇“奇妙的产品创意”,从父子俩的对话,可以看出这位爸爸平时对待孩子不是高姿态,而是放下身段,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聊天,从MP3聊到MP4,才会有儿子想象出的MP5,虽然是想象,但是爸爸没有给予否定,相反而是给予了鼓励和赞赏,很多发明家就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虽然是小事,但是足见这位爸爸的称职与高超。

好书,推荐给爸爸们阅读!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如此爸道——用心陪子成长手记》读后感(六):对孩子用心,才可能有好的家庭教育

当今社会,物质极大丰富,每个父母最擅长、最不用花心思的就是给孩子买东西,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诚然,这是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可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我见过很多父母,懒于用心,懒于在孩子的精神成长和教育上用心用力。

作者孙国富先生身为一位爸爸,用心陪伴儿子成长,而且是在家庭教育及孩子成长远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重视的20年前,这种为人父的责任和担当,实在令人敬佩。

我非常赞同卢勤老师序中对作者家庭教育经验的几点总结:用心才能知心、用心才能耐心、用心才能放心。这三点在我自己的育儿生活中以及在我的家庭教育工作中我的体会越来越深刻。

我们用心对孩子,我们就“看见”了他、读懂了他,了解了他行为背后的情绪、他的心理状态,而不仅仅是掌握他的心身发育规律。

我们用心对孩子,我们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就会很顺畅,这个沟通管道一直顺畅,我们和孩子就会很知心,孩子成长路上的很多困难和问题会在良好的亲子沟通中自然而然地、及时地解决。

我们用心对孩子,也是在用心对自己,借由孩子在成长自己,当我们自己在成长或者成长得好的时候,对孩子才可能有极大的耐心,站在孩子的高度和视角,温和地陪伴孩子成长。

我们用心对待孩子,孩子的品格、生活技能和学习能力都在我们这年复一年的用心陪伴中得以良好积累,等有一天孩子长大成人,离开我们身边,那一刻,我们欣慰又放心。

这,就是坐着孙国富先生以及他的这本书《如此“爸”道》所带给我的启发,也正是我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所践行的。

这本书饱含了一位父亲的爱子之心,教育之道,在我看来,情感饱满有加,但教育理论方法不足,好在,有卢勤老师在每个故事后面写了一段 卢勤知心话”,为这本书增添了一抹专业的色彩。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